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县核应急办牵头的“融核产业发展基金(海盐)”,基金计划总规模10亿元,基金落户“中国核电城”,推进海盐核电关联产业转型升级,吸引相关企业向海盐集聚……
由县工商联牵头的“海盐联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规模1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县内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主导产业中符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规定的中小企业……
厚植发展新优势,奋力推进“全创改”。
自2017年1月13日嘉兴市科技创新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根据《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嘉兴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等文件精神,海盐县按照嘉兴市委市政府相关任务部署,边探索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精心谋划、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已设立运行“海盐县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并与遴选后的社会基金管理机构合作设立五个产业基金。不仅如此,海盐县还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规则的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从制度设计上率先搭建四梁八柱。
阿基米德曾讲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杆,我可以撬动地球。说的是杠杆有强大作用的原理。
设立政府产业基金,本质上也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政府产业基金通过与优秀创投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加快向创新领域集聚,是海盐县承担的全面创新改革两大主要任务之一。
2017年以来,海盐县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创新链构建要求,全力支持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全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基金建立,形成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以及投贷保担联动的产业资本生态体系,推进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
落实此次全创改任务,首先就是要确立政府产业基金运行体系。为此,2017年由海盐县政府批准并授权县财政局所属国有公司“海盐县海信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设立,首期规模3亿元。此外还明确,基金规模可根据地方财力可能和产业发展趋势,经规定程序审批后逐步扩大,“海盐县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已设立并运行。
经对众多社会基金管理机构的遴选,通过多轮谈判、考察、征询后报县政府同意,海盐县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分别与具有较强资金募集能力和丰富投资管理经验、良好的管理业绩的“核建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节能中咨环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咨华盖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浙江联合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五个产业基金,分别为融核产业发展基金(海盐)、中节能海盐绿色发展产业基金、中咨华放股权投资基金、海盐联海股权投资基金、海盐联元股权投资基金等。
小资金撬动大资本,成为海盐全创改显著的成效之一。如由县核应急办牵头的“融核产业发展基金(海盐)”,基金由“核建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海盐县海信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发起设立,基金计划总规模10亿元(首期规模4.2亿元),其中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引导方式出资1000万元。由“县城投集团”牵头的“中咨华放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001亿元人民币(分期出资,首期募集5005万元,政府引导基金出资1000万元),其中: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引导方式出资1500万元。
政府产业基金的作用不仅在于撬动大资本,更在于政府产业基金投入所带来的无形影响力。如“融核产业发展基金(海盐)”,基金落户“中国核电城”,投资方向主要围绕核工业全产业链及核电关联产业开展股权投资,推进海盐核电关联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资本纽带深度联结中国核电城与核电央企及全国各地核电关联企业,开辟招商新渠道,吸引相关企业向海盐集聚。由县科技局牵头的“海盐天使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原则上全部投资于海盐县项目,包括投资时注册地在海盐县的项目和投资时注册地不在但投资后注册地将迁移到海盐县或在海盐县设立子公司的项目。
政府产业基金建立后,审慎严格的监管体系非常重要。2017年以来,海盐县不仅组建产业基金领导机构,建立了产业基金审批制度、产业基金组织架构、产业基金项目投放管理制度,还有产业基金项目运行管理制度。
其中领导小组主要协调基金存续期间投资款的依法合规使用,监管托管银行的服务和履职,确保基金的项目对接,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保障基金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在审批上,明确政府引导基金出资不超过30%,剩余资金由产业基金管理人向社会募集。产业基金投资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确需延展投资期的,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确定。
在产业基金项目投放管理上,海盐县明确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县产业政策以及海盐县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所投领域要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条件,有一定的人才、技术、项目储备,重点投向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和核电关联产业等重点产业及科技成果转化、“四换三名”、“两化融合”、“创业创新”及农业农村发展、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
同时,在运行管理上,还对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做出规定,并要求强化日常管理,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专业管理服务,如合作事务前期尽调及可行性建议;法律文本审核及风险把控;跟踪基金管理机构、产业基金、投资项目运行、合伙协议履约等情况及定期通报;建立日常业务档案及台账资料。
共设五大产业基金
引领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
根据海盐县承担的第二项全面创新改革任务,2017年以来,海盐县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的导向功能,扶持创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鼓励创新产品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搭建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政策体系。
你若精彩蝴蝶自来。既要符合市场规则,又要能进入政府采购目录,需要过硬的创新产品与服务。海盐县深谙此道,首先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产品研制,增强市场竞争力。
统计显示,近年来,海盐县依托省级核电关联产业示范区、省级紧固件产业示范区及“1+2+3+X”特色产业平台等平台大力实施高新技术科技项目,依靠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48家,其中省级技术中心5家,拥有国家级首台(套)产品1个,省级首台(套)产品8个,市级首台(套)产品28个。
为加快推进海盐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版,提升县域工业经济实力,从2015年起,海盐县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1亿元。同时加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力度,推动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主体。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指导,注重构建企业创新梯队。目前全县拥有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195个。2017年,海盐县通过省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备案的新产品达56件,同比增长64.7%,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272.8亿元,同比增长18.3%,高于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9个百分点。通过加大投入,强化项目支撑,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海盐县还大力推进“三名”工程建设,通过出台鼓励政策、推进示范建设、开展各类培训加快培育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家。截至目前,海盐县已有六家企业的六项产品入选“浙江制造精品”榜单。
渠道为王。有了符合条件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还需要更为顺畅的渠道与平台。
海盐县积极引导企业入驻“政采云”平台。如印发《海盐县财政局关于鼓励我县生产制造企业参加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网上超市)注册报名的通知》,到去年已有214家本地企业通过“政采云”平台注册成为政府采购正式供应商。
海盐县还鼓励生产制造企业特别是创新产品企业成为政府采购注册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网上超市入围,随着政府采购“政采云”平台的上线运行,嘉兴市财政局委托嘉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电子卖场(网上超市)供应商,海盐县有8家企业入围“政采云”网上超市供应商。
除此之外,海盐县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在编制采购文件过程中,体现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在制定评标办法和评分标准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加分或价格扣除;在设置资格条件时,降低企业参与采购的门槛,增加中小企业参与机会。
海盐县在推广应用新产品和新技术上不遗余力。开展新产品推介活动上,2017年以来,组织了集成吊顶企业、建筑企业、电子电器企业等相关行业的企业参加了省、市组织的相关新产品推介会十余场。特别是参加了同济大学191创新联盟与嘉兴市汽车产业交流对接会,海盐县共有5家企业参加。在组织参加境外重点展会及境内政府指令性展会上,共参加14个境内展会,其中包括工博会、义乌装博会等11个政府指令性展会,目前均已经完成,包括集成吊顶、紧固件和千斤顶三个协会抱团参加展会,共计展位约1000个。对历年参加展会的补助陆续展开。
进入新征程,2018年,海盐县将围绕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依托“政采云”平台,制定政策,查找并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总结经验,营造一个有利于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的政府采购环境,形成公开、透明、高效、诚信的符合市场规则的支持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政策体系。
通过一年的努力,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县域内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浙江政府采购网注册,成为政府采购供应商。在“政采云”平台网上超市建立“海盐馆”,制定若干政策,引导采购主体优先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