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大学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市林业局、安吉天林竹笋专业合作社等单位有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在安吉县大溪村应用“管道运送毛竹下山新技术”初试成功。这一技术颠覆了千百年来毛竹下山的传统作业方式,为高山毛竹下山找到了新路子。
长期以来,毛竹下山一直是困扰和制约竹农增收、竹产业发展的一个最先决的基础条件。随着毛竹价格持续走低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对偏、远、高、陡及交通条件较差的山区来讲,毛竹林经营已入不敷出,急需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降低生产成本,以此维持竹林的正常经营,保持和增加竹农收入。
为有效攻克毛竹下山的技术瓶颈,科研人员在自主设计、安装调试毛竹轨道运送取得成功的情况下,大胆创新,提出了管道运送毛竹下山的构想。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技术路线论证和实施方案修正,于7月27日在天林竹笋专业合作社大溪毛竹生产基地,进行现场试验和技术验证,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并获得初步成功。
管道运送毛竹下山新技术,通过在拟采伐竹林安装一条可移动、倾斜角大于20度的管道材料,定位山脊或山脊一侧,管道下端预留一片开阔地,便于集材装车。管道安装与竹子采伐同步进行,自下而上,边安装、边采伐、边下送,采伐到顶,管道随之跟进。下送时只要将竹子放入管道内,松手后竹子即沿管道自行下滑至集材点。在管道安装时,下端预设2到3个微弯点或通过抬高管道出口位置,增加管壁与竹子的摩擦力,以降低竹子下滑速度。
专家分析说,在传统毛竹下山作业时,由于山体石头、伐桩及地势高低不平等情况,竹子如果碰到就容易破裂,变成废次材,影响竹农收入。同时,毛竹溜下山时也可能带动石块滑落,安全隐患大。相比之下,应用管道运送毛竹下山,有安装方便快捷、集材容易省力、毛竹破损率较小、综合成本低、安全可靠等优势。管道运抵集材点后,通过特制牵引装置,依次将管道运至预定线路即可进行安装,无须精密调试。根据管道走向实施采伐,边采伐边送,到底后一次装车,改变了过去采伐后先溜下山再行集材运出的传统方式,更省时省力。另外,管道成本130元/米左右,相当于轨道成本的10%左右,减少了重复劳动现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力集材成本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