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泰顺:民族文化叠加生态搬迁 搬出富美新乡村
2019-04-10 17:52:33
来源: 新华网 记者 马江

   随着“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的举办,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进入旅游旺季,畲乡风情与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十余年来,该镇通过实施生态搬迁、传承发扬畲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等手段,推动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

  司前畲族镇左溪村。新华网发 司前镇供图

  产业兴、农民富:文旅叠加,加出富饶好乡村

  “富得起”才能“稳得住”,这是司前畲族镇生态大搬迁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司前镇将畲族文化与辖区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畲乡特色文旅产业,形成集镇产业支撑,促进居民特别是搬迁下山的村民就业增收。

  “不好意思,‘三月三’整个司前镇的民宿上周就订完啦。”4月7日晚,司前镇左溪村民宿主陶育利不断向电话预约房间的客人解释——当天他拒绝了十几批客人。当地的畲族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体验,赶上订单火爆的“三月三”,“手慢”的游客没能如愿住进畲乡民宿。

  陶育利家原本住司前畲族镇左溪村岩下自然村,2017年响应“生态大搬迁”搬下山,做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4年,陶育利买下左溪村的一块土地,按标准建起了畲乡小院;2017年,他家的畲乡民宿正式开业。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赚两万多块钱,现在每年收入将近20万元。”陶育利说,这样的生活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他在谋划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加强与同行邻居的“抱团经营”。

  作为浙江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司前镇长期注重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和发展,打造了畲族风情园和左溪民族特色村寨,在全镇营造浓厚畲族文化氛围。

  同时,司前镇也是国家级生态镇,还拥有新石器古遗址、圆州古村落等历史遗存,以及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渡等自然景观,旅游产业潜力较大。畲乡风情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相得益彰。

  陶育利夫妇经营的畲乡特色民宿就得益于此。

  司前镇副镇长林华介绍说,近年来,该镇发展畲乡民宿和特色农家乐10余家、精品水果采摘观光园8个,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特色文旅品牌竖了起来,乡村旅游日渐兴旺。“相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司前镇的经济已经翻了好几番。”

  文旅叠加、特色助力,加出了富饶好乡村,而“产业兴、农民富”的一个基础是:村庄变美了、环境优化了、人口集聚了。

  司前畲族镇里光村。新华网发 司前镇供图

  村庄美、环境优:生态搬迁,搬出美丽新乡村

  2003年以来,司前镇在实施“一镇带三乡”山区城镇化的基础上,整合避灾安置、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资源,推进生态大搬迁,在推动人口集聚基础上加快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

  通过强化统筹编制规划、加快避灾安置小区等生态搬迁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宅基地复垦等土地治理等措施,司前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得到加强,让农民“愿意搬”“下得来”。

  搬下来了,怎么“住得安”?基础设施要完善、人居环境要改善。

  近年来,司前镇先后完成幼儿园、加油站等工程,并建成太阳能垃圾处理设施、完成污水管网工程,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同时,建设市政道路、森林公园等设施,完善了城镇配套功能,提高了城镇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此外,综合治理镇内左溪、里光溪、三插溪3条河道,建成总长4.2公里的9条生态河道,防汛防洪能力增强了,生态景观工程也逐渐形成了。

  司前镇里光村,少数民族占30%,原本经济薄弱、组织涣散,但有国立英士大学旧址、林鹗故居、水尾亭等历史遗迹,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潜力。

  近几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里光村实现了由软弱涣散到先锋示范、由无产业到特色产业、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今天,走进里光村,连片的葡萄棚、美观的民居外墙,引得游客驻足拍照——村中心的荷花池,已成为村民和游客夏季赏荷花的重要场所——2016年之前,这片空地还在圈养鸡鸭、苍蝇满天,群众反映强烈。

  “整治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村集体每年还能增收3万元,未来莲花池还可以钓龙虾,进一步为村民增收。”里光村党支部书记章道本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村庄美、环境优,搬得出、住得下,十余年间,司前镇搬迁下山农民3180户共9540人,城镇化率从当时的38%提高到现在的80%。

  司前畲族镇。新华网发 司前镇供图

  青年返乡,带动乡村振兴生力军

  “村庄美、环境优、产业兴、农民富”,家乡欣欣向荣,吸引了不少在外工作的青年返乡创业,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37岁的陶向群,就是其中一位。

  2004年,走出校园,陶向群一直在宁波市做灯具出口生意。

  2017年,把宁波的生意交给丈夫打理,陶向群投入到家乡司前镇创业。

  回到司前镇,陶向群创办了一家城建公司。“镇上的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还有市政园林工程,很大部分是我们在做,雇用本地劳动力。”据了解,陶向群的公司为司前镇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

  这两年,陶向群身边考虑回乡发展的朋友多了起来。

  司前畲族镇白鹤渡人行悬索桥。新华网 马江摄

  人到中年的张忠,2018年也回到了司前镇,依托白鹤山庄等景区景点,他做起了帐篷民宿,带动了几十名劳动力就业。

  张忠认为,“司前镇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振兴乡村,青年和更广泛的人才群体返乡大有可为。”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蓝传德表示,下一步,司前镇将继续加大要素投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推进生态大搬迁,吸引人才回流,打造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

标签:司前镇;乡村
编辑:吴越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温州  正文

浙江泰顺:民族文化叠加生态搬迁 搬出富美新乡村
2019-04-10 17:52:33 来源: 新华网 记者 马江

   随着“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的举办,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进入旅游旺季,畲乡风情与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十余年来,该镇通过实施生态搬迁、传承发扬畲族文化、发展特色产业等手段,推动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

  司前畲族镇左溪村。新华网发 司前镇供图

  产业兴、农民富:文旅叠加,加出富饶好乡村

  “富得起”才能“稳得住”,这是司前畲族镇生态大搬迁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司前镇将畲族文化与辖区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畲乡特色文旅产业,形成集镇产业支撑,促进居民特别是搬迁下山的村民就业增收。

  “不好意思,‘三月三’整个司前镇的民宿上周就订完啦。”4月7日晚,司前镇左溪村民宿主陶育利不断向电话预约房间的客人解释——当天他拒绝了十几批客人。当地的畲族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体验,赶上订单火爆的“三月三”,“手慢”的游客没能如愿住进畲乡民宿。

  陶育利家原本住司前畲族镇左溪村岩下自然村,2017年响应“生态大搬迁”搬下山,做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4年,陶育利买下左溪村的一块土地,按标准建起了畲乡小院;2017年,他家的畲乡民宿正式开业。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赚两万多块钱,现在每年收入将近20万元。”陶育利说,这样的生活在三年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他在谋划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加强与同行邻居的“抱团经营”。

  作为浙江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司前镇长期注重畲族文化的保护、传承、挖掘和发展,打造了畲族风情园和左溪民族特色村寨,在全镇营造浓厚畲族文化氛围。

  同时,司前镇也是国家级生态镇,还拥有新石器古遗址、圆州古村落等历史遗存,以及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渡等自然景观,旅游产业潜力较大。畲乡风情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相得益彰。

  陶育利夫妇经营的畲乡特色民宿就得益于此。

  司前镇副镇长林华介绍说,近年来,该镇发展畲乡民宿和特色农家乐10余家、精品水果采摘观光园8个,年接待游客15万多人次,特色文旅品牌竖了起来,乡村旅游日渐兴旺。“相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前,司前镇的经济已经翻了好几番。”

  文旅叠加、特色助力,加出了富饶好乡村,而“产业兴、农民富”的一个基础是:村庄变美了、环境优化了、人口集聚了。

  司前畲族镇里光村。新华网发 司前镇供图

  村庄美、环境优:生态搬迁,搬出美丽新乡村

  2003年以来,司前镇在实施“一镇带三乡”山区城镇化的基础上,整合避灾安置、危旧房改造等政策资源,推进生态大搬迁,在推动人口集聚基础上加快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

  通过强化统筹编制规划、加快避灾安置小区等生态搬迁工程的规划建设、加快宅基地复垦等土地治理等措施,司前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得到加强,让农民“愿意搬”“下得来”。

  搬下来了,怎么“住得安”?基础设施要完善、人居环境要改善。

  近年来,司前镇先后完成幼儿园、加油站等工程,并建成太阳能垃圾处理设施、完成污水管网工程,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100%。同时,建设市政道路、森林公园等设施,完善了城镇配套功能,提高了城镇综合承载和服务能力。此外,综合治理镇内左溪、里光溪、三插溪3条河道,建成总长4.2公里的9条生态河道,防汛防洪能力增强了,生态景观工程也逐渐形成了。

  司前镇里光村,少数民族占30%,原本经济薄弱、组织涣散,但有国立英士大学旧址、林鹗故居、水尾亭等历史遗迹,文化底蕴深厚,具备发展潜力。

  近几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里光村实现了由软弱涣散到先锋示范、由无产业到特色产业、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

  今天,走进里光村,连片的葡萄棚、美观的民居外墙,引得游客驻足拍照——村中心的荷花池,已成为村民和游客夏季赏荷花的重要场所——2016年之前,这片空地还在圈养鸡鸭、苍蝇满天,群众反映强烈。

  “整治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村集体每年还能增收3万元,未来莲花池还可以钓龙虾,进一步为村民增收。”里光村党支部书记章道本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等资源,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美丽乡村。”

  村庄美、环境优,搬得出、住得下,十余年间,司前镇搬迁下山农民3180户共9540人,城镇化率从当时的38%提高到现在的80%。

  司前畲族镇。新华网发 司前镇供图

  青年返乡,带动乡村振兴生力军

  “村庄美、环境优、产业兴、农民富”,家乡欣欣向荣,吸引了不少在外工作的青年返乡创业,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今年37岁的陶向群,就是其中一位。

  2004年,走出校园,陶向群一直在宁波市做灯具出口生意。

  2017年,把宁波的生意交给丈夫打理,陶向群投入到家乡司前镇创业。

  回到司前镇,陶向群创办了一家城建公司。“镇上的路灯、道路等基础设施,还有市政园林工程,很大部分是我们在做,雇用本地劳动力。”据了解,陶向群的公司为司前镇提供了上百个就业岗位。

  这两年,陶向群身边考虑回乡发展的朋友多了起来。

  司前畲族镇白鹤渡人行悬索桥。新华网 马江摄

  人到中年的张忠,2018年也回到了司前镇,依托白鹤山庄等景区景点,他做起了帐篷民宿,带动了几十名劳动力就业。

  张忠认为,“司前镇正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振兴乡村,青年和更广泛的人才群体返乡大有可为。”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蓝传德表示,下一步,司前镇将继续加大要素投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民创业增收,推进生态大搬迁,吸引人才回流,打造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

标签: 司前镇;乡村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随着“三月三”畲族风情节的举办,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进入旅游旺季,吸引了众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