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佳琦 通讯员 陆最)3月底,春雨暂歇,71岁的天台湖酋村村民季根松踱出家门,沿着村道缓缓散步,观察这个村庄的新变化。曾经堆满杂物的大礼堂,经过清理露出了完好的结构;两条村道进行了硬化,雨后的路面平整洁净;环村的水渠被打通,村后始丰溪支流的活水被引到村里9个水塘;山脚边和大操场晚上还亮起了路灯……
“这些都是村民盼了一二十年的事。”村委会主任蒋陆军感叹,长期以来,因为资金、土地确权等问题,村庄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村里的很多事项落地困难,村庄发展一度陷入瓶颈,“缺能人,缺年轻人”。
人才兴,农业兴;人才强,农村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和推动。去年开始,湖酋村所在的街头镇推出政策,引导乡贤回归。从人开始,这个乡村也积蓄起了改变的力量。
在湖酋村,如今的村党支部书记季文科是第一个回乡的。早年外出,后在杭州创业,尽管积累了财富和阅历,但每次与朋友聊天,季文科的话题都离不开家乡的古树、水塘和山林。于是在2015年,他带头成立了湖酋村公益协会,聚集在外乡贤和流动党员力量,为村里筹资创办爱心理发室、留守儿童暑假班等。
去年2月,在镇村两级动员下,他下决心回乡参加村干部竞选,并顺利当选村支书。履职第一天,他就向村民承诺:摘掉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强村富民。上任不久后,村两委就着手村口大操场的硬化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十几户农户的利益,是块难啃的骨头,只能一趟趟跑,最多的一户上门20多次。”回想起去年这件“最难做”的任务,季文科至今十分感慨,“最后看到大操场建好,当初反对的村民笑得最灿烂。”
对于村民来说,人才返乡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乡贤张国周租下村里闲置已久的大会堂,创办了一家衣夹厂。如今,全村已有三十多位老人在厂里工作。村民季青山一边熟稔地制作着衣夹,一边和记者闲聊,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创业,把孙子留在村里,他和老伴在厂里上班,按件计价,每天都能接送孙子上下学。
据了解,截至目前,湖酋村已有12名乡贤回乡创业,让几十位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不久前,季文科还为村里注册了旅游开发公司,配套的三家民宿改建计划已上报镇里,村里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也已经开始……“今年村庄肯定大变样,到时候你们再来!”对于未来,季文科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