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展馆

导览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最美浙江人 > 地市好人  正文

扎根19年 万亩荒山成茶园 大山深处有位“茶书记”

2019-09-04 12:52:07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梁国瑞 张银燕 县委报道组 黄剑萍

  记不清转了多少个山弯弯,乘车从平阳县水头镇前往朝阳山,得爬20多公里山路。等到群山与视线齐平,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座座山头上,茶树成行,浓绿茂密。

  曾经,朝阳山被当地人戏称为“平阳的青藏高原”,万亩荒山难开垦,是全县经济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如今,朝阳山不仅成了历史名茶“平阳黄汤”的最佳产地,还入选“全国最美三十座茶园”,环山公路直通山头,乡民们靠着种植黄汤脱贫致富奔小康。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大山之变。聊上没几句,村民们总会提到“茶书记”:“多亏有了他,朝阳山才能大变样!”

  “茶书记”名叫郑元楚,现任朝阳社区党委书记。他和万亩荒山的故事,要从19年前说起。

  面对荒山

  想让村民过得好些

  朝阳山的穷,生在平阳、长在平阳的郑元楚从小就知道。小时候,哪家孩子不听话,长辈总会吓唬说:“再不乖,就把你送到朝阳山上吃苦去!”

  可真到了朝阳山,郑元楚还是惊呆了。2000年,大学刚毕业的郑元楚来到朝阳山工作,从老家鳌江镇出发,换了3趟车,又走4公里山路,花了整整3小时才到山上的办公点,“浑身是泥,鞋都磨破了。”那天的场景,一直留在他心中,“说实话,当时很失落,就想哭。”

  上山没多久,郑元楚发现农户晚上都不开灯,往来得多了他才知道:“村民爱面子,生怕客人看到桌上没菜,不好意思开灯。其实,他们也不舍得开灯,能省一分是一分。”

  城里人进了穷山窝,郑元楚也想过走,但眼前的贫穷、落后,却“像一根针扎在了心里”。贫困户571户、1826人——这两个数字,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人这一辈子,价值在哪里?”无数个夜晚,年轻的郑元楚躺在简陋的木板床上这样问自己,脑海中闪现的都是朝阳山的万亩荒山,以及村民们愁苦的面容。“让山里人过得好一点,自己也算办了件实事。”朴素的信念,让他决定留下来,给山乡带来一些改变。

  荒山脱贫,缺的是产业。朝阳山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一番调查后郑元楚发现,为了致富,村民们种过蔬菜、地瓜、毛竹,但除了自给自足,剩下的好不容易挑下山,也卖不了几个钱。一些脑子活络的村民也尝试过种茶,但效益不稳定。

  当时,省内很多山区乡发展茶产业,靠着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朝阳山海拔500多米、长年云雾缭绕,倒可以打造一个足以富民的茶产业。”这个念头划过脑海后,郑元楚跟着乡里的领导一起,到松阳、新昌以及福建安溪等茶叶盛产地调研取经,“出去才知道,我们茶叶的品质、规模跟不上别人。但凭着朝阳山的地理环境,茶产业大有可为。”

  “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朝阳山又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靠茶产业脱贫顺理成章。”这句话,成了之后几年郑元楚逢人就说的口头禅。

  茶农有事

  第一个就会想到他

  选定了方向,郑元楚开始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然而,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很多农户心存犹豫,不愿尝试种茶。

  为了动员农户,村干部开始带头种茶。原朝阳乡溪边村党支部书记黄加晓就是带头人之一,他主动加入乡里的立春合作社,拉着十几个农户建起铁观音基地,还办了溪边茶厂。然而,因为山高路远,茶贩不愿来,朝阳山上,茶叶产业一直不温不火。

  发展的机会,却悄然来临。2005年,水头镇通往朝阳山的道路开通,山上的茶叶生意瞬间活了起来。“茶贩们愿意来了,我们不用再跑出去找市场。”郑元楚说,这给山上的茶农们打了一剂“强心针”。红茶、绿茶、黄茶……在郑元楚的鼓励下,茶农们开始尝试种植各式各样的茶。

  2010年,朝阳山的种茶人钟维标,成功恢复古老的“平阳黄汤”制作工艺。随后,当地企业家来到山上,与钟维标共同创办了浙江子久文化有限公司,以平阳黄汤作为主打产品。古老技艺与现代营销共同推动下,产自朝阳山的平阳黄汤迅速在茶产业界崛起。

  品牌打响了,村民们坐不住了,纷纷投入到种茶行列。一时间,朝阳山上的茶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茶农们忙着创业,郑元楚更闲不下来了。厂房改建的土地审批、茶叶种植申报、茶树病虫害防治……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有事,茶农们第一个就找郑元楚。

  就这样,朝阳山的茶产业,逐渐成了当地的招牌,慢慢走向了全国:朝阳平阳黄汤多次在全国茶博会上荣获金奖;朝阳社区新联村荣获2016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村;朝阳天韵茶园获得“2016年全国最美茶园”称号;平阳黄汤茶博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截至2018年,朝阳山的茶园面积增加到约10000亩,年茶叶产量250吨,综合产值达6600万元;当地人均年收入也从2000年的1625元上升至15200元。

  今年3月,朝阳山举行了第一届茶旅文化节,6000多名游客慕名前来。“整个茶山都是人,场面盛大又空前。”郑元楚说。

  决心留下

  3次放弃下山机会

  从刚开始的农经员,到如今的社区党委书记,郑元楚在朝阳山上待了19年8个月。

  “就没想过调到山下工作,离家更近一点?”记者问。

  “在山上久了,有感情了,再说,最好的青春都留在山上了,还走啥?”面对记者的疑问,郑元楚愣了几秒,答了这一句,又停住了。

  这时,与他共事10多年的双峰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凯接过话:“其实,这些年郑书记有3次机会离开大山,他都放弃了。”

  2008年,平阳县财政局选调干部,会计出身的郑元楚被选中,当时朝阳山上正热火朝天地种茶,郑元楚硬生生拒绝了。3年后的2011年,朝阳乡撤并到水头镇,郑元楚可以选择到镇里工作,离家更近,但是那年平阳黄汤刚做出品牌,他选择留在了山上。2015年又一次岗位调整,郑元楚提出到山下的社区当书记,此时倒是镇里不同意了,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留在山上继续发展茶产业。郑元楚同意了,却向领导提了两个“条件”:每年为朝阳社区的茶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拓宽朝阳社区下山的灵内线路。

  “为什么提这两个要求?”

  “既然选择留,就为朝阳山的发展多争取一点。”郑元楚说。

  如今,漫步万亩茶园间,一行行茶树整齐排列,蔚为壮观;茶业培训基地、茶园景观游步道、帐篷酒店等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未来的朝阳山茶产业,有着像春茶一样美好的规划:发展茶旅融合的旅游经济模式,打造黄汤文化的探源圣地、茶乡风貌的体验领地、茶人养生的休闲高地。

  采访结束时,郑元楚提出到山上的帐篷酒店施工现场看看。出门前,社区干部陈家凯折了根毛竹竿递给他。见记者疑惑,干部们解释说,山上湿度大,郑元楚得了严重的风湿病,10多年了一直好不了,“每次他要上山,我们都给他折一根毛竹竿。”

编辑:纪明男(实习)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