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果"托起乡村梦 看兰溪下杜村如何"杨梅吐气"
记者 冯亦柔 朱彦轩 方涛 方荣伟 责任编辑:马轶伦 2019-08-08 15:21:31
核心提示:
      从兰溪市区出发,沿47省道浦江方向行驶。兰溪马涧镇下杜村就隐藏在连绵不绝的杨梅林之中。为此,下杜村加大对杨梅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让每亩大棚杨梅避雨设施的起补标准比其他果蔬高出了1000元,有效地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浙江在线8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冯亦柔 朱彦轩 方涛 方荣伟)从兰溪市区出发,沿47省道浦江方向行驶,沿途的“五十里杨梅长廊”苍翠欲滴。兰溪马涧镇下杜村就隐藏在连绵不绝的杨梅林之中。

  作为兰溪杨梅产业的典型示范村,下杜村全村270户村民家家户户都从事杨梅种植。近年来,下杜村经历了“靠天吃饭”、“技术改良”、“延长产业链”的发展“三部曲”。小小杨梅果,托起了村民增收致富的乡村梦。

  深耕技术提收益 杨梅产业村的不懈求索

  兰溪市马涧下杜村地处山坞坡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杨梅生长,长期以来一直是“五十里杨梅长廊”的核心产区,村民也都以种杨梅为生。上世纪80年代,村里主要种植木叶、杨柳等老品种,由于个小味不甜,价格一直较为低迷。同时,每年不同的气温、降水都可能影响果农的收入,村民始终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痛点”。

  “从前村里种杨梅,果树是老品种,技术是土办法,村民普遍过得都是苦日子。”下杜村杨梅种植大户倪晓军回忆,每到杨梅上市季节,父亲只能坐在家中等着客户上门,一年到头,家中的十多亩杨梅树收入仅三千多元,还不如普通工人一年工资。

  转变从1997年开始,从浙江大学毕业的倪晓军回到了老家,在外求学的经历让他果断作出了改良杨梅品种的决定,开始在村里尝试引进东魁、黑炭等高产品种。此外,他又向农户流转土地,率先在村里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包装、分级销售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杨梅的精品率,还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倪晓军向记者介绍,仅1997年,他家的收入就从原先的三千多元增加到了两万元。品质的提升带来了好口碑,此后,下社村杨梅的价格也一直“水涨船高”。

  在倪晓军等杨梅大户的积极探索下,下杜村通过改良果树品种、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逐渐突破了发展困局。而现代种植技术的推广覆盖,也为村里的传统杨梅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image002.jpg

下杜村大棚杨梅种植现场



-更多报道-

"致富果"托起乡村梦 看兰溪下杜村如何"杨梅吐气"

渔嫂美 渔村富 岱山田涂村“聚”渔嫂 “润”民心

绿水青山映初心 走进“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余村

游客到 农产俏 永康大陈村驶入乡村旅游“快车道”

Copyright © 1999-2018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兰溪马涧镇下杜村就隐藏在连绵不绝的杨梅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