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绍兴小舜江工程:一方好水润泽千家万户
2018-07-18 09:35:43 来源: 绍兴日报 首席记者 钱 峰 见习记者 朱 筠

  饮水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舜江饮水工程于1997年12月兴建,2001年1月正式建成通水。饮水工程不仅优化了虞绍平原300万人的生活生产用水质量,而且改善了河网环境,促进了绍兴城乡建设。

  小舜江一期工程,曾位列绍兴市(1998-2002)最受市民欢迎十大工程之首。

  遭遇“水贫瘠”

  年近80岁的绍兴市水利局原局长盛鸿郎,长期从事绍兴水利史研究。他认为,自魏晋以来,绍兴是南方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这得益于水网密集与水利工程。东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修筑了鉴湖,蓄水量达到2.68亿立方米,为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奠定了绍兴“鱼米之乡”的基础。

  绍兴城地处平原,饮用水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井水,二是从河里取水。在鉴湖发挥作用的时候,饮水不成问题。随着鉴湖逐渐被侵废,河网污染增加,老百姓的饮水日益堪忧。与此同时,绍兴的降雨量并不均匀,集中在春季和秋季,到了夏季和初秋,往往会出现高温和干旱,水乡也会遭遇“水贫瘠”。

  有资料记载,1967年,自6月23日至10月31日,绍兴连续干旱131天,绍兴南门水文站水位由4.03米下降到1.73米。1971年,自6月21日至9月17日,绍兴连续干旱89天,绍兴南门水文站水位由4.29米下降到1.99米。这两年干旱,绍兴受灾面积达到24.5万亩和22.7万亩,损失粮食6.3万吨和1.16万吨。1988年至1995年期间,连旱30多天的情况则达到了一两年一遇的高频率。 

  “对于夏季用水,绍兴人有切肤之痛。干旱的夏天,往往也是绍兴人农业‘双抢’的季节,生活和生产都需要大量用水,而这时河底朝天,老百姓还需要起早摸黑到很远的地方取水,这日子非常难过的。”盛鸿郎说。

  水乡如何解决“水贫瘠”?必须寻找新的、稳定的水源。

  走出“水困境”

  1958年,随着绍钢厂等工厂的设立,城市人口增加,用水需求增大,建造水厂迫在眉睫。3年后,绍兴第一个水厂在西郭建成。水厂以新桥江与青甸湖汇合处为取水口,用的是河水,每天供水量仅几百吨,仅限几个大单位使用。1980年,西郭水厂扩建,供水能力达到了3.8万吨/日。到1985年,南门水厂建成,供水能力为4万吨/日,和西郭水厂形成南北呼应,但总供水能力也仅7.8万吨/日。

  光有自来水厂,还是无法解决全城百姓的饮水问题。由于两家水厂取水都来自河网,到了干旱季节,河里没水,水厂也就没了水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绍兴面临饮用水短缺危机,不得不连年从杭州萧山调水。

  为了彻底解决饮用水危机,绍兴市委、市政府决定新建一座大型水库。1994年7月,时年55岁的盛鸿郎率先提出建设小舜江供水工程设想。1995年1月,绍兴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小舜江供水工程筹备领导小组。同年10月13日,绍兴市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正式作出建设小舜江工程的重大决策,并将其列入绍兴市“九五”建设重点工程。1996年4月,绍兴市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表决,同意建设小舜江供水工程。

  1997年12月,总投资21亿元的小舜江工程动工。小舜江供水工程由水源工程(汤浦水库)、输水工程、宋六陵净水厂及供水管网四部分组成。以绍兴市为主,柯桥区(原绍兴县)、上虞区(原上虞市)共同投资共同经营。水源工程即汤浦水库工程,总库容2.35亿立方米,设计供水规模100万吨/日。工程从1997年12月开工,2000年4月开始落闸蓄水,2002年7月26日通过竣工验收。

  2001年1月2日,小舜江供水工程正式建成通水,潺潺清流源源不断地从小舜江输送到千家万户,绍兴人自此告别了“靠河饮水”的时代。

  构筑“水防线”

  2003年,绍兴市遭遇50年一遇的大旱,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量飙升,宋六陵净水厂最高日供水量达35.6万吨(净水厂一期工程按日制水40万立方米规模建设),越城区和绍兴县的管网负荷达到90%。

  为缓解水厂压力,提高抗旱能力,2004年8月,小舜江供水二期工程动工,并于2006年6月竣工。二期工程不仅扩大了供水能力和规模,而且有效改善了传统的“一库、一厂、一网”的供水格局,形成了“双路供水、多点进水”的供水网络,增强了供水系统应对突发管网事故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先进技术,使得小舜江水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虞绍平原约有200万人口的饮用水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甘甜可口的小舜江水,还吸引了加多宝、椰树、山城啤酒等企业来绍投资。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2012年,建成10多年的汤浦水库又开始出现“不够喝”的状况。一方面用水量逐年增加,另一方面,汤浦水库库区的径流量在减少,比设计当初减少了近20%。随着小舜江水库成为饮用水水库,库区上游封山育林,生态环境逐渐变好,对库区的水质提高作用明显;但与此同时,茂盛的植物导致雨水被“分去了一杯羹”,流到水库里的水自然就少了。

  单一水源隐藏的用水安全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2011年,我市以曹娥江为水源建成了曹娥江水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饮用水的应急“双源供水”。

  然而,受水源水质影响,我市日常饮用水供应仍处于“一源一厂”的状况。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查、论证,2015年,我市将平水江水库纳为饮用水基地,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随着平水江水厂工程的建成,我市真正实现了“三源三厂”的供水局面。汤浦水库的径流量大,在汛期的时候有多余的水,而平水江水库的径流量小,两者之间可联合调度,实现丰、枯水期供水互补。

  为了进一步增强供水安全性,去年1月9日,汤浦水库绍兴方向原水第二通道建设工程动工,预计2019年6月底建成投运。该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水源输送能力,彻底改变原来的小舜江输水工程的单线格局,实现互为备用,为绍兴地区筑牢“水防线”。


标签: 绍兴;水厂;饮水工程;汤浦水库;供水工程;绍兴市;河网;供水能力;江水;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