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饮迎丰一湾水,止用迎丰一张纸。”一行正楷小字,工工整整,写在21本笔记本的封面或扉页上。
从牛皮纸封面的工作笔记,到有如孩童作业本的朴素本子,再到印着金字的人代会纪念册,每一本,从未缺失。
这21本笔记本的主人,是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这里面,记录着他近6年来为村民“圆梦”的历程——2013年底当选为村主任后,王丰华从未间断收集村民的心愿。完成一个,勾掉一个;每次走访时,又添上新的梦想,再继续打勾……直到今年6月6日,他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时,笔记本上记录的近260个心愿,大部分已完成。
日前,记者来到迎丰村。当我们与他昔日的工作伙伴们翻开这些笔记时,伴随着一行行端正的楷体,伴随着一桩桩、一件件村里的大小事,一个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王丰华,仿佛就在眼前。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圈。
王丰华的笔记本,每本封面上都写着“只饮迎丰一弯水,止用迎丰一张纸”。
集梦:村民的心愿都上了墙
“我愿意作为你们实现梦想的催化剂,只要你敢说出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有动力和信心去帮助你一起实现。”——摘自王丰华工作笔记
从湍口镇上,跨过一道桥,就到了迎丰村。清澈的昌南溪畔,典雅的长廊,述说着家风故事;文化礼堂前,青石板干净整洁;沿途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铭牌家训……整个村子,看起来格外有文化。
这样的文化味,离不开王丰华。村里人都说,王丰华这个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有点不一样:干干净净的小平头,最喜欢穿白衬衫,只开上面一个扣子;一笑,眼睛微眯,透着几分儒雅气。
王丰华的日子本来可以很潇洒。他是村里的“能人”,他任总经理的杭州大众搪瓷有限公司,曾年创利税80余万元;儿子在绍兴做生意,给他添了孙子孙女,三代其乐融融。知天命的他,已经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然而,2013年底,听说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时,王丰华坐不住了。“他说,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社会发展。村里有需要,他应当站出来回馈社会。”妻子徐亚君说,王丰华有着26年的党龄,他把党员的身份看得很重。
12月16日,迎丰村大雪。王丰华挨家挨户走访村民,问询他们的心愿、对村子的期待。
他的第一篇工作笔记里,记下了村民们的愿望:唐正义,文化礼堂要弄好;方荣莲,家里住得高,自来水特别小;万晓勇,门口装一道减速带;方老,答应明年带他回老家一趟……大到村庄建设,小到村民细微的心愿,他一个不落地认真记下。
12月23日,王丰华高票当选村主任。村民们的心愿,很快一个个实现:昌文公路万家段减速带开始建设;在村两委成员不分日夜的赶工中,唐正义期待的杨村文化礼堂落成;村民嫩凤家门口长久不亮的路灯,亮了……
村两委的威望不断高涨,村民们越发支持村里的工作。建文化礼堂,村民们就踊跃捐款34万元。
2014年底,王丰华有了新设想:“能不能让村民把梦做得更大一些?”他发动村两委收集新梦想,还特地选择了粉红的小纸条。“他说,粉红色的泡泡,代表梦想;粉色的纸,就代表希望。”妻子眼中的王丰华,平时就有点小浪漫。
2015年春节刚结束,王丰华就带着村干部们,把粉色小纸条发到家家户户。最终收集来的110个心愿,被细心地分门别类,贴在一块大木板上,做成一面“心愿墙”,立在村口。
王丰华说,这面心愿墙,就是村两委向村民立下的“军令状”。而更多的心愿,在王丰华的笔记里——村民随时随地的反映,他都记在本子列为待办“功课”。
写满110个心愿的“心愿墙”,成为王丰华的“军令状”。
追梦:只要对村子有益,挨棍子也要推进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摘自王丰华笔记
21本笔记,记下了迎丰村村民们的梦想,也朴素地记录了王丰华的学习之路、治村之道。从提升百姓素质的烟蒂换盐,到发扬国学经典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入细入微。他如自己热爱的松竹一般,坚毅地、近乎六亲不认地,将对村庄和村民有益的工作,一点一点推动着。
“小汽车开到家门口”,是21本笔记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条“心愿”。村民们多次和王丰华反映:村里外出的人多,路太窄,每到过年,返乡车辆就把村里唯一一条大路堵得水泄不通。
王丰华和村委们商量,通过拆违、拆危、拆旧拆出空间,拓宽村道。
头就由他来开——王丰华姐姐家的违法建筑,成了被砍下的“第一刀”。为此,姐姐气得好久不想和他说话。
有村民在建好的精品线围墙上私搭柴棚。王丰华听说了,赶到现场劝阻。违建村民情绪激动,拎起棒子砸向他腰间。“因为不肯满足村民的不合理要求,村长几乎每年都要吃点苦头。冬天被泼茶算小事,板凳、棍子,都砸在他身上过。”村委方永娥说,即便如此,王丰华依然没有停止过。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顽固的“追梦人”,赢得了村民的心。哪怕碰到家家户户要拆围墙这样的大事,也顺利办成了。
村民徐菊娥家的庭院,雪白的细沙,错落的绿植,在精心铺设的青石板路上搭出不一样的农家小院。“拆了墙才能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村子美了,也才有人来旅游。”正在徐菊娥家等待文化大礼堂上舞蹈课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
王丰华,始终奔忙在“圆梦”的路上。即使是在倒下前。
2018年7月17日,天刚黑下来,王丰华紧急号召:“凤凰山露天浴场的鱼草长了,我们去清理一下。”
漫天星光下,在快没胸的溪水中,十多个党员干部一直忙到夜里近11点。“天天下地的人,也冷得受不了,王丰华是最后一个爬上来的。”迎丰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春说。
第二天,王丰华就感觉身体不适,熬到7月29日,就近去了昌化人民医院检查,立刻被急救车送到了杭州。诊断结果:胃癌晚期。
哪怕躺在病床上,王丰华也一直在微信群里布置着建设计划。2018年12月8日,第五次化疗刚结束的王丰华让家人开车送他回临安,看一眼万家国学馆基础放样现场——这是他对迎丰村村民的承诺:村村有文化场馆。王丰华拄着拐杖,站在雪地里。此时的他,已经瘦出了尖下巴。
圆梦: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知道最后的都是硬骨头,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摘自王丰华生前最后时期的微信
2019年7月,迎丰村村委会。当记者看到那面粉色的心愿墙时,它已褪去原色,收入了仓库。
但类似的心愿,却在王丰华的笔记本里历历在目。方永娥曾经数过,近6年里,王丰华记下了近260个心愿。
这些心愿,让迎丰村大变样。五年多的时间,迎丰村就在这260多个心愿的实现中,飞奔起来。
破败的旧祠堂,建成了五星级的文化大礼堂,每月逢8的日子,村民们总爱在这里听听越剧、学学舞蹈;曾经杂乱的昌南溪畔,建起了村民结婚时要走一走、沾沾好家风的百米长廊;快倒塌的知青点改成了樟颐养老驿站,村里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条件,付1-3元就可以吃上荤素得宜的午餐;村里开出了4家民宿、新的温泉酒店启动施工……
迎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2018年底,迎丰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9000余元,比2013年的12946元翻了一倍多;村集体资产在5年近3000万的建设投入后,尚盈余20余万元。
在王丰华的21本笔记本中,认真摘抄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金句,其中有一段话:“依靠谁?为了谁?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认真真用生命践行着这段话。
“他牵挂的‘家家门口通汽车’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作为他生前的战友,我一定会不忘初心,为‘迎丰梦’贡献我全部的力量!”在湍口镇举办的“砥砺初心强使命,担当报国我先行”“微党课”演讲比赛中,村委方永娥如是说。家中,妻子徐亚君取出王丰华每月制定的“建设项目计划表”。虽然王丰华走了,但村委成员们默默地按照计划,一项项完成、推进。
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迎丰村党员干部夜学王丰华的21本笔记
【记者手记】
初心,就是把群众放在心上
每一个翻开王丰华的笔记本的人,都会惊叹于这名基层干部的用心。从对村民的承诺、心愿,到村委的开支预算、工作进程,从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心得体会,到他自己感悟的治村之道和做人标准……
21本笔记本,是王丰华短短5年村主任履历最有力的注脚;21本笔记本上的承诺,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坚定的座右铭,见证着一名基层党员的“初心”。
王丰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但正是这样时刻把百姓的点滴心愿当成自己大事的干部,才能以实干赢得民心,才有力量带动百姓一起干。在王丰华身上,我们什么叫“无私奉献”:他为群众奉献,为每位村民完成心愿;他为村子奉献,能负重、敢担当。
王丰华不是独行者。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个“王丰华”,他们把“人民”二字镌刻在灵魂深处,在全心全意为民奉献中淬炼初心,成为百姓眼中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成为共产党飘扬在基层的一面面鲜红旗帜。
“只饮迎丰一湾水,止用迎丰一张纸。”一行正楷小字,工工整整,写在21本笔记本的封面或扉页上。
从牛皮纸封面的工作笔记,到有如孩童作业本的朴素本子,再到印着金字的人代会纪念册,每一本,从未缺失。
这21本笔记本的主人,是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这里面,记录着他近6年来为村民“圆梦”的历程——2013年底当选为村主任后,王丰华从未间断收集村民的心愿。完成一个,勾掉一个;每次走访时,又添上新的梦想,再继续打勾……直到今年6月6日,他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时,笔记本上记录的近260个心愿,大部分已完成。
日前,记者来到迎丰村。当我们与他昔日的工作伙伴们翻开这些笔记时,伴随着一行行端正的楷体,伴随着一桩桩、一件件村里的大小事,一个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王丰华,仿佛就在眼前。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圈。
王丰华的笔记本,每本封面上都写着“只饮迎丰一弯水,止用迎丰一张纸”。
集梦:村民的心愿都上了墙
“我愿意作为你们实现梦想的催化剂,只要你敢说出自己的梦想,我们就有动力和信心去帮助你一起实现。”——摘自王丰华工作笔记
从湍口镇上,跨过一道桥,就到了迎丰村。清澈的昌南溪畔,典雅的长廊,述说着家风故事;文化礼堂前,青石板干净整洁;沿途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铭牌家训……整个村子,看起来格外有文化。
这样的文化味,离不开王丰华。村里人都说,王丰华这个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有点不一样:干干净净的小平头,最喜欢穿白衬衫,只开上面一个扣子;一笑,眼睛微眯,透着几分儒雅气。
王丰华的日子本来可以很潇洒。他是村里的“能人”,他任总经理的杭州大众搪瓷有限公司,曾年创利税80余万元;儿子在绍兴做生意,给他添了孙子孙女,三代其乐融融。知天命的他,已经可以享受生活的美好。
然而,2013年底,听说村集体负债100多万元时,王丰华坐不住了。“他说,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于社会发展。村里有需要,他应当站出来回馈社会。”妻子徐亚君说,王丰华有着26年的党龄,他把党员的身份看得很重。
12月16日,迎丰村大雪。王丰华挨家挨户走访村民,问询他们的心愿、对村子的期待。
他的第一篇工作笔记里,记下了村民们的愿望:唐正义,文化礼堂要弄好;方荣莲,家里住得高,自来水特别小;万晓勇,门口装一道减速带;方老,答应明年带他回老家一趟……大到村庄建设,小到村民细微的心愿,他一个不落地认真记下。
12月23日,王丰华高票当选村主任。村民们的心愿,很快一个个实现:昌文公路万家段减速带开始建设;在村两委成员不分日夜的赶工中,唐正义期待的杨村文化礼堂落成;村民嫩凤家门口长久不亮的路灯,亮了……
村两委的威望不断高涨,村民们越发支持村里的工作。建文化礼堂,村民们就踊跃捐款34万元。
2014年底,王丰华有了新设想:“能不能让村民把梦做得更大一些?”他发动村两委收集新梦想,还特地选择了粉红的小纸条。“他说,粉红色的泡泡,代表梦想;粉色的纸,就代表希望。”妻子眼中的王丰华,平时就有点小浪漫。
2015年春节刚结束,王丰华就带着村干部们,把粉色小纸条发到家家户户。最终收集来的110个心愿,被细心地分门别类,贴在一块大木板上,做成一面“心愿墙”,立在村口。
王丰华说,这面心愿墙,就是村两委向村民立下的“军令状”。而更多的心愿,在王丰华的笔记里——村民随时随地的反映,他都记在本子列为待办“功课”。
写满110个心愿的“心愿墙”,成为王丰华的“军令状”。
追梦:只要对村子有益,挨棍子也要推进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摘自王丰华笔记
21本笔记,记下了迎丰村村民们的梦想,也朴素地记录了王丰华的学习之路、治村之道。从提升百姓素质的烟蒂换盐,到发扬国学经典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入细入微。他如自己热爱的松竹一般,坚毅地、近乎六亲不认地,将对村庄和村民有益的工作,一点一点推动着。
“小汽车开到家门口”,是21本笔记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条“心愿”。村民们多次和王丰华反映:村里外出的人多,路太窄,每到过年,返乡车辆就把村里唯一一条大路堵得水泄不通。
王丰华和村委们商量,通过拆违、拆危、拆旧拆出空间,拓宽村道。
头就由他来开——王丰华姐姐家的违法建筑,成了被砍下的“第一刀”。为此,姐姐气得好久不想和他说话。
有村民在建好的精品线围墙上私搭柴棚。王丰华听说了,赶到现场劝阻。违建村民情绪激动,拎起棒子砸向他腰间。“因为不肯满足村民的不合理要求,村长几乎每年都要吃点苦头。冬天被泼茶算小事,板凳、棍子,都砸在他身上过。”村委方永娥说,即便如此,王丰华依然没有停止过。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顽固的“追梦人”,赢得了村民的心。哪怕碰到家家户户要拆围墙这样的大事,也顺利办成了。
村民徐菊娥家的庭院,雪白的细沙,错落的绿植,在精心铺设的青石板路上搭出不一样的农家小院。“拆了墙才能看到这么漂亮的风景,村子美了,也才有人来旅游。”正在徐菊娥家等待文化大礼堂上舞蹈课的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
王丰华,始终奔忙在“圆梦”的路上。即使是在倒下前。
2018年7月17日,天刚黑下来,王丰华紧急号召:“凤凰山露天浴场的鱼草长了,我们去清理一下。”
漫天星光下,在快没胸的溪水中,十多个党员干部一直忙到夜里近11点。“天天下地的人,也冷得受不了,王丰华是最后一个爬上来的。”迎丰村党支部书记朱永春说。
第二天,王丰华就感觉身体不适,熬到7月29日,就近去了昌化人民医院检查,立刻被急救车送到了杭州。诊断结果:胃癌晚期。
哪怕躺在病床上,王丰华也一直在微信群里布置着建设计划。2018年12月8日,第五次化疗刚结束的王丰华让家人开车送他回临安,看一眼万家国学馆基础放样现场——这是他对迎丰村村民的承诺:村村有文化场馆。王丰华拄着拐杖,站在雪地里。此时的他,已经瘦出了尖下巴。
圆梦: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知道最后的都是硬骨头,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摘自王丰华生前最后时期的微信
2019年7月,迎丰村村委会。当记者看到那面粉色的心愿墙时,它已褪去原色,收入了仓库。
但类似的心愿,却在王丰华的笔记本里历历在目。方永娥曾经数过,近6年里,王丰华记下了近260个心愿。
这些心愿,让迎丰村大变样。五年多的时间,迎丰村就在这260多个心愿的实现中,飞奔起来。
破败的旧祠堂,建成了五星级的文化大礼堂,每月逢8的日子,村民们总爱在这里听听越剧、学学舞蹈;曾经杂乱的昌南溪畔,建起了村民结婚时要走一走、沾沾好家风的百米长廊;快倒塌的知青点改成了樟颐养老驿站,村里的老年人只要符合条件,付1-3元就可以吃上荤素得宜的午餐;村里开出了4家民宿、新的温泉酒店启动施工……
迎丰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2018年底,迎丰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9000余元,比2013年的12946元翻了一倍多;村集体资产在5年近3000万的建设投入后,尚盈余20余万元。
在王丰华的21本笔记本中,认真摘抄了许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金句,其中有一段话:“依靠谁?为了谁?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认认真真用生命践行着这段话。
“他牵挂的‘家家门口通汽车’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作为他生前的战友,我一定会不忘初心,为‘迎丰梦’贡献我全部的力量!”在湍口镇举办的“砥砺初心强使命,担当报国我先行”“微党课”演讲比赛中,村委方永娥如是说。家中,妻子徐亚君取出王丰华每月制定的“建设项目计划表”。虽然王丰华走了,但村委成员们默默地按照计划,一项项完成、推进。
迎丰村里,永远有丰华。
迎丰村党员干部夜学王丰华的21本笔记
【记者手记】
初心,就是把群众放在心上
每一个翻开王丰华的笔记本的人,都会惊叹于这名基层干部的用心。从对村民的承诺、心愿,到村委的开支预算、工作进程,从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心得体会,到他自己感悟的治村之道和做人标准……
21本笔记本,是王丰华短短5年村主任履历最有力的注脚;21本笔记本上的承诺,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坚定的座右铭,见证着一名基层党员的“初心”。
王丰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但正是这样时刻把百姓的点滴心愿当成自己大事的干部,才能以实干赢得民心,才有力量带动百姓一起干。在王丰华身上,我们什么叫“无私奉献”:他为群众奉献,为每位村民完成心愿;他为村子奉献,能负重、敢担当。
王丰华不是独行者。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个“王丰华”,他们把“人民”二字镌刻在灵魂深处,在全心全意为民奉献中淬炼初心,成为百姓眼中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党员、好干部,成为共产党飘扬在基层的一面面鲜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