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渔农业去“土味”向着现代化奔跑
2019-09-04 09:52:25
来源: 舟山日报 见习记者 沈晏 通讯员 胡圆圆

  盛夏,舟山阡陌纵横的田野上,绿意恣情舒展,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表层下,关键的跨越和革新正在发生。

  舟山,有着全省最低的1.67: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而全省最小的城市陆域面积上,却集聚了496家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1家省级以上渔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舟山市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8元,同比增长9.0%,其中经营净收入增长9.8%,涨幅居于首位。

  只有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舟山人深刻理解这个道理。着力“产业兴旺”,舟山市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加快绿色、高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科技创新强劲新引擎正发力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时节。

  8月26日下午,位于白泉的舟泉家庭农场门口,停满了私家车,游客、市民赶来购葡萄。“舟泉”种植的巨峰葡萄,甜度极高,曾获“浙江省十佳葡萄”。“多亏了物联网。 ”农场负责人姚青松道出高甜度的秘诀。他打开手机上的一款APP,兴致勃勃地说,“你看,我这76个大棚,温度、湿度、水分实时查看,随时能控制。 ”

  再点开“设备”功能,记者看到,每个大棚都有对应的卷膜操作选项。“以前卷膜靠人力,4个工人要花1个小时。现在自动卷膜,手机一按,2分钟搞定。 ”姚青松笑着说,特别是应对梅雨季极端的天气变化,大大减少损失。

  得益于农业智能化,舟泉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口感好、品质佳,打出了名气,圈粉北京、上海、江苏等外地客户。姚青松说,未来打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最佳耕种标准,改变靠经验种植农产品的传统方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产业要想“跑得快”,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无独有偶,智能化养鱼渐成趋势。

  今年6月,大型智能深水网箱“嵊海一号”在嵊泗花鸟岛投放,通过微波点对点定向传输信号,让控制更准确,提升养殖产业深水抗风浪水平。

  养殖过程中,通过水下24路监视系统和4个水质监测点,随时观察喂食和水质情况,实现对渔场主体升降、饵料投放、疾病控制干预、水质监测等远程操控。

  目前,“嵊海一号”作为“智慧海洋”舟山群岛区域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库”。

  做优做精传统农产品正当时

  实现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渔农业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普陀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文平深有体会。早在1996年,他就见证了公司的“生态茶园”试点建设。“做精就是追求品质,首先是绿色的生长环境,再次是专业的技术。 ”林文平说。

  1999年到2000年,该公司先后拿到了国内国际的有机食品认证,把有机茶推向市场、出口国外。“有机茶生产,不能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 ”林文平告诉记者,虽然生产成本翻了一倍,但以品质赢得市场,才是企业生存之道。目前,该公司有机茶出口占比50%。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舟山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吸引越来越多的渔农业企业投身“绿色发展”潮流。目前,15个市级以上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启动创建,普陀区、岱山县列入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放心菜园、生态茶园、精品果园、绿色粮油基地共1.3万亩。

  发展往往环环相扣。建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舟山市服务优质渔农业企业,在抱团发展中,加速壮大产业经济的妙招。

  定海区推出了“定海山”农产品公共品牌,目前印有该品牌优质农产品标志及水果商标的有杨梅、柑桔、香柚、火龙果、草莓、枇杷、西瓜等10个品种,二十余个相关企业与该品牌相结合。

  互联网的传递及服务,让“农香”飘得更远。由市农业农村局、渔农合联等联合打造的电商平台“海山农汇”,通过建立线上商城与线下体验中心的方式,为全市名特优产品、采摘基地、精品民宿等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名特优农产品销售“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促发展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激烈,让一部分村民,想过上好日子不容易。

  近年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舟山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全民致富带来了新动能。

  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业为主导,发展多业态、多功能,让村民多元化增收。定海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这样的典型。

  “一村一带两基地”的布局下,定海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马岙、干石览、小沙东部为打造范围,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远洋渔业。 2017年建园以来,已累计投入5.6亿元,带富一方百姓。

  “水稻、西瓜种了十多年,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 ”为销路发愁的马岙农户孙舟恩,借力园区建设,开始摸索转型。今年4月,“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开业,在200余亩农地的基础上,新设了室内研学课堂。

  通过“采摘+科普”,吸引幼儿园主动合作,开展亲子研学,孙舟恩的生意红火了起来。半年来,该基地接待游客逾500人次。“想把手工劳动课堂搬进基地,正在谈。 ”孙舟恩信心十足。

  将目光看向岱山,曾经风光的传统盐业,已成了低产能行业。当地盐民收入低,且老龄化严重,就在他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占地7000余亩的岱西火箭盐场区域集中垦造耕地项目照亮了前路。

  把低产盐田垦造成为农业用地,这座岱山最大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将在海边拔起。“养殖、科普、住宿、餐饮等功能丰富,盐文化将传承在农业体验里。 ”舟山市集中垦造耕地岱山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殷光涛介绍说。

  既坚持发展传统渔农产业,又转型升级开发新生业态,传统与现代无缝交融,让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广。

标签:舟山;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绿色发展;渔农业;有机茶;绿意
编辑:纪明男(实习)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舟山  正文

传统渔农业去“土味”向着现代化奔跑
2019-09-04 09:52:25 来源: 舟山日报 见习记者 沈晏 通讯员 胡圆圆

  盛夏,舟山阡陌纵横的田野上,绿意恣情舒展,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表层下,关键的跨越和革新正在发生。

  舟山,有着全省最低的1.67: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而全省最小的城市陆域面积上,却集聚了496家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1家省级以上渔农业龙头企业。今年上半年,舟山市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8元,同比增长9.0%,其中经营净收入增长9.8%,涨幅居于首位。

  只有做大做强乡村产业,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舟山人深刻理解这个道理。着力“产业兴旺”,舟山市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加快绿色、高效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

  科技创新强劲新引擎正发力

  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时节。

  8月26日下午,位于白泉的舟泉家庭农场门口,停满了私家车,游客、市民赶来购葡萄。“舟泉”种植的巨峰葡萄,甜度极高,曾获“浙江省十佳葡萄”。“多亏了物联网。 ”农场负责人姚青松道出高甜度的秘诀。他打开手机上的一款APP,兴致勃勃地说,“你看,我这76个大棚,温度、湿度、水分实时查看,随时能控制。 ”

  再点开“设备”功能,记者看到,每个大棚都有对应的卷膜操作选项。“以前卷膜靠人力,4个工人要花1个小时。现在自动卷膜,手机一按,2分钟搞定。 ”姚青松笑着说,特别是应对梅雨季极端的天气变化,大大减少损失。

  得益于农业智能化,舟泉家庭农场的农产品口感好、品质佳,打出了名气,圈粉北京、上海、江苏等外地客户。姚青松说,未来打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最佳耕种标准,改变靠经验种植农产品的传统方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产业要想“跑得快”,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无独有偶,智能化养鱼渐成趋势。

  今年6月,大型智能深水网箱“嵊海一号”在嵊泗花鸟岛投放,通过微波点对点定向传输信号,让控制更准确,提升养殖产业深水抗风浪水平。

  养殖过程中,通过水下24路监视系统和4个水质监测点,随时观察喂食和水质情况,实现对渔场主体升降、饵料投放、疾病控制干预、水质监测等远程操控。

  目前,“嵊海一号”作为“智慧海洋”舟山群岛区域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发改委“重大建设项目库”。

  做优做精传统农产品正当时

  实现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渔农业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普陀特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文平深有体会。早在1996年,他就见证了公司的“生态茶园”试点建设。“做精就是追求品质,首先是绿色的生长环境,再次是专业的技术。 ”林文平说。

  1999年到2000年,该公司先后拿到了国内国际的有机食品认证,把有机茶推向市场、出口国外。“有机茶生产,不能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肥料、农药、除草剂。 ”林文平告诉记者,虽然生产成本翻了一倍,但以品质赢得市场,才是企业生存之道。目前,该公司有机茶出口占比50%。

  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舟山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吸引越来越多的渔农业企业投身“绿色发展”潮流。目前,15个市级以上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启动创建,普陀区、岱山县列入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到2020年,全市将建成放心菜园、生态茶园、精品果园、绿色粮油基地共1.3万亩。

  发展往往环环相扣。建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舟山市服务优质渔农业企业,在抱团发展中,加速壮大产业经济的妙招。

  定海区推出了“定海山”农产品公共品牌,目前印有该品牌优质农产品标志及水果商标的有杨梅、柑桔、香柚、火龙果、草莓、枇杷、西瓜等10个品种,二十余个相关企业与该品牌相结合。

  互联网的传递及服务,让“农香”飘得更远。由市农业农村局、渔农合联等联合打造的电商平台“海山农汇”,通过建立线上商城与线下体验中心的方式,为全市名特优产品、采摘基地、精品民宿等提供服务,有效解决了名特优农产品销售“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促发展

  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激烈,让一部分村民,想过上好日子不容易。

  近年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舟山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全民致富带来了新动能。

  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业为主导,发展多业态、多功能,让村民多元化增收。定海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就是这样的典型。

  “一村一带两基地”的布局下,定海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以马岙、干石览、小沙东部为打造范围,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远洋渔业。 2017年建园以来,已累计投入5.6亿元,带富一方百姓。

  “水稻、西瓜种了十多年,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 ”为销路发愁的马岙农户孙舟恩,借力园区建设,开始摸索转型。今年4月,“心亲侬研学教育基地”开业,在200余亩农地的基础上,新设了室内研学课堂。

  通过“采摘+科普”,吸引幼儿园主动合作,开展亲子研学,孙舟恩的生意红火了起来。半年来,该基地接待游客逾500人次。“想把手工劳动课堂搬进基地,正在谈。 ”孙舟恩信心十足。

  将目光看向岱山,曾经风光的传统盐业,已成了低产能行业。当地盐民收入低,且老龄化严重,就在他们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占地7000余亩的岱西火箭盐场区域集中垦造耕地项目照亮了前路。

  把低产盐田垦造成为农业用地,这座岱山最大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将在海边拔起。“养殖、科普、住宿、餐饮等功能丰富,盐文化将传承在农业体验里。 ”舟山市集中垦造耕地岱山项目指挥部副总指挥殷光涛介绍说。

  既坚持发展传统渔农产业,又转型升级开发新生业态,传统与现代无缝交融,让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广。

标签: 舟山;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园区;绿色发展;渔农业;有机茶;绿意
编辑: 纪明男(实习)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