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总投资近亿元、年产电热中控玻璃75万平方米的生产项目,前不久被禹越镇拒之门外,因为该项目万元增加值能耗和亩均税收达不到“标准地”使用指标。招引项目先看“干净指数”,亩产数值设定“红黑榜单”,德清工业“标准地”考核又多了“硬杠杠”。
德清县自去年8月率先在全省推出“标准地”以来,进一步深化该项改革,还以“亩产税收”为导向出台了《德清县工业“标准地”奖惩办法(试行)》,对工业“标准地”项目设定奖惩标准和实施分类管理,奖优汰劣。
工业“标准地”奖惩办法强化了事后监管。一方面,对“标准地”项目的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和达产时间作明确规定,相关部门按企业就相关指标的承诺值对项目开展竣工验收、达产复核。另一方面,实施以激励为主的分类奖惩机制,设立了“提前达产奖”“按期达产奖”,对提前达产并通过复核验收、按期达产并通过复核验收与未按期开工、竣工达产且延期、未按约定达到亩均税收的项目实施分类奖惩。该奖惩办法还规定,对“标准地”实施信用监管。企业主体承诺履约评价结果及数据将进行数据共享,作为信用湖州、信用浙江和信用中国平台对企业信用评价的参考,企业落实承诺行为信息也将被记入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
县发改委主任章洪春表示,要素资源趋紧,德清在“标准地”试点中更要用好“亩产税收”这一经济杠杆,构建双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主多考虑竣工投产后亩均税收、环境能耗等,倒逼企业拿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推动企业“提档升级”,增加亩均税收。“明晰使用要求和标准,有利于改变长期以来利用低效、税收偏低等问题。”他说,不久前升华临杭物流有限公司以总价1940.97万元摘得了雷甸镇光辉村一块仓储用地,这块66.9亩的土地出让中新增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年土地产出、年土地税收、环境标准等标准要求,是全市首块仓储类“标准地”出让,作为试点县,如今德清“标准地”范围已经从工业用地向商服、仓储用地扩大,从省级以上高新区向县级工业园、镇工业功能区延伸。
今年上半年,德清共推出工业、商服、研发总部等各类“标准地”11宗、公告3宗,合计面积1306.6亩;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办事平均少跑12个窗口、62次以上,环评编制从40天减为3天,能评编制从10天减为1天,仅环评、能评、水保三项制度性交易成本就合计减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