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非遗传承和政策扶持擦出“火花” 台州扶持非遗项目
2018-04-17 08:38:59 来源: 台州日报 吴世渊 孙金标

  台绣刺绣研究所 

  首届台州少儿“戏曲小丹桂”比赛

  民俗、非遗作为台州地方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寄托着一种乡愁。

  为了更好地把民俗保护和传承下来,留住乡愁,近年来,我市出台相关政策,保障非遗的代代相传,并搭建平台、开展活动,让民俗文化进入普通人的生活。

  出台政策,扶持非遗项目

  2015年,我市出台了《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自此,我市对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从“重申报”转向“重保护”。也正因为这两个文件,我市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有了经费补助。

  “两个《暂行办法》的出台,在明确保护职责的同时,也建立了传承考核机制。”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李秋宁说,市、县(区)文广新局每年都会对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进行考核,评估其传承和保护情况,“考核优秀的项目,政府给予5000元补助;考核优秀和良好的传承人,也能得到2000至3000元的补助。”

  为了让考核更科学、更细化,2017年,我市又出台了《台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考核细则》,对项目和传承人分别规定6个考核维度。根据这一考核细则,去年,我市共有台州刺绣、台州玻璃雕刻技艺等44个项目考核优秀。

  除了市本级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有资金补助,部分县(市、区)也各自出台了相应政策。譬如天台,去年出台了《关于省拨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的暂行办法》,对非遗传承队伍参加活动的扶持等都作了规定。

  搭建平台,让民俗走近大众生活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了解非遗最好的去处,莫过于博物馆。

  位于台州市博物馆三楼的“大地情怀——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台州民俗陈列”,便是对台州民俗和非遗的巡礼,这里展示了台州的3项国家级和6项省级非遗项目,吸引了近百万人次的参观量。去年,该陈列获得全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

  除了展览本身,市博物馆还通过现场教学、活态展示的方式,让市民亲身体会到非遗魅力。

  “我们培养了30位小小讲解员,他们都是小学生,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来,为市民讲解台州的民俗文化,他们都很热情。”市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项超英告诉记者,诸如“方妈妈讲民俗故事”、廖春妹教台绣,以及“木托邦之刨花体验”等,都受到了不少市民及孩子们的追捧。

  此外,每到传统节假日,市博物馆都会推出与节日相关的民俗体验活动。“今年元旦,我们组织了剪纸活动;元宵节,教大家做小橘灯;清明节,一起来做青团。”项超英说,开展这类活动,既可以让市民体验传统文化,也能让孩子们“学中做,做中学”。

  开设课程,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有不少非遗曾是古人的一项傍身技艺,在今天的人看来,这些“老古董”充满了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把非遗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培养市民的兴趣,不啻为一种好的传承方式。台州市文化馆便一直在这么做。

  “我们在‘文化超市’艺术培训课程中,加入了非遗课程,最早开设了台州乱弹,后来又逐渐加入台绣、剪纸、古琴、插画等课程。”市文化馆副馆长俞叶萍说,“给市民上课的,都是业内的大咖。”

  浙江省工艺美术家陈群伟,在“文化超市”开设公益剪纸课程两年多,这期间,她让许多零基础的学员爱上了剪纸。“同学们都很努力,从开始简单的图形,到后面能剪出复杂、漂亮的图案。”陈群伟说,还有的学员甚至爱上了这门艺术,并学有所成,“一位叫鲍海水的学员,去市里和省里参加比赛,均获得金奖。”

  除了成人的艺术培训课程外,全市上下还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继而传承非遗。譬如,市戏剧家协会从2010年起,就把戏曲带入中小学课堂,培养戏曲的好苗子,并于今年3月举办了首届台州少儿“戏曲小丹桂”比赛。

标签: 刺绣;民俗;课程;戏曲;戏曲小丹桂;剪纸;少儿;市民;出台政策;考核细则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