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新娘坐喜船出嫁
比现在更有仪式感
最有意思的还是水乡的婚俗。
文化家园里收藏了一件老的红色嫁衣,看起来袖子很短。原来老底子女孩子都是10多岁就出嫁了,身体还没有长开,其实已经是量身定做的长袖了。
一条喜船可以还原当年新娘出嫁的场景。船头有作为嫁妆的樟木箱,还有一根扁担。扁担一头挑着马桶,称为子孙桶;一头挑着两床棉被和枕头,称为“百子被”。
社区书记严云霞告诉记者,她的妈妈就是坐着这样的喜船从良渚嫁到了双桥乡,“就和现在结婚有车队一样,过去好点的人家要有船队去接亲。一般是2条船,也有4条船的。这个扁担一定要舅佬挑的,最重要的就是子孙桶了,如果家里着火,首先要抢救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这个子孙桶。”
结婚的仪式感比现在强多了,说媒、择日酒、移嫁、提锅酒、接亲都是很讲究的。
文化家园里留下来的又何止是婚嫁文化。就连原来家家必备的咸菜缸,也留了下来。
“幸好都留了下来,有个实物可以对着孩子们讲故事。”居民张奶奶说。
在“吉鸿农耕”展示区,有一面种子柜,里面有黄瓜、包心菜、马兰头、苦瓜、紫云英、黄心乌等各类瓜果蔬菜种子。
“我们还将开设种子课程,让有兴趣的小朋友们来参加。”吉鸿社区书记严云霞说。
“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应该是能展示本乡本土风貌和演变的地方。如果是非本乡本土的居民来参观,这样的文化礼堂就是个会讲故事的景点。”三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