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乐活城市  正文

5年送出1000多顶爱心帽 癌症病房里的温暖传递
2018-02-08 07:55:14 来源: 杭州网-青年时报 潘洁 孙美燕

  ●延伸

  同是乳腺癌患者,我们的感受对病友来说更真切些,更能给她们带去信心

  浙大妇院有个志愿者团队

  14名成员既是患者又是志愿者

  在浙大妇院,让人温暖的事儿还有很多。

  对乳腺癌患者来说,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是一个坎儿,掉头发是一个坎儿,化疗也是一道坎儿。化疗很痛苦,很多人甚至想中途放弃,金女士也不例外。她说:“在第4次化疗后,我整个人很难受,幸好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耐心开导我,让我最终坚持了下来。”

  金女士口中的志愿者叫孔小杭,今年61岁,大家都称她为“杭杭”或“杭阿姨”,她是浙大妇院外科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

  这个志愿者团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天使美丽”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6年4月21日,现有14人,平均年龄约50岁,最小的44岁,均是杭州本地人。除了是志愿者,她们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乳腺癌患者。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病友

  陈晓霞是志愿服务队队长,她说,服务队所有成员都经过浙大妇院外科6次专业心理师培训和多次肿瘤防治知识培训,“其实一开始参加培训的时候,大家只是想着学习一下,帮帮遇到的病友,但培训着培训着,就萌发了成立服务队的想法。”

  “我们在每个月的第二周,会通过群里报名的形式,安排4名志愿者到外科病房进行志愿服务。”陈晓霞说,服务一般是一对一进行,沟通的对象,也都是前一天医护人员进行询问后定下的,主要是有沟通需求和意愿的患者。

  在沟通中都说些什么?孔小杭笑着说:“就像聊天一样,帮助患者打开心扉,解疑答惑。”

  只有走过黑夜的人,才最懂得夜的黑。当患者对疾病充满恐惧、出现畏缩时,孔小杭会用亲身经历来告诉她们怎样学会乐观和坚持。

  2014年,孔小杭突然摸到右侧乳房有个黄豆大的肿块,到医院一查:乳腺癌,而且已发生了淋巴转移。

  “当时双乳切除、淋巴切除,我整整发烧了4个半月,整个人都很憔悴,走路像踩棉花一样,大大小小的化疗加起来做了20次。”孔小杭说,“难以忍受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再忍忍,就过去了。”

  当时,孔小杭的肺部情况也很糟糕,但她依然很乐观,一有力气,就去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合唱,后来她的肺竟奇迹般没事了,“我一直跟别人说,唱歌唱好了我的肺。”

  2名复发患者依旧进行志愿服务

  除了用自己跟“肿瘤君”抗争的经历,鼓励正在治疗的病友,给她们带去信心,志愿者还会回答病友们一些可能无法向医护人员问出口的问题。

  令孔小杭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去给病友进行健康宣讲,结束后,一名30岁出头的女病友拉住她,偷偷询问得了乳腺癌还能不能和丈夫同房。

  “对于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一直都有做功课,也常常向医护人员学习、讨教。”孔小杭说,“我告诉她,治疗期间并不建议同房,但之后,由于荷尔蒙等影响,适当的同房甚至对康复有一定的好处。”

  还有的病友会烦恼,化疗后鼻子和嘴里呼出的气很难闻,孔小杭告诉她们这是正常现象,化疗结束就会好的。

  化疗会有哪些副作用?该怎样战胜癌症?面对各种不良反应该怎么办?事实上,很多问题医护人员早已跟患者说明,但她们依旧希望像孔小杭、陈晓霞这样的过来人,能够再跟她们细细聊聊。

  孔小杭说,服务队的14人中,有2名是乳腺癌复发患者,但她们依旧没有放弃志愿服务,利用治疗间隙鼓励和帮助病友,“同样是乳腺癌患者,我们的感受对病友来说似乎更真切些。”

  常总结交流以期更好地服务病友

  昨天上午,陈晓霞和病友孟女士进行了沟通,聊得很投机的两人还互加了微信好友。

  孟女士今年56岁,和陈晓霞同岁。昨天是她术后的第6天,还没开始化疗。她很急躁,又很害怕,怕过不去这道坎儿,甚至动了轻生的念头。

  “因为同岁,很多事情我也更能够‘感同身受’。”陈晓霞安抚着孟女士,孟女士也慢慢敞开了心扉,甚至跟陈晓霞说了许多从未对他人提及的事,譬如她最担心的是熬不过去,因为丈夫就是患癌症去世的。

  陈晓霞发现,孟女士十分要强,对于得乳腺癌这件事儿,一直没告诉周围的人,只有她的子女知道,“我告诉她认可她的做法,因为只有当自己认为自己得乳腺癌这件事没有问题了,才不会觉得别人的关心是同情和怜悯。”

  据了解,每次进行志愿服务的第二天晚上,志愿者都会抽出一个小时,在群里进行经验总结和交流,从而更好地为病友答疑解惑。

标签: 癌症患者;病友;化疗;帽子;志愿者;服务队;女士;爱心;乳腺癌患者;志愿者团队
编辑: 吴越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