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排水和表土径流造成大量氮磷流失,这不仅造成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针对这种情况,常山县现代农业园区上马了生态沟渠改造工程,防止面源氮磷流失。
笔者昨日在位于同弓乡的现代农业园区和禾果园区块看到,一条宽约3米的沟渠两旁都种上了金边黄杨等植物。沟渠内每间隔10多米,用浮管扎成的长方形区域内种上了狐尾藻。远远望去,整齐划一,绿色葱茏,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些人工种植的植物对氮磷营养物质吸附能力强,生长旺盛,可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常山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汪腾介绍,沟渠的水生植物要加强管理,定期收获、处置和利用,防止水生植物死亡后沉积水底腐烂,造成二次污染。
汪腾介绍,在这样的平缓地带,生态沟渠要常年保持一定水位,种植小型水生植物,在降雨期间可以很好地起到排水作用,其他时间水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缓慢流状态,可以满足水生植物的生长。建设中,对淤积严重、连通度差或杂草丛生的区段,施工方先进行清淤,拓宽沟渠容量。为保证水生植物正常生长,清理时也保留部分原有水生植物和一定量的淤泥。
据了解,该生态沟渠改造工程由浙江大学设计施工图,浙江大学水环境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30多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沟渠边坡生态化改造、生态浮床、水生植物群落构建等工程。
笔者注意到,渠体的断面为等腰梯形,沟壁和沟底均为土质。“这样可以保证在原排水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对排水中氮、磷养分的拦截、吸附、沉积、转化和吸收利用。”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何老师介绍,这种生态拦截法至少可以有效减排氮磷30%。
常山县农业局局长徐士平说,沟渠生态改造工程试点成功后,将在该县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