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杭州  正文

破题“垃圾围城” 杭州江干形成垃圾分类新模式
2018-07-18 08:32:05 来源: 杭州网 孙钥 李凌婧 吴东超

制图 焦俊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衣、食、住、行……一桩桩“小事”,构成了国家、集体的“大事”,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江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再出发,一年接着一年干。我们试图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解读江干民生实事的探索,晒出民生半年成绩单。

  “垃圾围城”绝非危言耸听。

  杭州环卫部门有个形象的描述:过去全市产生的垃圾需6年才能填满整个西湖,如今只需要3年。

  每个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垃圾分类不仅是大众行为、习惯的改变,也是生活方式、理念的转变,是一场复杂长期的社会变革。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江干区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要对垃圾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手术”——以责任在街道、重点在企业、难点在居民为准则,针对痛点层层剖析,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新体系。

  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

  按照时间表,到今年底,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江干垃圾分类模式,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空气更清新……

  责任在街道

  “六大体系”压实街道责任

  江干的“一年见成效”,已“超额完成”。

  2018年1-6月,江干区生活垃圾产生量20.87万吨,较去年同期,已经实现负增长,日均量1153.04吨,较好地完成垃圾控量目标。

  根据杭州市最近的通报,江干的“三化四分”考核成绩一直位列全市第一方阵。

  在江干区城管局局长金炜竑看来,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在街道、重点在企业、难点在居民,“今年‘一年见成效’,江干拿出了一套衡量指标,即六大体系、十大全覆盖,这是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而制定的。”

  其中,责任在街道,就江干区而言,就是要通过“六大体系”重塑压实街道责任。目前,江干区、街、社三级都已组建垃圾分类队伍,通过系统设计形成治废机制,打造闭合的回路,实现专人专管。

  这六大体系,分别是组织体系、分类体系、减量体系、计量体系、收费体系和考核体系。

  十大全覆盖,则是双色桶入户全覆盖、分类场地全覆盖、减量指标全覆盖、计量称重全覆盖、垃圾收费全覆盖、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两小一拆”全覆盖、居民入户宣传全覆盖、垃圾分类执法全覆盖和江干模式全覆盖。

  为此,江干区强化了垃圾分类考核力度,开展了垃圾分类红黑榜,创新了车载计量系统,并将原来的垃圾分类收费、付费工作下移至街道,真正由街道来开展垃圾收费、付费工作,实现“谁产生垃圾谁付费”,斤斤计缴。

  重点在企业

  强化执法倒逼企业履职

  城市小区垃圾分类分得对不对,该由谁来管理?

  根据《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有物业的,物业服务企业为责任人;没有物业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为责任人;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是责任人。

  2016年7月中旬,江干区城管局笕桥中队和局市容环卫科、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一起到原筑壹号小区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发现小区一个厨余垃圾桶上塞了满满的塑料泡沫板,泡沫板明显不属于厨余垃圾。

  小区物业公司由此被罚。“金额不大,目的是希望物业能够对垃圾分类工作重视起来。”笕桥城管执法中队副中队长高国强说,被处罚的物业公司已交了罚金,对小区业主的垃圾分类管理也比以前认真多了。

  要知道,这是杭州市第一例物业“未监督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处罚单。

  一纸罚单对原筑壹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处罚后,小区物业高度重视居民垃圾分类和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小区已经引进了智能垃圾分类投放系统、垃圾袋自动发放系统以及礼品兑换计费系统,同时建立了小区可回收物的回收模式。

  今年是江干城管执法年,江干正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垃圾分类执法主题专项行动。今年以来,以解决住宅小区物业、机关事业单位、商业综合体、学校企业等存在的垃圾分类监管责任缺失,投放准确率低等常见违法现象为重点,全区检查单位1817家,发出责令整改书1009份,累计查处垃圾分类违法案件1624件。

  同时,建立垃圾分类信息化监管平台,开展全区垃圾分类物业小区检查工作,及时反馈及时曝光,落实严管重罚,强化单位、物业企业等分类管理责任人职责履行。

  难点在居民 文明劝导让居民养成习惯

  垃圾分类,要从源头分类抓起。居民的分类习惯和投放习惯是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改变这个习惯,还在于居民的分类意识、分类兴趣和分类责任。为了从源头养成居民良好分类习惯,江干做了不少的工作——

  成立垃圾分类文明劝导队。区文明办与治废办共同成立全区150人的垃圾分类文明劝导中队,分别在早晚高峰时段(早上7:00-8:30,下午6:00-7:00),定人定岗进行垃圾分类劝导,并实现了全区覆盖。

  双色桶源头入户工作。全区以教育先行、机关先行、城管先行实现垃圾分类工作上门宣传。同时,率先从源头推进双色垃圾桶入户,目前全区双色桶入户情况基本完成80%,个别街道已经全域覆盖。

  垃圾分类“桶长制”。在借鉴“河长制”经验基础上,提出垃圾分类“桶长制”,明确“桶长”的工作责任,在圣奥领域小区全面覆盖、新江花园社区循序推进,实现了上门宣传、精准投放、纠错追踪一体多元的责任模式,全面养成小区居民垃圾分类习惯。

  江干区“阿桶姐”。区妇联以女性家庭志愿者为主力组建了垃圾分类志愿队伍,从家中源头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影响整个家庭。

  垃圾分类是手段,减量是目的。提高前端居民的源头分类质量,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垃圾减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城市环境负担。目前,在全区的垃圾减量中,闸弄口街道天城苑小区浙江厨语企业餐余垃圾就地减量和凯旋街道南肖埠农贸市场杭钻企业对餐厨和生鲜垃圾就地减量效果最为明显,减量率达50%以上。

  接下来,江干区将以准物业小区为突破口,将社区物业明确作为打通街道、企业、居民三方的重要媒介,避免垃圾分类工作责任不清,物业分类职能缺位等问题,在全区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准物业模式。

  具体是,通过新单位介入,对准物业小区进行收编整合,并承担物业职能,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突出垃圾分类工作,优化社区居民服务。最终形成专业的、规模的、统筹的垃圾分类江干模式,达到政府、企业、百姓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打赢垃圾分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标签: 垃圾分类;江干区;物业;江干;居民
编辑: 马轶伦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