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嘉兴  正文

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平湖多规融合打造“农业硅谷”
2019-03-03 09:05:14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顾亦来 通讯员 胡一婧

  “我们这里浙江东郁果业国际新品种研究院的3D蔬菜工厂,采用的是飞利浦的照明技术,合理的光照能让农作物生长得更好。”作为浙江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于2017年11月正式揭牌成立。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戚红炳说:“相对于传统产业园区,我们要打造一个农业科技硅谷。要做的不是普通的规模种植业,而是产业链顶端的种苗培育、农业科研,将重点发展科技型和融合型的农业。用科技的力量,使农业不再‘靠天吃饭’。”

  平湖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是平湖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乡村产业振兴腾挪出发展空间的一个样板。该市高起点规划,强化多规融合,将美丽乡村、瓜田小镇、民俗旅游和生态农业有机结合,打破原有道路、田埂、排灌体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整治需要,进行系统谋划、全盘整治。在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平湖按“减量、集聚、整合、提升”的总体优化策略,将零星散乱的撤并村庄进行整治,实现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产生流量指标优先保障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等用地需求,规划期间通过建设用地整理,产生流量空间227.4亩,均为农村居民点复垦。

  “我们目前在实施的龙萌村杨树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就是按照土地资源现状和特点,立足现代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形成耕地集中连片、耕地质量提升,农民居住集中的特色形态,全面优化了整村的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结构,为创建农业产业集聚区、引入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努力构建都市型农业产业新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平湖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漫远介绍,该项目将助力平湖市打造“农业硅谷”、农创高地。

  通过优化乡村土地的布局,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平湖重新构建了乡村发展的脉络,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集聚,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据了解,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打造“农业硅谷”腾挪出了土地空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内蓝城农业项目和东郁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等两个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7亿元。去年,蓝城科技农业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20人就业,每人每月收益3500元;东郁国际植物新品种研究院总投资1.16亿元,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

  龙萌村主动对接蓝城“春风江南”小镇项目,通过“逸园江南居、忆园江南情、艺园江南梦、意园江南乐、龙萌皓月、康乐绿景、步行道及绿化提升、河道景观提升”等8个美丽乡村项目,开展景区村庄建设。在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村庄景区化、强化业态导入与产业支撑的基础上,鼓励发展民宿新产业,产业的入驻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目前,除了每年固定的1500元/亩的土地流转租金外,许多村民都成了一些优势项目的产业工人,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开发,每人每年可增加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的工资性收入。

  同时,以建设“水墨广陈—乡趣龙萌”城乡一体新社区为目标,龙萌村不仅完善了区间道路、景观、绿化,同时也完善了污水管道、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了何家浜、东网船浜等2个传统自然村落保留点,基础设施实现通水、通电、通信、通邮、通网和道路平整的“五通一平”,还配套建设了休闲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大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度。

  对各类农用地开展综合整治,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宜耕后备资源开发,以及农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龙萌村在优化耕地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形成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地块平均面积由整治前9.15亩上升到13.95亩,为耕地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

标签: 农业经济;开发区;研究院;整治;基础设施;土地;耕地;管委会副主任;传统产业;靠天吃饭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