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让闲置土地“生金”——衢州“大花园”开春记(7)
2018-02-27 09:48:11 来源: 衢州新闻网 记者 吕涵 方金 报道组 程伟 通讯员 毛朝庆

  2月22日,春节假期后的第一天,江山市双塔街道郑村村村支书邵发修正忙着村集体绿化工程招投标事宜。“一期绿化工程共投资十余万元。目前已经完成招投标工作。二期绿化工程预计投入五十余万元,包括村文化广场等休闲景观建设,下月开始招投标。”在邵发修看来,完善村庄景观绿化工程,既是为村民安居乐业创造环境,也是为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和学区经济打基础。

  郑村村地处江山市郊,区位优势独特。随着城市的发展,2000年起,村里陆续有1100多亩土地被征用,占村庄总体面积73%,涉及村民1000多名。这批土地产生的红利,以资金形式反哺给村集体和村民。

  是死守资本一代致富,还是资本运作代代致富?2008年,刚当选村支书的邵发修提出发展物业经济。2010年,郑村村筹集500万元,在江山市区北环路国有划拨土地上,建起占地3100平方米的物业大楼。大楼只租不卖,免费提供物业服务,同年以每年50万元的租金,对外租拍成功。去年底,村里建起第二幢物业大楼,以年租金94万租用给业主,用于酒店经营。靠着两幢大楼,去年一年郑村村集体经济固定收入达150万元,而此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

  村集体闲置的土地被盘活了,村民闲置的土地又引起了邵发修的注意。同样是2010年,江山城北学区范围日渐扩大,村民手中无人问津的闲置房屋成了抢手货。眼看江山中学、江山外国语学校等陆续搬到村民家门口,邵发修从中“嗅”到了学区经济的商机。

  邵发修提议,大力发展学区经济,鼓励村民出租自家房屋。随后郑村村先后投入200多万元,集中对菜棚、黄泥岗、上坞三个学区周边的自然村,进行硬件提升,并组织村安全员、网格员,定期对村民开展培训,提升村庄软环境。

  “寒假时间准备将自家两间出租房重新装修,拿来出租。”眼看大家把闲置的房屋出租,每月增收一千元左右,村民王大伯也动了心。原本王大伯夫妻俩就有失地保险,这下,再将闲置的房屋出租出去,生活更有保障。截至目前,郑村村已有100余户村民对外出租房屋,村民年均收入增加1万元左右。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拼的是智慧与格局,比的是定力与耐力,归根结底看的是发展的决心多强多硬。征迁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是土地红利的一次性释放,郑村村没有简单地守着土地赔偿款坐吃山空,而是在新局面下,转变思路谋求振兴,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让闲置土地“生金”。

标签: 村民;绿化工程;招投标;学区;花园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