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阔农村播撒“科技的种子”,去扎根基层深耕“希望的田野”。
在省委、省政府最近召开的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会议上,扎根缙云12年的科技特派员李强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称号,全省仅20人获此殊荣。同时,他还作为全省6名代表之一上台领奖。
今年55岁的李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他从2007年开始,被派往缙云担任科技特派员。他以科技为依托,实现缙云黄茶从一个单株育成一个品种继而撑起一个新产业,培育出一张名副其实的“黄金叶”。作为当地科技特派员创新联盟理事长,他也在不断影响和带动一批又一批科技特派员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就在这次全省表彰中,缙云其他两名科技特派员也获得了通报表扬。
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关心指导下,我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15年来,成千上万名科技特派员穿梭山林、躬耕乡野,带领农民兄弟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之路。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山城缙云的田间地头,开始有了科技特派员忙碌的身影。
从2003年3个欠发达乡试行,到如今18个乡镇全覆盖。经过15年持续推进,13批201名科技特派员在缙云深入农村、扎根基层。他们身上带着雨水、手脚沾满泥土,推广新技术205项,引进152个新品种,培训农民2.65万人次。
“科技特派员是习总书记送给我们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是送给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大法宝’。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呵护好,不运用好。”缙云县长李一波表示,这些科技特派员是乡村振兴的功臣,是他们引领人民群众依靠科技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为“金山银山”。
从在全省率先建立创新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创新联盟,到打造“星创天地”,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缙云用好用足科技特派员制度,实现了以点带面、横向联合、纵向深化的立体式发展模式,一个又一个不断推进的创新举措,在缙云大地上开花结果。
科技致富育好“黄金叶”
缙云黄茶是近年来茶叶市场冒出来的新宠,还成为G20杭州峰会的专用茶,与西湖龙井一同进入了大会的核心区域。用当地农民的话说,这一片叶子已经成为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的“黄金叶”。而说起缙云黄茶产业,李强功不可没。
记者见到李强时,他正从农民的黄茶基地回来,鞋子和裤脚上都沾满了泥巴。这位来自省城的专家,没有一点架子,甚至有点土里土气。服务缙云12年来,他已经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了。说起黄茶产业,他兴奋地给记者报喜:“今年,我们大源镇龙坑村的茶农李国忠家2亩黄茶出售插穗收入1.2万元、鲜叶3万余元,亩产值达到了2.2万元呢!”
李强口中的龙坑村,距县城69公里。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经济十分落后,一度被称为“缙云最偏最穷村”。近年来,在他的指导带动下,这个只有1400亩耕地的小山村,家家户户种起了黄茶,种植面积多达1300亩!曾经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吸引了一拨又一拨客商前来收购茶青。
提到这片“黄金叶”,还得从2007年李强被派驻缙云那一年说起。当年,李强和同在缙云当科技特派员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白坤元研究员在上湖村农户徐可新的茶园中,发现一株已繁育至第三代的珍稀黄叶茶树。随后几年间,李强与缙云茶叶团队科技特派员一道,依托派出单位的科研力量在当地组建了黄茶研究协作组。在经过多项试验研究后,原本的那株珍稀茶树变成了当地独有的黄茶新品种,被正式命名为“中黄2号”。
2011年,李强来到当时交通不便、经济贫困的龙坑村,发现这里拥有十分适合黄茶生长的山地环境。他看到农民们苦苦劳作却依旧处于贫困中,便鼓动他们在山间梯田种上黄茶。作为第一批“试水”的农户,李国忠也由此和李强逐渐熟识。
“李老师是我们缙云黄茶的奠基人,要是没有他,我们还在守着大片青山过穷日子呢!”李国忠激动地说。
12年来,李强以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为主导,帮助当地茶农掌握了绿色安全病虫害防治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了茶叶产量、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他先后牵头组织实施了“茶树害虫诱控技术示范与推广”“缙云黄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等10多个科技项目。可喜的是,今年,由他主持的“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缙云黄茶特色科技园区”项目以龙坑村为核心区顺利开展,还成功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培育建设项目。
茶农要有高的稳定的收入,除了种好茶做好茶外,在产品营销方面必须有龙头企业作为支撑。为此,李强主动为茶企提供技术支持,打开营销思路,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在技术传授指导的同时带动缙云茶产业发展。
2016年11月,由李强直接指导企业创建的农业众创空间——“缙云轩辕黄贡星创天地”得到国家科技部备案,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该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集黄茶采制、品赏、体验的农业观光游于一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