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将治水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清理整治河道的同时,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积极修复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统筹实施工程治水、生态治水、技术治水、管理治水、社会治水。2018年7月,我市顺利通过水利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技术评估验收。专家组认为,温州已完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各项任务,同时注重挖掘水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形成了因地制宜、因水制宜的多样化水生态建设格局。
以“水”为墨绘就美丽生态画卷,当下的温州城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涅槃。眼下,市治水办正以“河长制”为抓手,多点发力、合力攻坚,开展“美丽河湖”创建、 “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等系列治水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美了家园、活了资源、富了百姓的人水和谐之路。
龙湾区黄石山后河——
黑臭河迎三次“美丽转身”
青山如黛,白鹭翩飞……初冬时节的龙湾区黄石山后河依旧是人气所在:在古树下晨练、岸边悠然垂钓、环河健步走的市民,甚至还有不少游人前来参观摄影。连日来,成功跻身全市十大“美丽河湖”的龙湾区黄石山后河(永中段),正在参评浙江省“美丽河湖”。从昔日的污水沟,到如今得以参选全省“最美”,黄石山后河经历了三次“美丽转身”。
如今水清岸美的景色,在10年之前,还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过去,黄石山后河是当地“脏乱差”的典型:不远处的黄石山是非法采石场,周边家庭作坊的污水直接入河,黄石山后河成了臭水沟,违章建筑众多、垃圾堆积如山,与“美丽河湖”根本擦不到边。
2008年,黄石山后河在龙湾区治水拆违的攻坚战中,开启了第一次“美丽转身”。水质脏臭、河道浅狭、淤积严重……治理之初,摆在面前的问题一箩筐,但整治组很快发现,恢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是关键,并提出了水岸同治的治理方法。通过沿河违章建筑物拆除、拓宽河道、清淤疏浚等综合措施,拓宽整治河道3.19千米,河宽50米,原先“肠梗阻”的河水渐渐变流畅,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
恢复了水清、河畅之后,黄石山后河依旧“其貌不扬”,直到2013年开展生态河道建设提升工程。沿着河岸行走,记者发现,与生硬单调的河道驳坎不同,黄石山后河河道平面形态蜿蜒自然,人工建设的亲水设施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我们在整治过程中注重低砌护岸、保留滩地,体现河岸‘自然美’。”该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尽可能保留河道原生林木植物的同时,还通过投放鱼苗,种植香樟、水生美人蕉、鸢尾、芦苇等方式,提升水域生物净化功能和河道生态多样性。一番功夫下来,江南水乡味也出来了。
在此期间,沿岸还因地制宜新建了黄石山雕塑公园、龙翔湖公园,随着沿岸亲水亭廊与木质游步道的建成,河与岸连成一体,成为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并吸引了万科、绿城等知名房开在沿河开发高品质小区,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2016年,黄石山后河(永中段)生态整治工程,还荣获省级“河道生态建设优秀示范工程”称号。
如今,黄石山后河水质已稳定在Ⅴ类水以上,河道也迈入长效管护“3.0”阶段。竖立在岸边的“河长公示牌”上,公布了各级河长职责及联系方式,接受百姓监督。基层河长利用“河长通”APP开展信息化巡河,及时发现问题,并跟进处理,已是温州治水的新常态。来之不易的这股清流,令沿岸永中街道石浦村、桥北村、棋盘村、上湾村等多个村居百姓更加珍视,自发制定了“村民公约”开展护水行动。与此同时,龙湾区治水办量身编制了“一河一策”和“一河一档”,永中街道以市场化运作河道保洁,并建立考核机制。
更难能可贵的是,龙湾区在治水过程中注重文化底蕴的挖掘与保护。黄石山后河两岸的多处古树林木,还有包括上湾桥、黄石粮仓、抗倭忠烈塔、探花及第牌坊等多处历史文化古迹,以政府名义编号立碑保护,为河道景观文化增添了厚重感。在黄石山雕塑公园的建设中,布设了大觉者、船与梦等众多彰显中国水文化的雕塑,一座庄重的大禹像矗立在河岸,这是龙湾坚定不移治水的精神刻画。
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
永嘉舴艋舟因“水”重生
登上舴艋舟,船老大竹篙一点一撑,船便离开了埠头。泛舟在碧绿清澈的楠溪江上,仰望青山如黛,俯视游鱼如织……今年9月,永嘉舴艋舟正式对外营运,便成为深受远近游客追捧的“网红”项目。
“在家门口看到消失了30多年的舴艋舟,老一辈人都很高兴。”看着楠溪帆影重现江湖,永嘉县岩坦镇溪二村党支部书记戴元彪也跟着重拾了儿时回忆,在他年少时,这一叶小舟就是楠溪江主要的交通工具,沿岸百姓用它把山货运到温州等地,又满载城里的生活物资归来。“见到大人驾船回来的时候,小孩子们就一哄而上。”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公路运输的兴起,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舴艋舟逐渐退出舞台,随之一同逝去的还有楠溪碧波清流:由于门前的大楠溪不再是水路交通要道,上游泥沙冲刷淤积航道,又无人疏浚,导致河床渐渐抬高,只有丰水期能见涓涓细流。
今年年初,永嘉县以“水”为脉,在岩坦镇高规格、高标准、高质量连线连片打造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岩坦镇党委、政府不遗余力招“旧兵”、请名匠、造舴艋舟、修建船工文化博物馆,复兴了1500多年的船工文化。同时,建埠头、疏河床、做好源头调水文章,开辟了源头村至前溪村10公里的水上新航线,串联起沿线13个村居。
据岩坦镇副镇长叶益林介绍,如今,舴艋舟成了永嘉文化的符号之一,而它的支撑点正是楠溪江碧水。为此,岩坦镇统一筹划,在复兴船工文化的同时,对楠溪江流域岩坦溪开展综合整治,完成8公里航道疏浚,新建2条拦水堰及5个旅游埠头,恢复了航道功能。并针对河道水流丰枯不均的问题,充分发挥上游水库蓄水调峰作用,今年水库补枯水流量达98万方。
目前,楠溪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已提前完成年度计划,通过发展特色水上旅游项目,在水路串起一条展现亲水文化、古村韵味、田园风光的乡村振兴风景线。今年,永嘉着力源头管控,对沿线村庄铺设23500米截污纳管,建设8个污水处理终端,合理设置8个垃圾收集点,沿岸村落环境得到有效提升,楠溪江中上游水质稳定在Ⅱ类水以上。作为该示范带的上游起点,原先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家禽粪便遍地的源头村,实现了“脏乱差”到“白洁美”的蝶变,村子有了火热的人气,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
河道长效管护,离不开各级河长在河岸边奔走。“现在,就算大水过后也看不到塑料袋等垃圾。”溪二村村级河长戴元彪告诉记者,舴艋舟航道的中点就在村里,身为基层河长就有义务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为了确保村里包干的1公里河道水质清澈、没有垃圾,他几乎天天的都要去河边走走,在巡河日记里记录下当天的巡河情况,一旦发现有漂浮物就通知保洁队及时清理。前不久,他还被评为县级优秀河长。
治水成效也吸引工商资本的到来,为沿线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截至目前,岩坦镇共引进两个总投资达20多亿元的大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重点“浙商回归”项目嘉纳庄园已于9月对外试营业。如今,游客乘舴艋舟顺楠溪江而下,便可以领略“屿北文旅”“嘉纳庄园”“水彩前溪”“花漫源头”等不同风情。而他们的到来,又不断推动着各村从环境到产业的发展。
瑞安“一园一街”率先启动——
全民参与护清流
11月17日,瑞安市马屿眼镜园举行了废水处理设施运行仪式。这是该园区82家企业主自筹资金267万元建设的工业废水终端处理设施项目,也是瑞安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结出的成效硕果。
今年是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推进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市明确到今年底,要力争完成4个工业集聚区、55个城镇生活小区、12个镇(街道)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到2022年底,全市80%的县(市、区、功能区)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其中,马屿眼镜园区、安阳街道“一园一街”作为今年试点单位率先启动,通过发动全民参与,注重建管并举,全面有效推进剑指源头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污水直排一直是水污染、水质反弹的“罪魁祸首”。“污水零直排”就是对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污水,实行截污纳管、统一收集,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到外环境,做到“晴天不排水,雨天无污水”。然而,由于历史欠债原因,辖区内截污纳管不彻底,污染源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导致部分污水进入河道。
马屿眼镜园内的工业企业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管网布局落后,或多或少存在雨污合流、管网错接等现象。如何有效补齐这一短板?先要从转变企业主理念入手。为此,瑞安市治水办、环保局和马屿镇多次下园区开展宣传教育,帮助园区内82家企业主提高认识,主动担负起“谁污染谁治理”的社会职责,自筹资金267万元建设的工业废水终端处理设施项目,成为提升园区整体环境的有力抓手。
位于瑞安市城关的安阳街道人口集中,周边老旧小区众多,地下管线复杂。针对这一短板,安阳街道主要通过唱好拆、截、管、宣“四字诀,全面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
不久前,住在该街道塘根村的村民黄其妙一家,和该村另外10户沿河村民一道,自费扩建了楼房周边的十余处老旧化粪池。依托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安阳街道正将“污水零直排”建设化为自觉的全民行动。不仅通过微信、横幅标语、展板、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治水,还充分发挥安阳街道治水联合巡查队、岭下村专职巡河队、康佳社区“河嫂”志愿者护河队等民间力量严查严管。此外,瑞安市民监督团成员也深入一线,以及人大代表监督“盯”治水,助推碧水行动。
今年以来,安阳街道干部以连片拆和重点拆相结合,已拆除红星村、双岙村、杨家桥村、十八家村等涉水违章建筑57236.8平方米,同时,街道联合公用集团对新康小区等11个团块实施截污纳管,并将继续对嘉华锦园等12个沿河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相关部门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上下联动,水岸同治,共查处3家违排工地,发放105份餐饮业整改通知书,其中80余家已整改到位。
眼下,瑞安市已形成相关职能部门抓总体协调推进,镇街抓组织实施,社区抓政策处理、宣传发动,排水公司全面参与现场管理工作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同时注重分类施策,将建设内容和规模相似、位置相对集中的生活小区分类打包实施;持续创新方式,在项目设计前,委托专业单位出具勘察报告,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助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