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构建“1+10+N”政策体系 杭州共建共治共享美丽乡村
2018-09-12 09:33:09 来源: 浙江在线 王逸群 徐小义

  浙江在线9月12日讯(记者 王逸群 徐小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金秋九月,一幅幅田园画卷在杭州大地徐徐展开,满目皆彩。

  既有陶渊明笔下的美好意境,又添现代化的生活品质。在杭州,中心村、精品村建设如火如荼,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花,到今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庄生态修复、农村公厕综合整治也将实现行政村基本全覆盖。

zjrb2018091200012v01b003.jpg

桐庐县钟山乡

  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快人一步的杭州,如何继续走好乡村振兴路?

  今年上半年,杭州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明确全市乡村振兴“三步走”:到2020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到2035年,乡村振兴目标率先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到2050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高标准实现。

  有了目标怎么干?刚刚,杭州优化顶层设计,搭建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1+10”组织架构,并制定“1+10+N”政策体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组织和人才振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综合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体经济消薄和低收入农户增收、清廉乡村建设等10项重点工作,69家成员单位制订出台具体意见,合力推进杭州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谱写杭州乡村振兴新篇章。

  城乡融合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初秋时节,进入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黄川村,进村公路宽阔平整。“去年10月,这条5.2公里长的美丽公路,是在余杭区的对口帮扶下修建的。”村党总支书记王灵敏说。这是余杭区与岛石镇开展结村帮扶活动项目之一。而类似的城乡“抱团发展”项目,已实现949个,总投资额239.1亿元。

  城乡融合,杭州的脚步从未停止。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6.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39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5∶1。“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格局,正在一点点改变。

  让低收入群众同全省人民一道进入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在“1+10+N”政策体系中,根据《杭州市低收入农户全面小康计划》,至2022年,杭州将通过全市各部门协作,继续深化“区县协作”“联乡结村”“干部结对”“消薄增收”等举措,盘活集体资产,共同搭建新型产业,缩小城乡区域差距。

  从“区县协作”到“联乡结村”,杭州坚持“城乡一张图、全市一盘棋”,消弭城乡界限,解决补齐公共服务和产业短板。2010年以来,杭州市农办(市统筹办)、市财政局、市级“联乡结村”集团牵头单位等部门,共组建帮扶集团176个。今后,杭州还将完善一村一计帮扶机制,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力量,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推行股份合作制,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服务型经济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增强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造血功能”。

  人才支撑 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今年8月,余杭区重磅出台“三农”人才新政十条,一连推出十项举措,畅通各类人才下乡为农通道;去年7月,杭州市农办组织优秀农业实用人才前往以色列,学习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今年,又带领一批学员赴日本交流学习。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核心在“领头羊”。杭州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全能型“领头羊”。

  理论培养中,临安区聚焦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难点、痛点,开办“乡村夜校”;实践培训中,萧山区的花卉苗木培训、余杭区的茶产业培训、富阳区的“菜单”培训……已然形成一套品牌和特色。去年,杭州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218期,培训市级实用人才10470人。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4.5万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这次的政策体系中,不少政策都涵盖了人才机制。

  《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中,第一条保障措施就是加强人才支撑,由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局、市科委等单位共同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和专业认证,加强实用人才培育扶持,培育农创客1000名以上。

  在文化人才的培养上,《杭州市振兴乡村文化提升乡风文明行动计划》明确,市文联、市文广新局加强乡村文创人才的培育,加强农村文化团体、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培育,每年培训分别不少于100人。

  同时,杭州市不断加强党建引领,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开展驻点帮扶。市委组织部、市农办、市人社局和市科委等部门牵头,在巩固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科技人才,分类组建科技人才服务队,到乡镇街道开展服务帮扶。通过人才振兴,真正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活力。

  深化改革 让每一寸土地发挥作用

  位于临安天目山镇南部的周云村,利用存量用地建设文化礼堂,利用集体经营用房用于服务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同样位于天目山镇的一都村,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调剂置换。

  “不仅腾挪出了用于公寓楼及回迁安置小区的建设用地,让部分造不起房子或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村民可以选择性地安置和调剂,还打造了夏家民宿集群。”一都村村党支部书记俞涛冲介绍。

  而在西湖区双浦镇,正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借鉴“郊野公园”模式,积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新路径。

  让凝固的农村土地要素流动起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题中之义。

  如何让杭州农村改革不断推动农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此次新政中,杭州制定《关于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由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审管办等部门负责,进一步激发农村各要素潜能,为改革圈定方向。

  比如,推进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按照全域整治、整镇整治、整村整治三种模式,今后三年,全市每年实施30个左右的整治项目;

  比如,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在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临安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范围内分别确定1~2个地块开展试点……

  与此同时,新政中还提到,要不断加快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步伐,完善乡镇、村便民服务点的整体建设。加快综合自助办事服务终端的部署、应用和推广,为群众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推进便民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通过行政权力下放和便民服务下沉,推进大部分与农村群众息息相关的便民服务事项“就近能办”“移动可办”。

  产业鲜明 构筑乡村经济新格局

  乡村振兴,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产业振兴是基石。

  萧山,农村居民收入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1.71∶1。最南端河上镇,引入行业“单打冠军”科百特过滤有限公司,打造集“基金+产业园+社区”于一体的膜分离小镇。一大批年轻人入住河上,为南部乡村带来了朝气和活力;最西端义桥镇,果断关停矿山开采,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创建成为首批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其实,杭州近年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特色产业,推动农旅结合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将山水生态优势和美丽乡村优势转化为美丽经济优势。

  新政中,杭州制定《杭州市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结合原先产业优势,拉高标杆,做强乡村数字经济、田园经济、林下经济、休闲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集体经济、服务经济等“八大经济”。计划到2022年,实现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年收入增长1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8%左右,所有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乡村旅游已成为城里人独家休闲的不二之选。在新政中,今后五年,市农办和市旅委将合力发展乡村休闲经济,推进村庄景区化开发,并开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品质提升计划,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杭州细化认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培育出了余杭大径山农业综合体、富阳农夫乐园、建德果蔬乐园等一批产业融合发展典型和区域品牌。今后五年,全市将培育三产融合园100个以上,对带动效果明显的市级三产融合园,将给予一定补助。

  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已永久落户杭州,更是成为了杭州的一张“金名片”。今年第二届茶博会期间,客流累计15.1万人次,实现茶叶现场交易额1.03亿元,签订单4253笔,意向交易额42.88亿元。新政中提到,将进一步提升茶博会影响,带动杭州茶品牌、茶文化、茶产业发展,以会展节庆打响杭州乡村的品牌和知名度。

  2018年开始,杭州重点实施乡村振兴“八大行动”: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的产业转型行动;以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为重点的环境提升行动;以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为重点的集体增收行动;以探索“三权分置”有效实现方式为重点的改革创新行动;以加快城乡融合为重点的协调发展行动;以倡导良好家风民风为重点的乡风和美行动;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重点的乡村善治行动;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人才建设行动。

  站在新起点,杭州将充分把握杭州城市国际化、拥江发展和世界名城建设机遇,努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谱写杭州乡村振兴辉煌篇章。

  (本版图片由杭州市农办提供)

标签: 杭州;乡村;振兴;城乡;产业;农村;人才;杭州市;融合;新政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