网上展馆

导览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最美浙江人 > 地市好人  正文

这4棵果树 杭州八旬老人为孩子种了13年

2019-08-28 15:39:57 来源:钱江晚报 记者 黄伟芬

  “为孩子们种的无花果,请君莫私摘。”杭州下城区刀矛巷一小区围墙旁,有这样一个“警示”,落款是“一位爱孩子的老人”。

  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示?

  记者来到刀矛巷寻找这位有爱的老人家。在一楼阳台的外侧,有4棵无花果树,枝头上的无花果长势喜人,个头大小不一,大多还是青色的。无花果树之间,有一棵石榴树,红艳艳的石榴翠绿的无花果,长在围墙外煞是好看。找到爷爷的家容易,见到爷爷却颇为不易,记者前前后后去了三趟,看着靠近路边那棵无花果树上的果子,由青变紫,慢慢成熟。

  8月25日午后,记者终于遇到了这位刚睡起来的爷爷。原来这位爱孩子的爷爷不仅给孩子们种无花果,还会在深夜拾荒,昼伏夜出,作息和大家有些不太一样。

  为了给邻家孩子尝鲜

  13年前种下无花果树

  爷爷叫王坤森,今年87岁,和老伴王秀云奶奶住在刀矛巷60号。

  从王爷爷家阳台看出去,这些无花果树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今年果子结得不多,去年那才叫长得好。”

  王爷爷很爱孩子,于是在2006年的时候种了这4棵无花果树。

  第三年开始,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花果就会慢慢成熟,可以采摘了。

  王爷爷会把陆续成熟的果子摘下来装好,分送给院子里的小朋友们吃。后来,院子里的小朋友慢慢长大,爷爷就把这些无花果分送给路过的孩子们,“也不多,一人两三个。”

  说到这些无花果,王爷爷很自豪,“我种的无花果带皮吃就好,不施化肥的,比外面买的甜多了。”

  为了伺候这些无花果树,王爷爷以前可费了不少心思。他从农贸市场收集过鸡粪作为肥料,每天认真浇两次水,“现在体力不行了,不过也不怎么用打理了。”王爷爷说。

  也因为这样,王爷爷会心疼这些没有成熟的果子被人摘去,才会在果树旁挂上个警示牌。

  “前两天有人摘走了一篮子,都是青的,吃不来的啊。”王奶奶说,一般走过路过看着这些无花果长得不错,“眼馋”也无妨,“讨两个也没有关系,反正都是要送给大家吃的。开口要的话,我们都会让人自己摘,告诉人家洗干净了带皮吃就好。不过那些石榴是不能吃,只能看看的。”

  王奶奶还说,爷爷年纪大了爬梯子不方便,所以在一旁放了个梯子,大家可以“自助采摘”。

  坚持深夜拾荒助学

  源起钱江晚报报道

  第一次寻访时,记者只见到了王爷爷的老伴王奶奶。说起老人家的拾荒举动,居然和钱江晚报有一段渊源。

  2012年夏天,“中天·钱报”助学行动走到了第7季,退休前在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他,看到了这些心怀梦想孩子们的无助。

  于是王爷爷给钱江晚报打来热线电话,告诉记者想资助一个孩子上大学。常山一中的徐玲玲考上了宁波大学,她的父亲残疾,家里靠母亲蹬三轮车为生,需要四处打工筹学费和生活费。记者把这个学生推荐给了王爷爷。王爷爷说当时很高兴,“我的(助学)想法可以实现了。”每个月,王爷爷会给徐玲玲寄去300元,祝贺她考上大学的那个暑假奖励1000元。四年里,他陆续资助了18000元。

  徐玲玲毕业后,王爷爷的助学行动暂停了一年。2017年开始,又通过基金会继续助学行动。

  2017年,王爷爷资助一个考上嘉兴学院的学生。2018年,他又分别资助考上河北经贸大学和舟山海洋学院的两个学生。“上周五刚刚把钱交给了基金会。”王爷爷说。

  考上河北经贸大学的张萍萍,其实前一年已经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由于每年四万元的学费而弃学重考,得知这个消息后王爷爷很遗憾,“早点知道就好了,这个孩子聪明成绩又好,可惜了。”

  资助学生的这些钱,都是王爷爷深夜拾荒所得。

  8月25日记者见到的王爷爷,他思路敏捷,精神头十足,指甲修剪得很整齐。不过,他佝偻着背,和他对话需要稍微大点声。他从没觉得拾荒是不体面的事情,从7岁开始,他就和父亲相依为命,“那时候穷啊,我就去街上捡烟屁股,我父亲买来烟丝卷起来,重新卷好之后拿去卖。再后来,把临平的鱼虾鸡蛋拿到杭州城里卖,换成义乌糖带回临平,日子才慢慢好了一点。”

  7年来,有退休金的王爷爷一般这样作息:晚上9点骑着三轮车出门,次日凌晨三四点回家,吃点东西后开始休息,午后才会起床。“我捡垃圾不是为了生活,可以白天睡觉,不能和白天以此(拾荒)为生的人抢;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回收的,这样也可以节约国家资源。”王爷爷说,一开始每天捡来的废品能卖10元钱,现在一天能卖20元钱左右。

  不过王奶奶只给王爷爷的助学行为打50分,为什么呢?

  王奶奶说:“他现在左耳朵不太好的,一个人出门我有些不放心。”

  “我帮助别人,别人又来帮我,我并不孤独”

  王爷爷家门口的车棚里,有整理好的纸箱,还有装在编织袋里的饮料瓶,等着他拿去卖钱。

  三轮车上也装满了王爷爷前天晚上捡回来的战利品。

  王爷爷的家俨然一个小型仓库,窗户外整齐排列着的雨伞,是王爷爷捡回来修好免费提供给大家用的。

  王爷爷说自己的拾荒路并不孤独——

  住在半山92岁的奶奶,看到王爷爷的助学行动,每个月拿来100元,她坚持了半年,后来因为年纪太大不方便才放弃;院子里的邻居也连着好几个月拿来钱给他;住在凤起苑的丽水女孩,曾经因为家贫上不起学,知道王爷爷的故事后,每晚下班后整理好小区垃圾桶里的废品交给王爷爷;毕业后的徐玲玲成了一名老师,开始每个月资助学生;陌生的男子塞给他500元,不肯留下姓名;寒冷的冬夜,有人把热腾腾的地瓜、包子送到他手里;也有小伙子,冬天给王爷爷送来帽子围巾手套……

  王爷爷转业前是一名军人,先后在长春、鞍山、青海参加国家各种建设,“我一生中80%的时间给了国防事业,20%的时间用来助学,现在资助的学生还有两年毕业。”王爷爷说自己暂时还不想“退休”,因为几年来的助学让他很感动,“我帮助别人,别人又来帮我,到底是谁感动了谁?”

编辑:纪明男(实习)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