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图说浙城  正文

台州民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
2018-04-17 10:41:05 来源: 台州日报 记者 林立

  忙碌的传承人

  民俗文化是不是有活力,传承人最有发言权。就此,记者对两位非遗传承人进行访问。

  玉环鼓词艺人蒋兴平自今年正月以来,日程表上基本都写着“表演”二字。“正月以来,不同的节日就有不同的庆典,庙会多,我的演出就多了。”

  忙碌归忙碌,从蒋兴平的笑容看得出,他乐此不疲。20岁时,蒋兴平正式拜师于鼓词艺人张庚清门下,成为玉环鼓词第三代传承人。对于这门手艺在今天仍然被需求,他非常振奋。

  “一个是演出市场仍然有,有演出,鼓词技艺就不会从生活里消失。另一方面,创新也让这门手艺有新的活力。”

  与其他非遗民俗不同,玉环鼓词先天就是“创新”的产物。

  玉环鼓词最先由温州传入,原本都是用温州方言演绎。蒋兴平的师父张庚清是较早一批尝试用台州方言演唱鼓词的艺人,并在演唱实践中吸收戏剧、曲艺等多种音乐元素,伴奏时大胆加用二胡、三弦、口琴和锣、钹等打击乐器。

  这让蒋兴平领悟到,形式上的变化,不会影响鼓词的魅力,反而能助推鼓词的发展。

  “明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正在创作新节目,以鼓词为底,用小品的形式表演,增加现代元素,增强可看性。”

  蒋兴平正式的徒弟有两个,平日里只要受到邀请,他都会前往参与兴趣班教学。

  “玉环东方中学,还有清港新民小学,学校里的邀请我特别愿意去,因为孩子是非遗最好的传承人。”

  蒋兴平认为,玉环鼓词用玉环方言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口。

  “因为很多本土的小孩方言说得不好,他们对用方言演唱的节目很感兴趣。作为玉环艺人,教学可以推广这门手艺,还能进行方言教学,意义重大。”

  台绣技艺传承人林霞也很忙。她的4月已被排满,接受电话采访时,正在山东出差。作为“台绣”的董事长,忙碌的林霞可以说是台州非遗民俗传承人成功的典范。

  历经百余年历史沉淀的台绣,针法技艺已近300种。然而,再美的台绣,如果只是陈列在橱窗里,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就无法在现代生活中获得生命力。

  “我们既是在创作作品,同时也是在制造商品、高端工艺品。这些台绣作品,既可以成为各地文博会的展物,同时也是客户穿在身上的衣服,装饰在家中的艺术品。一年四个季度,每一个季度我们都分不同主题推出产品,因为我们不断根据市场在创新,结合社会流行元素在设计。”

  “纤艺绣”是林霞提出来的艺术理念,即打破传统平面刺绣设计思维,营造出具有空间立体的艺术感。这个理念不仅针对服装范畴的刺绣,同时也适用于“手工包、家居装饰”等衍生产品。也正是这样的创新,让台绣制品做到了雅俗共赏。

  “我一直认为,传统工艺要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就要进行高端发展,要有叫得响的产品。从前人们需要手工艺品,可以自己动手做。现在大家都愿意消费高端的手工艺品,这一类产品特别有市场。”

  “台绣”的高端产品价格不菲,高级的定制服装定价过万元是常事,刺绣的画作或者屏风,一件三四十万元,但这些产品都不乏购买者。

  “高端产品打开了市场,现在我们正在致力于横向发展,单价千元的服饰、工艺品,也是我们主推的产品。我们希望给所有消费者提供新视野,让他们看到台绣完全可以融入生活。”

  商业上的拓展,并没有让林霞忘了传承人的责任。她很早就成立了台绣刺绣研究所,邀请老一辈艺人入驻,面向年轻设计师授艺,同时一起开发新产品。

  对于台绣的未来,林霞的观念一直不曾改变。

  “台绣的过去有上百年的繁荣,台绣的未来要从世界范围去寻找。我们坚持传统技艺传承与当代时尚潮流融合,让台绣品牌进入国际大品牌行列。”

  记录、推广、发展

  民俗文化的推广与发展是相互并进的。

  李秋宁说:“民俗中属于生活民俗的,我们通过建设展馆,增加展出、活动来推动发展。例如台州市本级建设了台州乱弹展示厅和台州道情展示厅,不同地区的县级非遗馆和乡村非遗场所都在建设中。”

  还有一类民俗文化,属于生产性民俗,针对这一类民俗,我市的做法是将它们融入新的经济轨道中求发展。

  “例如木雕、石雕、草编织物、台绣等有经济潜在价值的非遗项目,我们利用台州民资充裕的优势,大力宣传推广干漆夹苎、台州刺绣等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的实践。其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比如三门职业中专学校的三门微型石窗产学研基地,将现代数控加工技术与传统石窗加工手艺相结合,走出一条传承与发扬三门石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途径。台州市绣都服饰有限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建立刺绣丝绸产品设计研究院,使台州刺绣这一传统工艺,在开发与创新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此外,台州玻雕、黄岩宁溪糟烧、天台木雕、温岭石雕和草编等一大批传统手工艺项目,均加入生产性保护。

  非遗项目是天然的旅游资源,全市各地利用这一点,通过将非遗项目适度包装,开发出观赏型或体验型旅游项目,并开发出旅游文化商品。

  “这些实践不仅有助于保护非遗,同时也帮助农村实现转型,既丰富了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达到富民、惠民、乐民、健民的目标。”

  李秋宁说,目前,台州已有11个省级非遗旅游景点,涌现了如三门蛇蟠岛、温岭里箬村、天台县后岸村等“美丽非遗”的成功典型。

  经过积极的保护、发展,台州的民俗文化不仅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更成为一张对外的金名片。

  “我们一直致力于把民俗文化拿出来,让民俗文化走出去,积极参与对外的宣传、展示。”事实上,台州民俗已经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舞台展现独特风采。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成都国际非遗节、深圳文博会、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浙江省非遗博览会、‘魅力台州·上海行’等各种文化活动中,都有我市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身影。台州乱弹、台州刺绣、无骨花灯、剪纸等项目还多次组团、应邀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巡回演出、展示,场场观众爆满。”

  李秋宁认为,目前,台州民俗文化相关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非遗保护工作已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台州民俗文化、非遗保护的未来,必定会取得更多的成效。


标签: 民俗;活力;民俗文化;鼓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方言;明辉;财神;艺人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