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红旗招展处,今日绿色发展谱新篇。
“不忘初心 重走浙西南红色革命路”大型新闻行动第一组的集中采访暂时告一段落,5天时间里,采访团行程近1000公里,围绕景宁、遂昌、松阳三地的浙西南革命遗址,用脚步丈量,用眼睛瞻仰,用耳朵聆听,用笔和镜头呈现……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丽水丰沃的红色底蕴,是干事创业的最好营养剂,深植于红色土壤上的丽水,如今绿色发展如春意盎然。
260亩高山白茶成村民增收法宝
景宁是采访团到的第一站。3月12日,东坑镇大张坑村村口,一处高山白茶基地里,传来了采茶人悦耳的采茶歌。茶园里,嫩茶一根根“冒了尖”,让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大张坑是传统的畲族村落,在游击战争年代,这里的村民就紧密追随红军、追随共产党,积极配合红军打击敌人,这里先后有29人加入军队,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入伍光荣”仍是村里的传统。
贡献没有被遗忘,新中国成立后,红色畲寨和全市一起走上了发展的康庄大道,并且得到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从2010年起,村里先后发展了白茶、光伏产业,去年260亩茶园里又开始套种雪梨,发展前景更为看好。81岁的阿婆雷世银一家四口,分到了4亩白茶,单单清明前后,白茶就能为她们一家带来两万元左右的纯收入,这让老人家喜笑颜开。
红色小镇如织游人富一方乡邻
曾经的“师部和领导中心”王村口,如今是浙西南干部培训中心,也是游人慕名前来瞻仰的红色圣地,2018年,镇中心的文旅街开放后,如织的游人让老区的乡亲们腰包鼓起来。
52岁的叶怡长是个老篾匠,原本住在高山的自然村里,易地搬迁后,为了让他有份谋生活的工作,也让游人欣赏竹织艺术品的风采,镇里将他请到了文旅街上,一年不用付房租不说,还能有每月1000元的额外补贴。每天早上7点,他都要早早开门营业,一双巧手编织出茶篓、竹筐等工艺品,让游人啧啧称赞。
与叶怡长隔街相望的是一处两开间的米酒坊,店主是55岁的毛建英。现在穿着干净、洋气的她,此前在家里养猪养羊。去年,她在街上开了这家酒坊,卖的是正宗的土烧酒,酒的好口感让她收入颇丰,每个月的收入都稳定在万元以上,这还不算电商那部分。她也是个根正苗红的“红三代”,顾客到了店里先听她讲讲外祖父一家智救红军的故事,“红军酒”自然地成了热销的明星产品。
民宿开“花”老区风景变“钱”景
“别看我的民宿要收1080元一晚,可大城市的人一来就要住上好几天。”对于自己颇具慧眼的投资,松阳县枫坪乡民宿业主叶长秋,眼睛里满是得意。2016年他花费200多万元将丁坑村一处废弃粮站改造成了14间精品民宿,现在,一到节假日房间早早被预定。
他的民宿周边,处处是红色根据地,距离国家4A级风景区箬寮原始林景区,也不过个把小时车程。他把生意好的原因,归结为这里曾是一片革命的沃土,当年“山高路远”的革命老区,已经变成了新时期各界人士向往的红色圣地。
经营民宿、农家乐的人远不止叶长秋一个,仅安民乡李坑村就建有各类农家乐、民宿24家,房间200多间,床位达300多个。据松阳县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2017年,单枫坪乡民宿、农家乐的接待人数就达4.2万余人次,总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