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打造“民族飞地” 17万畲乡群众的“强县梦”扬帆起航
2018-11-28 09:24:41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姚驰 陈伊言 通讯员 叶毅

  前不久,丽景民族工业园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上海飞科项目落地动工。消息传来,畲乡沸腾了,人们畅想未来的同时,也时刻感怀,9年前省委那个激动人心的决定。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建县以来,畲汉群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追求着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生活。

  群山环抱,成就了景宁独一无二的生态优势,却也成为了这里的“阿喀琉斯之踵”。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景宁的土地资源紧缺,空间狭小,基础薄弱,工业化进程滞后,长期以来,在丽水九个县(市、区)中,景宁畲族自治县工业总产值一直位居末位。

  这个掣肘,令景宁工业几乎寸步难行。

  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牵挂着景宁的发展。为了帮助景宁突破瓶颈,2009年4月,浙江省政府正式批准在丽水经济开发区设立景宁民族工业园,在丽水经济开发区范围内划出4平方公里土地,扶持景宁工业经济发展。

  4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两个景宁老县城的面积,这对土地极其紧张的景宁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景宁也对这块“飞地”十分珍惜。

  做一道简单的算术就能明白这块工业用地对于景宁的巨大作用。根据丽水市统计局的统计报表,2008年,景宁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7.08亿元。即便是与丽水工业领域中的“第二集团”相比,这个数字也仅仅大致相当于兄弟县(市、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对于这个差距,当时的一位县领导曾如此评价:“我县的工业化与发达地区相比,至少有10年以上的差距;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至少也有5年左右的差距”。

  17万畲汉群众的“强县梦”,在这块梦想之地上,扬帆起航。

  在建园初期,景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全力做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希望为日后的招商引资工作打好基础。可事情并没有像景宁人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

  “前期,我们的招商工作几经沉浮,一直未能达到预期。于是,近两年我们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在不降低标准的同时,着力提升‘软件’,发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畲乡铁军作风,致力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以‘精专’服企行动为载体,做到精准对接、精心谋划、精致服务,专门研究、专业指导、专项计划,终于抱得诸多‘金砖’项目落地。”

  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企业,去年年底,园区管委会还将办公地点从城区搬到了园区内。“我们上班多了半小时车程,企业办事少了半小时车程,虽然是小事,但从这件小事里能充分体现园区的服务意识和创业精神。”丽景园工作人员叶群告诉记者。

  观念的改变,也引发了行动的转变。景宁迈开了双脚,在奔跑中寻找“项目”。去年以来,丽景园组建了7支精准招商小分队,由县领导带队,前往上海、北京、深圳、温州等地,精准对接各地客商,累计外出招商260余人次,有效对接客商80余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丽景园成功实现10家企业落地,项目涉及新能源、高新电子、汽车零部件等低耗能、高效益的绿色环保产业,园区计划供地855亩,预计总投资28.8亿元。

  日前,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丽水分会场在丽景园成功举办,备受期待的上海飞科项目正式动工,这个凝聚着园区心血的大项目,总投资15.2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年税收入2亿元,将有力地带动景宁的工业经济发展。

  今年,丽景园将引进上海飞科项目作为“县长工程”来抓,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多次带队精准招商分队前往上海对接该项目,园区一把手发扬“五亲五皮”招商法,精准、持续、深入对接上海飞科项目,园区干部人人争当招商员、宣传员、服务员,有效形成一把手统筹抓,各级部门配合上,全园干部齐头进的浓郁招商氛围。仅对接飞科项目累计外出68人次,行程超万余公里。

  9年来,这块“飞地”从一块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地变成了一片初具雏形的投资热土,园区目前已累计完成政府投资15.9亿元,形成了4500亩有效用地。如今,在这块热土上,引入包括娃哈哈、飞科电器等实体企业有35家,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完成企业投资16.9亿元,实现税收收入2.88亿元。

  眼下,“二次创业”的丽景园正迸发出勃勃生机。在改革的浪潮中,景宁创新开创的“飞地经济”模式,架起一座欠发达少数民族自治县(景宁)与浙江大花园、创新区(丽水)合作共赢的政治桥梁、协调发展的经济桥梁。在这块试验田里,景宁绿色崛起有了新希望,丽水科学赶超有了新动力,国家破解欠发达地区发展难题有了新思路。

标签: 园区;丽水;上海;民族工业;对接;落地;招商;投资项目;飞地;感怀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