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兴村就要先兴人 人才振兴打开宁波乡村振兴“活力源”
2018-11-02 09:57:09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方敏

  奉化滕头

  日前,宁波市2018年度“泛3315计划”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名单公布,张明方(创新团队)、潘建治(创业团队)、胡祖广(创业个人)和明丽(创业个人)入选,成为宁波市乡村振兴的“先锋”。

  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可持续供给,离不开心系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在乡村创业的“新农人”。激励吸引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近些年,围绕乡村振兴需要的社会治理、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人才,宁波市持之以恒构建‘引、育、用、留’一体的农村人才开发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市农办负责人表示。

  群雁高飞头雁领——

  优秀治理人才带领大伙让村庄脱胎换骨

  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强有力的“领头雁”担当有为,需要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来到第一线,带领村民想办法、干事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前线指挥所’,办好农村的事,基础在村党员干部。”市农办负责人说。

  晚上7时多,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开始“巡村”,挨家挨户检查放在门口的垃圾分类桶。“比去年刚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好多了,现在绝大部分家庭能合理分类。村干部和志愿者经常上门抽查,对分类不规范的家庭上墙公布。大家慢慢养成了习惯。”姚宏法说。

  2008年,姚宏法放下资产上亿元的企业,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这个区级贫困村开始脱胎换骨。老党员张明菊回忆,村里的首场战役是向垃圾宣战。“小山一样的陈年垃圾有六七十堆,不知道拉出来多少车。”姚宏法等村干部带领村民清运垃圾,经常从天蒙蒙亮干到日上三竿。“党风带民风,党员带着群众一起干,村庄就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姚宏法的肺腑之言。

  乡村振兴,选出德才兼备的治理人才是关键,慈溪将“能人治村”升级到“贤人治村”,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慈溪的崇寿镇傅家路村,2006年陈沸沸当选该村党总支书记时,该村“戴着贫困村帽子、租着别人的房子、过着借债的日子”。“人熟、地熟、政策熟,沸沸书记将村里一草一木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7时不到就在各个项目的施工点转悠。在他的带领下, 9个班子成员一条心,特别有战斗力。”崇寿镇党政办负责人说。12年里,他凭着“书记有公心,班子无私心,党员无派心,全村一条心”的四心“理论”,使傅家路村“蝶变”为一个村民共建共享、民风乡风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家园。

  撤市设区以来,奉化的农村面临着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一批敢想敢干、敢闯敢冒的乡村“领头雁”。奉化实施“奉雁争先”工程,建立“一人一档”农村能人信息库,选拔德才兼备者担任村干部。据统计,奉化“能人型”书记比例本届提高到75%,“能人型”村两委成员比例提高到70%。去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近3.9亿元,较上年大幅提升。

  “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推动德才兼备的‘能人’回归,选出‘善治理、能带富’的农村带头人,同时通过培训优化提升基层带头人素质,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市农办负责人表示。

  “老黑”在“稻田里”民宿

  职业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青年创客——

  新鲜血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

  随着集约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赋予农业丰富多样的业态,随着“互联网+农业”成为重塑农业产业链条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在广袤的田野上点燃激情,播种希望。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都市青年的回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市农办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轮训工程,一批有想法、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在转型升级浪潮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走出一条农业新型发展道路。

  入选2018年宁波市“泛3315计划”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创新人才的胡祖广,是宁波莫宁森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吉林大学的他,2015年5月辞去企业高管职位,回到象山高塘创业。他在家乡打造育苗、养殖、加工、电商销售一体化的紫菜产业。

  “我要让高塘产的紫菜成为最好吃的紫菜。”这是胡祖广的目标。胡祖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和培训,提升紫菜品质。面对“新零售”的汹涌大潮,他积极建立各种新渠道。多管齐下,高塘的紫菜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不断提升,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胡祖广被乡亲亲切地称为“紫菜先生”。

  2016年,他创建高塘岛乡星创天地,打造休闲旅游、民宿、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紫菜特色村。“依托星创天地,让海鸭蛋、西瓜、红美人柑橘等高塘特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胡祖广说。

  和胡祖广回到家乡创业不同的是,“外来户”“老黑”带着浓浓的乡愁来到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用自己的设计专长干一番事业。拥有丰富红色文化和特色农业资源的横坎头,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投资食品产业、旅游产业、民宿经济等。“老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今年5月,由“老黑”设计运营的“稻田里”民宿在横坎头村试营业,成为民宿界的“网红”。

  2016年11月,奉化尚田成立了服务返乡创业青年的综合性平台——“尚田+青农创客空间”,赵洁带着一帮住在宁波市区的小伙伴负责运营创客空间。在试运营的一年里,尚田许多小村庄有了大变化。冷西村的草莓,经过创客之手,变成自制草莓明信片和“草莓花束”,刷爆了宁波人的朋友圈;拥有3D立体画墙体的王家岭村,经过创客策划,成为闻名遐迩的“童话村”。

  如今,赵洁团队和村民在尚田联手打造孙家青创农场。这是个以农创为主题的青年创业园区,为青年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实现农旅一体化,让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抱团整合,探索“众创田园”模式。

  向阳而生,拔节成长,广阔的农村天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农村创业。慈溪坎墩街道都市生态农业园,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农业“双创”人才,目前园区内的大学生农创园内已建成农场15家,吸引年轻大学生农创客38名,亩均年收益2万元,是普通农场的4倍。

  赵洁在果园

  第一书记、农指员、科技特派员——

  外在力量持续增援

  乡村振兴,除了土生土长的“人才”,还需要更多的外援。近年来,宁波市的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农技人员、科技特派员越来越成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宁波市选派的“第一书记”一茬一茬地奔赴基层一线、田间地头,用自己的眼界、创新和汗水,为村民送去致富和发展的希望。

  从2004年起,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宁波市先后选派十一批次机关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广大农指员一任接着一任干,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市经信委的冯德林2014年来到奉化大堰镇张家担任农村指导员后,将自己的工作、生活全部融入了张家村,每星期至少有四五天住在村里,和村民一起参加村基本建设,晚饭后去村民家倾听意见。

  刚驻村时,他就在思考如何给村里增加长久稳定的收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奉化区政府、宁波市经信委及5家爱心企业共同支持下,他将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引入张家村,于去年9月3日并网发电。张家村成为奉化区光伏第一村,为张家村带来每年近30万元、为期25年的经济收入,并且村民还可以享受每人每年200千瓦时的免费用电额度,安装光伏板的农户每年可享受700元左右的光伏电板屋顶租赁补贴。

  镇海区的“镇蜜”水果番茄,如今已名声在外。在镇海澥浦镇岚山村家圆农场里,水果番茄将迎来收获期。农场负责人陈善忠说,“水果番茄都是经销商上门收购,品相好的能卖到60元每公斤,这都要感谢孙老师。”陈善忠说的孙老师,是6年前从上海引进水果番茄的镇海区农技推广总站的农艺师孙其林。农业科技业内有句俗语:好吃的必定不好种。孙其林像养小孩一般精细栽培,慢慢摸熟它的“脾气”,经过两三年试验,从施肥防病到田间管理,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种植方法。他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吸引农户加入进来,水果番茄的种植面积在镇海逐年增加。近些年,宁波市象山红美人柑橘、水果玉米等明星农产品的背后,都有像孙其林一样的农技专家在默默付出。

  奉化张家村的屋顶上铺满了光伏发电板

  乡贤——

  乡村振兴中的“新力量”

  唤乡贤,润乡土,树乡风,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的乡贤文化,已经成为推动资金回流、项目回迁、信息回传、人才回乡的重要力量。在宁波市,越来越多的乡贤成为乡村的建设者、智囊、后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鞍山村是江北洪塘唯一的规划保留村,随着宁波城市发展北拓,在以奥体中心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强势带动下,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姚江新城建设逐渐深化,鞍山村离城市建成区越来越近。在这背景下,闹中取静的小山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周边自然资源,加上这两年夏秋季“红遍”网络的荪湖花海,逐渐成为宁波市民休闲的“后花园”。

  有人回村开小店,有人回村开农家乐、民宿。“宁波市十大最美民宿女主人”王少华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在外闯荡几年后,深切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商机,毅然回老家投资,把奶奶及邻居家的老宅改造成民宿。王少华将民宿取名为充满乡愁意味的“老樟树”。“老樟树”把农耕文化与音乐文化、摄影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宿品牌,吸引了不同喜好的客人来到这里。目前,她正在积极规划扩大民宿经营规模,让“沉睡”的老屋焕发活力。

  看到王少华的成功,加上街道专项政策大力扶持,村民纷纷撸起袖子干起来,“蔷薇人家”“后会有期”……一家家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各有各的独特韵味,鞍山已经成为市民口中的“网红民宿村”。

  2018年,奉化大堰成立全区首个镇级乡贤工作室——大堰镇乡贤工作室,用事业凝聚乡贤力量。树立“乡贤+”的理念,大力实施“乡贤+引资引智”战略、“乡贤+社会治理”战略、“乡贤+乡风文明”战略,进一步传承乡贤精神、厚植乡贤文化、促进乡风文明。近年来,大堰镇积极构建“绿色回归”智库品牌,号召大堰人返乡建设大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以大堰商会会员企业为主的一批以企业家,情系桑梓、反哺故里,在经济回归、示范引领等方面发挥日益凸显的作用。目前,大堰籍乡贤在家乡的投资已达3000万元,他们在大堰身体力行,兴办绿色产业,投资民宿、农场,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我们将继续出台各种措施,选拔优化村庄的带头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更多的人来到乡村、留在乡村、建设乡村,见证乡村振兴。”市农办负责人表示。

  王少华策划的乡村音乐会

  

标签: 乡村;宁波市;振兴;胡祖;乡贤;紫菜;创业;村庄;人才;创业创新人才
编辑: 郑胜颖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