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义乌在加强气象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运输安全,义乌率先探索“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气象服务,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A
人工增雨增加水库蓄水
“近段时间持续下雨,为何还要人工增雨?”连日来,不少义乌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对此,义乌市气象局防灾减灾中心副主任马宁给出了专业回答:尽管去年12月以来,义乌出现严重的阴雨寡照天气,日照时间创历史新低,降水天数打破历史同期纪录,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增多,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偏少,造成用水紧张的局面。
义乌共有巧溪、八都、柏峰、长堰、枫坑、岩口等6座大中型水库。其中,巧溪水库“旱情”最为严峻。“巧溪水库来水面积40平方公里,总库容3285万立方米,主要为义乌城区和苏溪镇供水。该水库去年供水量2100万立方米,占义乌市供水量的14%。”义乌市水务局水库管理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巧溪水库最低蓄水量仅128万立方米,蓄水率仅为3.8%。
为增加水库蓄水量,义乌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分别在今年1月4日、1月11日、2月20日、2月21日实施了4次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即采用人为方式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对天空局部区域内可能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人工增雨不会凭空制造降水,也不会引起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更不会对天气系统和地区气候产生影响。
截至目前,义乌各水库蓄水情况总体良好:巧溪水库蓄水量1495万立方米,蓄水率为45.51%;八都水库蓄水量2220万立方米,蓄水率为83.18%;柏峰水库蓄水量1328万立方米,蓄水率为66.07%;长堰水库蓄水量904万立方米,蓄水率达96.17%;枫坑水库蓄水量1105万立方米,蓄水率为73.62%;岩口水库蓄水量2167万立方米,蓄水率为69.01%。
义乌作为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92立方米,不到全省四分之一、全国五分之一,人多水少是义乌的基本水情。2004年,义乌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率先组建全省第一支县级增雨队伍,首次开展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从2004年到2017年,义乌先后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9次,发射火箭弹542枚,有效缓解了用水压力。去年,义乌在八都水库新设一辆牵引式火箭发射架和一套地面增雨烟炉,已实现全天候、不受空域限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B
将气象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官余村位于义乌市赤岸镇西南边,与金东区交界,已有500多年建村历史,现有464户908人。由于四面环山,地势低洼,该村被认定为省级地质灾害重点村。
为保护村民的生命安全,该村山脚下的易受灾红线户共158户321人,已分批次搬迁至赤岸镇水岸社区。尽管“警报”已解除,该村村两委负责人仍忧心忡忡。
原来,官余村还有一条名叫大溪沿的溪流。该溪流贯穿官余村村头和村尾,后经孝顺镇流入金华江。村民的房屋大多沿溪而建,每到暴风雨天气,溪边的一些村民家里就会进水。“这样的防汛防台重点户,村里共有64户276人。”该村村支书潘恒松介绍,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历届村两委都曾谋划解决,但都没有结果。
去年9月,在义乌市气象局、赤岸镇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官余村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下设气象服务站,由村支书担任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长,村委会委员担任气象服务站主任,两名党员担任气象信息员。同时,还制定了官余村气象服务站管理制度、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等。
“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分别从防灾计划、服务体系、信息员队伍、监测和服务设施、应急准备、防雷减灾、科普培训与宣传、长效管理等8个方面推进官余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义乌市气象台台长许广浩介绍,特别是“服务体系”中的群防群测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群防群测工作即村气象预警信息接收人收到义乌市气象台的预警短信后,第一时间把气象预警信息传达给村民,以便村民有一定的时间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义乌市气象台2019年3月21日7时52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据雷达探测资料分析,预计未来3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将出现7~9级雷雨大风,可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潘恒松一边说着官余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成果,一边把收到的预警短信展示给记者看,“这预警信息比灾害跑得更快!”
为建立预警联动响应机制,义乌及时更新各机关单位及镇街气象预警信息人员名单,确保全员加入气象防灾减灾预警发布平台、钉钉群和微信工作群。在去年3月4日、7月2日等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义乌通过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上下联动开展工作,将气象灾害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
C
开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试点
2014年11月18日,义乌开通首趟“义新欧”班列,开辟了义乌与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4年来,通过“义新欧”班列,义乌进一步密切了与37个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往来,运输线路已从最初的1条增加至9条,累积往返运行600余列。
尽管“义新欧”班列运行成绩斐然,整条运输线路却考验重重——兰新铁路间的“百里风区”、吐鲁番境内的连日高温、塞纳河流域的强降水等极端气象对班列运行及货物存储都有着较大影响。
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运输安全,义乌率先探索“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气象服务,打造商贸气象服务新模式。义乌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周烨堃介绍,义乌从5个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试点建设:一是设立商贸天气工作站,开展“义新欧”班列全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物流仓储作业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二是推进建设中欧班列气象数据监控系统,对运输途中货运集装箱的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信息进行全程监测;三是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国际货物运输气象安全评测和气候适宜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商贸气象信息融入政府云平台,为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市场经营户、社区和市民提供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预报、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等多元化商贸气象服务产品;五是加快电商、物流企业个性化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为管控物流气象风险、提高运营管理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义乌市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义乌市国际物流协会副会长单位。得知义乌要建设“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试点,公司总经理鲍跃飞非常期待。
“物流运输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去年1月,西伯利亚地区遭遇暴风雪袭击,导致铁路交通一度陷入瘫痪状态,从而影响了产品运输的时效性。有了‘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站,提前对沿线国家的气象进行预判,可以避免气象问题对班列运输产生影响。”鲍跃飞说。
据悉,义乌“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试点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内就能投入使用。
核心提示
近年来,义乌在加强气象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运输安全,义乌率先探索“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气象服务,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A
人工增雨增加水库蓄水
“近段时间持续下雨,为何还要人工增雨?”连日来,不少义乌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
对此,义乌市气象局防灾减灾中心副主任马宁给出了专业回答:尽管去年12月以来,义乌出现严重的阴雨寡照天气,日照时间创历史新低,降水天数打破历史同期纪录,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增多,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大中型水库蓄水量偏少,造成用水紧张的局面。
义乌共有巧溪、八都、柏峰、长堰、枫坑、岩口等6座大中型水库。其中,巧溪水库“旱情”最为严峻。“巧溪水库来水面积40平方公里,总库容3285万立方米,主要为义乌城区和苏溪镇供水。该水库去年供水量2100万立方米,占义乌市供水量的14%。”义乌市水务局水库管理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巧溪水库最低蓄水量仅128万立方米,蓄水率仅为3.8%。
为增加水库蓄水量,义乌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分别在今年1月4日、1月11日、2月20日、2月21日实施了4次人工增雨作业。人工增雨即采用人为方式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对天空局部区域内可能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人工增雨不会凭空制造降水,也不会引起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更不会对天气系统和地区气候产生影响。
截至目前,义乌各水库蓄水情况总体良好:巧溪水库蓄水量1495万立方米,蓄水率为45.51%;八都水库蓄水量2220万立方米,蓄水率为83.18%;柏峰水库蓄水量1328万立方米,蓄水率为66.07%;长堰水库蓄水量904万立方米,蓄水率达96.17%;枫坑水库蓄水量1105万立方米,蓄水率为73.62%;岩口水库蓄水量2167万立方米,蓄水率为69.01%。
义乌作为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92立方米,不到全省四分之一、全国五分之一,人多水少是义乌的基本水情。2004年,义乌成立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率先组建全省第一支县级增雨队伍,首次开展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从2004年到2017年,义乌先后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9次,发射火箭弹542枚,有效缓解了用水压力。去年,义乌在八都水库新设一辆牵引式火箭发射架和一套地面增雨烟炉,已实现全天候、不受空域限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B
将气象灾害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官余村位于义乌市赤岸镇西南边,与金东区交界,已有500多年建村历史,现有464户908人。由于四面环山,地势低洼,该村被认定为省级地质灾害重点村。
为保护村民的生命安全,该村山脚下的易受灾红线户共158户321人,已分批次搬迁至赤岸镇水岸社区。尽管“警报”已解除,该村村两委负责人仍忧心忡忡。
原来,官余村还有一条名叫大溪沿的溪流。该溪流贯穿官余村村头和村尾,后经孝顺镇流入金华江。村民的房屋大多沿溪而建,每到暴风雨天气,溪边的一些村民家里就会进水。“这样的防汛防台重点户,村里共有64户276人。”该村村支书潘恒松介绍,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历届村两委都曾谋划解决,但都没有结果。
去年9月,在义乌市气象局、赤岸镇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官余村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下设气象服务站,由村支书担任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长,村委会委员担任气象服务站主任,两名党员担任气象信息员。同时,还制定了官余村气象服务站管理制度、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等。
“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分别从防灾计划、服务体系、信息员队伍、监测和服务设施、应急准备、防雷减灾、科普培训与宣传、长效管理等8个方面推进官余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义乌市气象台台长许广浩介绍,特别是“服务体系”中的群防群测工作,为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群防群测工作即村气象预警信息接收人收到义乌市气象台的预警短信后,第一时间把气象预警信息传达给村民,以便村民有一定的时间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义乌市气象台2019年3月21日7时52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据雷达探测资料分析,预计未来3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将出现7~9级雷雨大风,可伴有强雷电、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潘恒松一边说着官余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成果,一边把收到的预警短信展示给记者看,“这预警信息比灾害跑得更快!”
为建立预警联动响应机制,义乌及时更新各机关单位及镇街气象预警信息人员名单,确保全员加入气象防灾减灾预警发布平台、钉钉群和微信工作群。在去年3月4日、7月2日等强对流天气过程中,义乌通过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上下联动开展工作,将气象灾害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
C
开展“一带一路”气象服务试点
2014年11月18日,义乌开通首趟“义新欧”班列,开辟了义乌与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4年来,通过“义新欧”班列,义乌进一步密切了与37个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往来,运输线路已从最初的1条增加至9条,累积往返运行600余列。
尽管“义新欧”班列运行成绩斐然,整条运输线路却考验重重——兰新铁路间的“百里风区”、吐鲁番境内的连日高温、塞纳河流域的强降水等极端气象对班列运行及货物存储都有着较大影响。
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运输安全,义乌率先探索“一带一路”铁路运输气象服务,打造商贸气象服务新模式。义乌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周烨堃介绍,义乌从5个方面推进“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试点建设:一是设立商贸天气工作站,开展“义新欧”班列全程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物流仓储作业等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二是推进建设中欧班列气象数据监控系统,对运输途中货运集装箱的温度、湿度等气象数据信息进行全程监测;三是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国际货物运输气象安全评测和气候适宜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四是加快推进智慧商贸气象信息融入政府云平台,为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市场经营户、社区和市民提供气象观测资料、天气预报、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等多元化商贸气象服务产品;五是加快电商、物流企业个性化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为管控物流气象风险、提高运营管理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义乌市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义乌市国际物流协会副会长单位。得知义乌要建设“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试点,公司总经理鲍跃飞非常期待。
“物流运输的宗旨是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服务。去年1月,西伯利亚地区遭遇暴风雪袭击,导致铁路交通一度陷入瘫痪状态,从而影响了产品运输的时效性。有了‘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站,提前对沿线国家的气象进行预判,可以避免气象问题对班列运输产生影响。”鲍跃飞说。
据悉,义乌“一带一路”商贸气象服务试点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年内就能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