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杭州三墩镇首批2个文化礼堂和7个文化家园建成
2018-11-30 08:48:4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黄莺 通讯员 胡琦旸 庞国美

  曾经的老物件如今成会说话的乡土景观

  当年的农家生活在绕城村的文化礼堂留了下来。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莺 通讯员 胡琦旸 庞国美)老房子拆了,老底子的生活方式变了,老故事该怎么讲?

  幸好,老物件都留下来了,还有新的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可以承载爷爷辈、爷爷的爷爷辈,乃至更久远的故乡记忆。

  最近,杭州三墩镇首批2个文化礼堂和7个文化家园建成。这9个各有风格特色的新都市文化“会客厅”,有的记录了原来三墩作为水乡的田园牧歌生活,有的还可以承接当地村民的流水席。

  里面的不少农具,别说现在的孩子,连做了爹妈的“80后”也不认识了。里面还有老底子的灶头画、绣花帽子、结亲用的喜船……家门口的文化家园成了带着孙辈的老人们最爱去的地方。

  “去年在整村拆迁和城中村整治的时候,我们从当地人手里留下了很多老物件,还对部分物件进行了整修。现在各个文化家园和文化礼堂都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我们还在学校设立了农耕角展示老物件,未来打算请孩子们来当文化礼堂的周末小导游。”三墩镇的相关负责人说。

  绣花制品在当年很奢侈

  百年报警锣是居民捐的

  一百年前的三墩人怎么生活?

  灶头上一定要有灶头画,可以是梅兰竹菊,也可以是紫气东来。

  水乡的田里水道交错,家里不仅要有交通工具,还有一种小小的泥船。插秧的时候,泥船可以在泥地里滑行“作业”。

  老底子的方形枕两边都要有绣花贴片,也算那个年代的奢侈品了。普通人家都拿来卖钱,根本舍不得自己用。

  各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双桥盛产土布,五里塘是出粉皮的。虾龙圩现在仅仅是个地铁站名,当年村里制作的竹编制品可大大有名,特别是一种诱虾笼,抓鱼抓虾全靠它。

  还有些比较难得的物件。比如在三墩镇中心片区文化家园,有一个直径40多厘米的锣,它看起来和普通的锣没有什么区别,但入手特别沉。这叫“报警锣”,是75岁的三墩镇老居民王峥捐的。当年王峥的父亲、爷爷都曾用过它。

  “当年我家就住在三墩老镇上,都是青石板的小路,依水而建的砖木房子。原来镇上防火,就像现在的微型消防站一样,有个民间自治组织的。万一哪里有火,有人专门敲锣报警,告知起火地点。我家就是负责保存这面锣的,全铜的锣,敲起来非常非常响。”王峥说。

  文化站还有一块三百年的元宝太湖石,是用来轧染丝绸的,也是古代染坊的设备之一,也算镇站之宝。

  这些老底子故事,现在老人们就可以在文化家园对着实物,一点点讲给孩子们听。


标签: 物件;文化家园;礼堂;文化;三墩镇;出嫁;报警;农家生活;居民;新娘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