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探寻镇海老手艺人:缝缝补补 街角旮旯那一道风景
2019-02-28 07:53:16 来源: 镇海新闻网 实习生方迎丹 谢晓璐 记者陈饰

  缝补衣服、修自行车、配钥匙、修钟表……这些手艺活正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在当下已经不适用了;另一方面,手艺活做起来枯燥无味,赚的钱也不多,年轻人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离开了这些修修补补的手艺人,日子真的有那么点不方便。

  如今,我们在镇海的街头巷尾寻找那些老手艺人,去探访他们用双手留住的过往岁月。

20190227094745-0.jpg

  修补摊位。

20190227095302-1.jpg

  配钥匙。

  林宗桂:修修补补二十年

  南街菜场旁有这么一个修补摊位,摊主林宗桂可谓是全能选手,业务包括修鞋子、缝补、配钥匙、修车,附近的街坊邻居有什么修补活计都来找他。

  2月25日,是林宗桂春节后第一天开张的日子。“老林,来了啊,终于开张了。”一大早,就有很多街坊光顾生意。刚开张,林宗桂就接了不少活:六双要修补的鞋子,一辆要改装一下的推车。

  “这双鞋,底磨损了,要换个底。这双鞋,是牛皮底,要给它附一层皮保护一下……”老林一边干活一边向记者介绍。

  林宗桂今年69岁,30年前,他和老伴从台州温岭来到镇海,一开始是做生意,“这里生活环境好,本地人也很友善,生活舒适,所以我们就决定在这里安家了。”林宗桂说,二十年前,他们一家落户镇海。

  说起摆了多年的修补摊,老林停下手里的活,一脸自豪地说,“我老婆摆了30年,我也摆了有20年,手艺好不好,街坊们心里有数——来的都是回头客。”

  这么多年的修修补补,对于老林和老伴来说,既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成了一种习惯。破损残缺的物品,经过老林一双历经风霜的巧手改造之后,又焕发出“第二春”,有了使用价值,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别看老林的摊位不是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钟表、桌子、 电饭煲、躺椅、座椅样样齐全。“这两年,好多老顾客都搬走了,我的生意也没有以前好了。一整天都守在摊位上,没生意的时候就得有点消遣。”林宗桂说,他中午用电饭煲热点饭菜随便吃点,空闲的时候,从抽屉里拿出收音机和小型的视频播放器,躺在躺椅上听听越剧,再看几集越剧,“交关惬意哦。”

1.jpg

  孙丽珍在工作。

2.jpg

  缝补。

  孙丽珍:一针一线总关情

  “大姐,这条裤子腰那里有点大,能不能帮我改一下?”

  “阿姨宁,这件衣服袖子有点长,弄短一点好伐?”

  “阿姐,我要的小孩子的包被做好了么?”

  镇海服装城的一爿小店里,送衣物、取衣物的客人络绎不绝。67岁的店主孙丽珍时不时热情地招呼进店的客人,但她手里的针线活始终没有停下。

  孙丽珍是地道的镇海人,做了几十年针线活。“我女儿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没地方买衣服,只能自己缝缝改改。我到现在都特别喜欢做孩子的衣服,尤其是女孩子的裙子。”孙丽珍一脸慈爱地说。1997年下半年,在水泥厂做计量工作的她,因为工厂倒闭而下岗。1998年,闲不下来的孙丽珍找了一家裁缝店,在店里打下手。

  在宁波,小毛头出生时有“阿娘做出窠被,外婆做催生包”的习俗,眼光独到的孙丽珍看中了这片市场。2002年,她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店,开始做小毛头用的黄棉袄、虎头鞋、小袜子等,后来又增加修改衣服的业务。“有些客人还会来改床单被套,反正能解决的我都解决掉,毕竟现在做这个的不多了。”孙丽珍笑着告诉记者,很多客人来到她店里改过一次衣服之后,再也“甩”不掉了,家住谢家河塘的胡英就是其中一位。“之前买衣服,大了不敢买,小了也不敢买。现在只要喜欢的都会买,穿了不合适可以来店里改。孙阿姨手艺好,人也好,把衣服交到她手里,我特别放心。”胡英说。

  孙丽珍每天在自己25平方米的小店里,做自己喜欢的手艺。她笑称自己不会做别的,也做不了别的,就喜欢做手工。“我这个人不会打牌,不去跳舞,但是呆在家里又闲不住,所以在店里做做衣服挺好的。”孙丽珍乐呵呵地说。现在她唯一担心的就是自己眼睛了,“做针线活太废眼睛了,有的时候我就靠手感去穿针,等眼睛吃不消,我就不做了。”

标签: 钟表;衣服;手艺;师傅;自行车;生意;钥匙;缝补;日子;工作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