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甄妮 贾绍明
酷暑不再闷热难耐、下雨不会脚下泥泞、空气也不再臭气刺鼻……今年,几十家杭州市区农贸市场焕然一新。中江农贸市场、骆家庄农贸市场、南肖埠农贸市场等一个个现代化、智慧型农贸市场让“马大嫂”的“菜篮子”更加丰富多样,以红石板农贸市场为代表的“高颜值”、“网红”农贸市场成年轻人打卡拍照胜地。
这些都要归功于杭州市政府今年开启的市区农贸市场新一轮改造提升工作,用三年时间,对主城区政府定点配套农贸市场进行再提升,重点就是给农贸市场加装空调。初步计划,2018年完成40%的改造,2019年完成40%,直至2020年全部完成。截至目前,今年已有47家市场完成空调安装和改造提升任务。
杭州市商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在“后峰会、亚运会、现代化”历史机遇下,农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要与杭州城市国际化建设、世界名城的称号相匹配。“以保证‘菜篮子’商品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根本,希望通过改造提升,进一步改善农贸市场经营购物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打造适应城市建设发展要求、满足老百姓需求的现代民生市场。”
上城区
“皇城根”的江南小楼明年夏天将刮起“凉风”
在上城区梵天寺路54号,有一幢古香古色的江南小楼,1000多平方米的馒头山农贸市场就坐落于此。
两年前,地处南宋皇城根的馒头山一直没有正规菜市场,随着馒头山农贸市场开张,周边3000多户馒头山社区居民终于能在家门口买菜了。
“这个菜市场,是按照上城区标准化菜场建设的,由街道统一管理,设有管理员、检测员、保洁员和群众监督员等,配备检测设备、公平秤等,还专门配备了货运电梯。”馒头山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说,因为是新建的菜场,该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都比较新,在新一轮提升改造中,只进行了部分改造,“11月份加装了9台空调,并安装了防火吊顶。”
明年夏天,馒头山上的居民也能一边乘凉一边买菜了。
下城区
古色古香的“江南记忆”菜场将打通线下线上
竹制灯笼、晕黄灯光、仿古摊铺,让人仿佛走进老杭州市井小弄堂。今年8月28日,中江农贸市场结束了45天的整体提升改造,以整洁、干净的面貌和“江南记忆”元素与市民相逢。
整修了老化电线,装了除臭的新风系统,承载了潮鸣寺街道几千户居民记忆的老菜场在完善“面子”的同时,“里子”也没落下——通过一杆秤变得更“智慧”、更时尚。每个摊位上方都有一个屏幕,显示商户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蔬菜过秤后,在摊位上方的屏幕上会清晰地显示出菜品的价格、重量,“马大嫂”们拿出手机、扫码支付即可。
中江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吴刚介绍,市场正在进行线上下单、送货上门的技术调试,最快年底前,周围居民便可以通过微信订阅号下单。
西湖区
全城首家智慧型农贸市场刮起“新零售”之风
在新一轮提升改造中,杭州唯一一家省智慧市场、位于城西古墩路的骆家庄农贸市场插上了“新零售”的翅膀。
4300平方米,上下两层楼,一层主要为肉类、水产、卤味等,二层为蔬菜、干货等,作为城西最大的农贸市场,骆家庄农贸市场安装了商户电子屏、电子全彩大屏幕、市场管理查询触摸屏等现代化设施,并创新性地在二楼引入新零售生鲜超市“亲鲜多”。顾客可以选购食材并现场加工烹饪,未来,也可通过APP下单配送到家。
骆家庄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吴英表示,希望借“亲鲜多”模式为传统农贸市场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也借此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农贸市场。“亲鲜多”将于元旦前正式对外开放。
江干区
整体改造、焕然一新的老菜场上月正式开门迎客
在新一轮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中,南肖埠农贸市场是为数不多的整体改造的农贸市场之一,经过几个月的全力爆改,今年11月正式亮相。
“以前这里乱糟糟的,这里一块那里一块,通道也比较窄;一到下雨天,就一脚泥。” 45岁的李姐在南肖埠卖了6年的蔬菜,改造后她挺开心,“环境干净了,菜场里也没有怪味了。”
南肖埠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方云龙介绍,整体提升改造期间,除了改进线路老化等安全隐患、为安装空调进行电力扩容外,市场还进行了重新布局。“每四家组成一个方块,各个方位都有通道,老百姓可以随心逛。”
拱墅区
“网红”农贸市场成打卡拍照新胜地
集干净、舒适、情调、品位于一身,“抱着买把韭菜的心走进去,拿着拍了100张自拍照的手机走了出来。”说的就是位于拱墅区的红石板农贸市场。今年夏天,由9位国际知名设计师参与设计,这个已开办十多年的老农贸市场经过新一轮提升改造摇身变成了红遍全城的 “网红”农贸市场。
面铺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了水纹玻璃、胡桃木和席编元素;米铺隔出了储物区和展示区,排排立式柜方便人走动;肉铺增设了可随时冲洗残留血渍的水龙头和排水系统;鱼铺成了拍照胜地……
拱墅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红石板农贸市场在改造之初,采用了公益菜场的概念。“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改造试点,为以后的菜场改造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