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金华  正文

金华市自9月15日起将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2018-09-04 09:22:14 来源: 金华日报 记者 章馨予 余菡

3.jpg

  专家组查看田间水利灌溉设施

  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期以来,我省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管理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管理不到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不仅造成农业用水方式粗放,也难以保障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为加快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金华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金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于今年9月15日起施行。

  面临困境 水利工程经费和管护不到位

  以往,金华农田灌溉不收水费,产生费用均以转移支付形式由政府财政承担。农户用水无需掏钱,导致节水意识相对淡薄,农业灌溉较为粗放。同时,传统灌排模式多为自由排水,携带高浓度氮磷污染物的农业排水未经处理直接排走,既浪费水,又影响下游水体,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农业面源污染。

  对农田水利工程来说,末级渠道就好比人体的毛细血管,影响不可小觑。“就金华现状来看,田间末级水利工程的运行管护经费一部分由水利部门以项目形式安排,另一部分则由乡镇(街道)从每年财政资金中安排。由于项目资金和统筹资金不固定,田间末级渠系运行维护经费一直不稳定。”市水利局农水处处长邵红艳说,维护经费无法确保,末级灌溉渠系存在的局部渗漏、细微裂缝、配套物损坏及局部损毁等情况不能及时维修,导致渠道输水效率低、灌溉保障程度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灌区现状用水。

  另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点多、面广、量大,多由村集体统管统包为主、农户(协会)参与管理为辅。村集体方面,工作任务面广量大,村级经济普遍薄弱,灌溉管理和设施管护往往得不到足够重视和保障,受益村集体参与田间管理程度较低,以至大多面临人员职责不明确、管护经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末级渠系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情况不甚乐观。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相对其他行业效益不高,导致农户参与末级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积极性不高,农户“只用不管”现象普遍。

  提升农业终端节水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而要全面深化农田水利改革,就必须充分发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牛鼻子”作用,解决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促进设施完善和制度建设有机融合,全面建立农田水利良性建管体制。

  初试牛刀 浦江先试先行创新改革经验

  2016年,金华市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开展改革试点,推荐有积极性、创新性的县(市、区)先行,浦江县被列入全省五个先行试点县(市、区)之一。2017年,浦江完成试点区改革工作并顺利通过省级评估。

  “我们率先在浦南灌片2100亩农业园区试点,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通过完善用水计量设施,进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浦江县农水站站长张晓峰说,如今灌排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灌排标准也相应提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盈利产业转变。

  据初步评估,充分保障条件下水稻可增产5%~10%,浦南试点灌片试点区水稻产量可由原来的450公斤/亩提高到473~495公斤/亩,亩均增产23~45公斤,试点区水稻增产近5万公斤。葡萄作为浦江重要经济作物,在科学灌溉条件下,可有效防范漫灌时的缺水落果和果实开裂,增产增效的同时,品质也大幅提高,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试点中,浦江一直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水稻薄露灌溉等节水技术,减少灌溉渗漏量和用水量,进而减少灌溉用水排入河网,有效避免农村水体富营养化。通过制定分类水价,保障粮食生产足额用水和经济作物合理用水,控制高耗水高污染农业用水,减少污水排放量。试点区同时建立放水员团队,充分发挥田间末级清淤的管护作用。

  在定价和调价机制上,浦江根据末级渠系供水运行维护成本、用户承受能力等,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自流灌区和提水灌区、定额内用水和超定额用水区分开,实行分类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同时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根据定额内节水量对农民用水组织给予奖励,对经营主体和农户给予农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补助,补贴在20%~30%不等。

  据计算,浦南试点灌片目前共通过水价改革节水25.45万立方米,其中水稻区用水量较往年明显降低,亩均用水在定额范围内。今年,浦江还将在全县铺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全覆盖。

  全市推行 2020年 基本完成 改革目标任务

  继浦江之后,兰溪作为第二批试点进行改革。今年,浦江目标在试点基础上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兰溪计划完成60%,其余县(市、区)编制改革方案,选取1~2个区域开展试点区改革。2019年,全市将全面实施改革,浦江、兰溪、婺城、武义等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争取完成任务。至2020年,全市基本完成任务,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持续高效运行,农户节水意识明显提高。

  为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总目标,核心手段就是要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精准补贴和农业节水奖励机制,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

  所谓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即根据运行维护成本、用户承受能力等确定水价,在用水计量终端试行分类水价,根据不同用水类型、需求等合理制定分类水价,超定额累计加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与节水成效、财力状况相适应的精准补贴机制,骨干工程补贴根据管理公司农业供水成本及缺口确定,末级工程补贴拟根据定额内用水成本与运行维护成本的差额确定,重点补贴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此外,鼓励试行集中统一管水,针对水务员、用水户等农业直接管理者实行节水奖励,建立节水绩效奖惩制度,提高主动节水意识。同时,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夯实水价改革基础。

  “由于地区间地理条件、土壤情况、种植条件等差异,农业水价改革细节也会有一定差别。”邵红艳说,截至今年8月初,金华各县(市、区)均已编制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通过市级组织的联合审查。

  “农业水价的指导思想是既不在总体上增加农民负担,又促进节约用水。改革表面上看要向农民收取费用,但正常灌溉定额内用水免费,节水还能得到奖励,符合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邵红艳说,改革过程中,计量设施建设等方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但改革后,工程良性运行、灌区管理优化等多方面成果将会给农户和社会带来更多效益。

标签: 农业水价;浦江;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经费;农业用水;形成机制;节水;管理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