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搬迁谋发展 从阳铺坪到阳光村
转折从1994年开始,武义县发布了全省第一个专门鼓励引导农民下山脱贫的县政府令——《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并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让高山农民看到了改变生活的希望。
作为武义下山脱贫工程的最初设计者,武义县扶贫办原主任董春法曾多次和俞源乡党委、政府的干部多次翻山越岭来阳铺坪商讨搬迁方案。1999年初,他来到阳铺坪时,发现村里年轻人的搬迁意愿十分强烈。
阳铺坪村旧照
“18岁那年,我一心只想走出大山,来到城里开拖拉机。”时年23岁的祝建平得知可能要搬迁下山,兴奋不已。他对董春法说:“再不搬迁下山,我这辈子都要打光棍了!”
“搬!”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搬迁意愿让当时阳铺坪村支书祝胜文下定决心带领村民走出深山。搬出深山之前,阳铺坪村已经10年没有新媳妇进村,9年没有新生儿出生了。
2001年,阳铺坪村村民在武义城西的王宅镇区重建了一座崭新的村落,一幢幢整齐的三层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阳铺坪人为他们的新居取名为阳光村,村名展现出了更美好的希望。在新居过的第一个新年,村民们家门口贴上了“蜗居高山五百年,天翻地覆大变迁”的春联。
“山上山下”两重天 阳光村的蝶变之路
走出深山,记者随董春法来到了现在的阳光村,村里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小洋楼格外醒目。如今的阳光村,不但通水通电,还通上了公路、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
阳光村全景
阳光村新建后,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新环境让原来被深居高山的村民,逐渐安居乐业。
根据当地资源、基础和技术优势,阳光村村民纷纷开始发展生态农业。村里种植的香菇、茭白、四季豆、西红柿、萝卜等反季节高山蔬菜成了销往各大城市的“抢手货”, 阳光村逐渐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
2009年,村民祝建平和部分村民到常州、义乌等地开起了连锁超市。如今,他已在阳光村盖起了三开间三层楼的新居,又在武义县城购置了商品房和汽车。据了解,在阳光村,像祝建平这样外出创业的村民不在少数,村民的就业越来越多元化,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搬迁下山告别了农田的村民,逐渐融入工业化大潮。阳光村离工业区不远,年轻人在工厂上班,中老年人在家里做来料加工,一年下来也有不错的收入。”村民祝美琴告诉记者,下山前,村里人均收入不过200余元,而如今已超过万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武义创新整村搬迁下山脱贫的模式,让山民们集体迁到平原地区开始新生活,像阳光村这样的下山脱贫村,在武义还有423个,共有16902户、51106人下山脱贫。越来越多“阳光村式”的乡村蝶变,正为武义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