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9月中旬,作为我市今年“六场战役”之一的“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歼灭战”在全市上下全面推进,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记者昨天从市“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歼灭战”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截至8月底,全市共排查出租房屋32775户,处置安全隐患20050处,其中,排查集聚区内出租房屋24680户,发现存在内部消防安全隐患15808户,已经整改14587户,整改率达到92.28%;实行实体墙分隔措施10514户、办理2楼及以上违规生产696户,出租房屋业主治安消防安全责任书签订29093户。一连串的数据,展现的是桐乡对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整治的决心和魄力,更是对安全底线绝不退步的“零容忍”。
“双星三评”:
探索整治长效管理模式
“我们通过推广开展‘双星三评’活动,树立在整治过程中的先进典型个人,以此来带动引领房东、承租户落实自我管理的举措。”在谈及出租房屋安全隐患长效治理工作措施时,大麻镇综治办副主任徐惠芳向记者介绍,今年初以来,大麻镇在深入推进各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三治融合“桐乡经验”,从压实房东主体责任入手,总结形成了一套居住出租房屋长效治理工作的规范。
那么,啥是“双星三评”活动呢?记者了解到,所谓“双星三评”是指在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整治过程中,评选星级出租房屋、星级房东,十佳房东、十佳房客、十佳网格员的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据悉,通过评选星级出租房屋、星级房东,大麻镇根据居住出租房屋性质、房东责任落实、居住人员情况、房屋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和周边群众满意度等为条件进行分级评定,并由镇综治办牵头,联合消防、新居民、村(社区)等单位每季度进行量化考核,评定星级并严格落实星级升降机制。通过这样的动态管理模式,大麻镇积极动员房东、房客、网格员参与居住出租房屋整治及长效治理工作,主动配合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歼灭战各项工作的推进,从中发现培育先进典型。
截至8月底,通过落实房东主体责任,大麻镇按要求完成的出租房屋整治整改完成率已达92%。在此基础上,通过道德评议等渠道,大麻镇对房东中的先进典型进行正面宣传,以营造广泛关注“双星三评”活动的浓厚氛围,从而带动其他出租户依法出租、文明出租。
“房子租出去了,安全隐患问题着实是底线,一旦发生事故,自己也脱不了干系。现在政府在整治出租房屋安全隐患,大家把安全隐患都整治到位了,才是真正放心。”参加评选活动的房东小刘向记者坦言,而今多数房东的安全隐患整改到位了,不光出租放心了,租金也见涨了,可谓安全、经济两不误,一举两得。
房东小刘的一席话,道出了大麻镇出租房屋隐患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精髓所在:在房东和租客之间有了自发动员的基础上,更营造出了邻里之间“比学赶超”的氛围,鼓励群众自发地把整治工作做到位。
大麻镇还在多方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了《大麻镇居住出租房屋长效治理工作汇编》,形成了集组织领导、日常管理、督查保障于一体的规范体系。今年8月,这一举措被推广到全市各镇(街道)。眼下,各镇(街道)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长效管理,推动整治措施常态化。
协会自治:
隐患难题巧计应对
作为全国最大的毛衫产业集聚区,濮院镇常住人口4.6万人,外来人口却有15万之多,人口倒挂问题突出,居住出租房屋安全隐患问题也不容小觑。今年初以来,为了全面整治出租房屋安全隐患,该镇以深化“三治”融合为依托,通过房东协会体系建设,探索基层自治的新路径,在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同时,筑牢安全隐患“防火墙”。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濮院镇新濮村的大其里新村。这里曾经满是从三、四楼窗口挂出来的接线板,层层转接后,当地居民给停放在楼道里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电动自行车是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出租房屋内,电动自行车乱停放、“飞线”充电的情况在所难免。也有当地居民担心,不光乱接私拉电线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停放在楼道里的电动自行车一旦因充电不当发生自燃的情况,甚至会堵塞消防逃生通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濮院镇房东协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两年,大其里新村建设了不少集中充电桩。然而刚开始,一些租客不喜欢使用充电桩,为了贪图方便,依然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道里充电。为了让集中充电桩真正发挥作用,充电桩的充电价格下调到了1元/6小时。“这样的价格,比我们自己充电划算多啦。”渐渐地,不少租客自觉地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到了集中充电桩,“飞线”也自然销声匿迹了。
眼下,濮院镇还组织各村综治员建立综治巡逻队伍,专门查问题、找隐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歼灭战在推进过程中,各镇(街道)均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整改整治,并因地施策,以‘一镇一品’的方式,落实整改措施,解决安全隐患。”市“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歼灭战”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歼灭战”全面整治阶段将进入收尾阶段,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完善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在建立居住出租房屋治理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的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