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馆

导览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最美浙江人 > 地市好人  正文

嘉兴盲人朱丽华用初心照亮未来

2019-09-25 10:53:34 来源:读嘉

  前天中午,手机突然振动,朱丽华赶紧将耳朵凑到听筒旁,大一学生包伟蓉来报喜:“朱阿姨,大学校园很美!”

  刚接完电话,一个叫钟新贵的大学生又发来微信:“我会努力学习,谢谢您!”

  每年9月,朱丽华总会被各种温暖包围。在她的爱心资助群里,今年又多了46个“儿女”。


  28年,480人次,333万元,这是嘉兴市南湖区丽华推拿诊所所长朱丽华还在用爱心不断刷新的数字,更是红船旁一名有着25年党龄、年过六旬盲人党员用初心书写的大爱。

  “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 ”

  8月14日,嘉兴市红十字会助学仪式现场,握手、问候、递上红包……朱丽华给29名学子分别送上8000元助学款。


  许多人眼中噙满泪水,一名学子哽咽地说:“您眼睛失去光明,却给我们送来光明。”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朱丽华特地穿上价格最贵的短袖花衬衫。这是她3年前花100元买的,只在重要场合穿。

  今年,她穿着这件衬衫参加了嘉兴市区多个捐款仪式。


  8月16日,朱丽华还去了离家300多公里的丽水松阳和龙泉,在那里结对资助了11名贫困学子。

  每年8月,朱丽华最为忙碌。学校、社区、慈善机构、边远山区……今年暑假,她一口气结对了46个寒门学子,一次性支付的资助费达36.8万元。

  一年又一年,朱丽华的“爱心榜单”上有受助贫困学生480人次。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她对所有结对资助学生的姓名、家庭情况、毕业学校、就业去向等,都能脱口而出。

  对于她而言,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温暖的故事。

  2013年,成绩优异的朱丽霞考上浙江大学,但母亲患病、父亲务农,让这个典型的嘉兴农村因病致贫家庭举步维艰。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时,朱丽华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资助,让朱丽霞顺利完成本科学习……


  去年暑假,正在浙大读研的朱丽霞特意带着男朋友来看她:“您不仅给我金钱上的资助,更给了我精神上的指引。”

  资助一个学生,改变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在朱丽华的资助下,一个又一个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开启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更让朱丽华欣喜的是,许多人学会了感恩。张薛岳大学毕业后在嘉兴一家银行工作,用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经常抽空去探望朱阿姨;傅圆亮深受朱阿姨的影响,把大学毕业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全部捐给了市红十字会……

  到今年8月底,朱丽华累计捐了333万元,但她总是担心捐给“儿女们”的钱太少,花在自己身上的钱太多。


  事实上,她每个月的花销不足800元,脚上穿的鞋只花了18元,身上穿的白大褂超过10年,出门宁愿多转几趟公交也尽量不打车。

  “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朱丽华至今没买一套商品房,“买房还不如多资助几个孩子。”

  “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

  又是一个清晨,丽华推拿诊所里一片繁忙。

  瘦弱的陈永明弓着背,拿着扫帚打扫卫生,走起路来身子仍不时向一侧倾斜。他做梦都没想到,此生“换了一种活法”。

  陈永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和强直性脊椎炎。2009年病情恶化,陈永明辗转于各个医院之间,医生们都说治愈无望。


  朱丽华把陈永明接到了诊所,每天一有空就给他推拿,“有时身体累得像散了架”。

  一个月,半年,两年……朱丽华不肯放弃。慢慢地,陈永明弯成虾米状的身体舒展开了,一直蜷着的右腿能伸直了,拄着拐杖能走路了……到医院复诊的时候,医生都说她创造了一个奇迹。

  “病是要养的,需要继续推拿。”朱丽华让陈永明留在诊所工作,月工资从以前的200元逐渐涨到现在的4000多元。陈永明感觉自己的世界亮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或许只有相同的人生经历,才会更深刻理解彼此的苦楚。

  18岁,在最美好的年华,朱丽华却因为意外双目失明。那时的她觉得人生无望,在烦躁迷茫中度过了7年光阴。

  1983年的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坐在收音机前打发时间,广播里突然播放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

  “张海迪坐在轮椅上都能做那么多事情,我为什么不可以?”

  “身体残疾别无选择,但自己的人生不能残疾!”出身于中医世家的朱丽华参加了浙江省首届中医推拿培训班,她从零开始学盲文,双手拉伤到打石膏也没有一句怨言。毕业后,朱丽华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照料脑瘫儿童,经过她夜以继日的精心治疗,4名脑瘫儿竟然都站了起来!

  第一份工作带给了她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并获得了社会的认可。随后,她又依靠坚强的毅力完成了进修,成了嘉兴首位盲人中医师,在患者中逐渐有了名气。

  这样的经历让朱丽华萌生了一个信念:只有就业才能让残疾人自立自强,才会真正被这个社会“平视”。


  为了帮助更多残疾人,朱丽华创办了丽华推拿诊所,招收残疾人,不但安排吃住,还免费教推拿。

  如今,诊所里有13名残疾员工,有的年收入近10万元。同时,还有100多人先后跟她学习推拿技术,相继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

  残疾人能开启新生活,让朱丽华颇为欣慰:“他们以前都是家里的‘包袱’,如今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作为嘉兴市盲人协会主席、市政协委员,她还为残疾人争取公交爱心卡,为特殊学校教师争取津贴……朱丽华动情地说:“让帮助过的人活得有尊严,是我最大的快乐!”

  “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

  每天,朱丽华忙完手中的活,总会走到位于诊所西侧的房间休息片刻。

  她的住处仅20多平方米,一张桌子两张床,她和视力残疾的女员工一人一张。

  这么多年来,诊所成了朱丽华的家,本人户口仍挂在市福利院的集体户口簿上。


  如果不是连年结对学子,她或许早就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商品房。但她的做法是“省下来,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

  29年前,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当时月工资只有58元的朱丽华捐款116元;

  12年前,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朱丽华毫不犹豫地捐款1万元;

  ……

  她捐出去的每一元钱,都是靠双手赚来的。每天,她坚持早上7点半开工,晚上9点收工,工作12个小时以上。即使大年三十,其他员工都回家团圆了,她依然独自留在诊所里忙碌。

  今年61岁的朱丽华是命运的强者,但身体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一些毛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缠身,“给人推拿经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腰酸背疼,脚都麻了,有时还头晕。”她却一直扛着,“实在受不了,我就花钱让员工给我推拿。”

  在朱丽华的人生词典里,“帮助”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这么多年来,她已为现役军人免费推拿3000多人次,“如果我忙不过来,就自己掏钱请员工帮忙。”

  很多人对朱丽华的做法不理解,甚至好言相劝。


  “你帮助那么多的人,有多少人来帮你?”

  “你的钱财可以留点给亲人,自己晚年也能好好享受。”

  ……

  朱丽华对这些“好意”一笑了之。

  “我乐意帮助别人,从没想过要别人感谢我。”正是这种平常心支撑着她,“只要工作一天,就要奉献一天,哪怕是生命!”

  实际上,她早就对自己做了“安排”。在她房间桌子的抽屉里,保存着一张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去年4月27日,在母亲去世25天后,朱丽华郑重地签下了器官捐献书,“等我哪天去了,骨灰撒大海,不占人间一分地。”

  这些年,朱丽华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30多项荣誉。在丽华推拿诊所入口处,悬挂着一张醒目的照片——2014年5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她作为“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为红船旁的一名党员,我的财产、我的器官、我的一切都将捐献给社会!”朱丽华语气里透着坚定和自豪。


编辑:龚晓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