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必由之路。但垃圾分类,知易行难,似乎是个“世纪难题”。纵观这些年我市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进展缓慢,与预期目标和民众实际感受相去甚远。为此,市政协委员、湖州开发区安监局局长赵建妹展开了专项调查。
3月21日上午,当记者打电话提出要采访她时,赵建妹正在一家垃圾环保处理工厂了解情况。原来,赵建妹本次带去两会的建议与垃圾分类和处理有关。她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垃圾分类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精神文明素质提升的体现,更是对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的促进和发展。我市自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工作,陆续出台了多项垃圾分类政策和实施办法,但成效一般。垃圾分类工作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迫切需要政府、群众积极行动起来。
赵建妹说,就湖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而言,这么多年过去了,垃圾分类工作为何一直推进不快,究其原因,是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市民双方没有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双方没有形成同频共振的效应。
在政府层面,虽然多年来一直提倡垃圾分类工作,但没有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来引导市民了解垃圾分类。而市民也未能在政府的提倡中,自发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效果不尽人意。
那么,找到了症结,如何解开这个症结?赵建妹说,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共进。在具体工作层面,相关职能部门不仅要做好科学引导,而且要制定一整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有关垃圾分类的规范、标准,要有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分类储运、分类处理设施设备。同时,广大市民要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识,积极配合,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积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