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两山”转化全国样板 绿色风景“浙丽”独好
2019-09-04 08:56:32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阮春生

  放眼全国,一座城市,既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又保持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良好势头,浙江丽水首屈一指!

  据生态环境部最近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丽水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均排名第八,成为全国唯一的 “双十佳”城市。

  省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丽水市生产总值增长8.8%,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实现8%以上增长,增幅连续3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秀山丽水,绿色发展,“浙丽”独好!

  生态底线全力守护

  生态,在丽水,既是底线,更是红线。

  8月10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丽水风雨交加。当基层干群在抗击台风的时刻,环保执法人员也是冲锋一线,巡查环境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

  夜深人静之时,当缙云生态环境分局的工作人员巡查到一家防盗门企业时,发现生产车间未进行生产,但污水处理区域发现有灯光。经现场察看,执法人员发现公司将未经处理的含磷废水直接排放至污水管,最终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胆敢借着台风的掩护“偷排”,必须严惩!目前,环境部门已立案,后期案件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置,无良企业主和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严惩。

  “破坏环境的发展弯路,丽水也曾走过。”市生态环境局原总工程师蔡瑢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厂污染一条河”的情况非常普遍,辖区内的瓯江流域、松阴溪自上向下,都是造纸厂。

  “可以说是壮士断腕护绿水!”蔡瑢说,自本世纪初以来,沿河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尤其是2006年以来,丽水践行“尤为如此”的嘱托要求,创建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区,近三年更是整治了3200多家“低小散”企业,每年减少重污染、高能耗工业产值100多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省里取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指标考核之后,丽水更是专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提出“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目前,全市75.66%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优先保护区,并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环境资源审判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蒋卫宇介绍,自2018年起,丽水两级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加大环境资源审判保障力度,全力推进绿色司法。

  去年8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在丽水出席一个国际研讨会时,盛赞丽水“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8月28日,迄今为止丽水引进的最大外商独资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肖特玻管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这也是肖特公司时隔8年之后,再度把重要战略项目布局在缙云。丽缙产业园负责人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投资环境,让这一全球特种玻璃技术领先集团钟情丽水!

  生态经济活力四射

  7月25日,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推进会在丽水召开,引发省内外瞩目。

  在这个会上,与会领导、嘉宾盛赞丽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示范,同时希望丽水聚焦试点任务,确保在2020年底前形成一批在全国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美好生态成为“经济要素”,正是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向。

  2014年9月,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问世。在政府背书与营销推动下,“山货”迈出“山门”, 到今年6月底累计销售额达179.28亿元,产品溢价率平均超30%。

  继“丽水山耕”成功运营后,“丽水山居”集体商标今年上半年也注册下来。这也是浙江省首个地级市农家乐民宿区域公共品牌。

  南山湖自然村,地处云和县赤石乡垟田村海拔600多米的高山,远离尘嚣,富有诗意。近年来村民悉数外出创业谋生,只剩3位村民留守,百亩良田抛荒,泥瓦房濒临倒塌。

  来自斯洛伐克的中国“洋媳妇”陈玛丽,第一次来到南山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她当即决定在南山湖投资开一家“洋家乐”。2017年3月,陈玛丽租下5幢农房用于打造别具一格的精品民宿,让几近荒芜的小山村迈向复兴之路。

  “‘丽水山居’品牌提升了民宿经济的附加值。”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农家乐民宿已有4418家,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0%。

  生态无价,生态也“有价”。2017年,丽水邀请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生态中心的专家,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可度量。继2018年公布全市GEP为4672.89亿元后,今年5月又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发布了全国首个村级GEP核算报告。

  撬动沉睡资源,生态产品兑换市场价值。从2006年开始,丽水开展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市金融办主任潘碧武说,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和总量一直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份额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

  此后,涉及更多领域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席卷丽水,持续推进的改革,田、地、林等12类山村资源被盘活,为丽水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05元。

  “红绿”融合谱写新篇

  7月30日,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决定》,部署进一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工作,从而让红色精神永放时代光芒,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一夜春风至,繁花竞相开。自今年2月份市委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以来,全市党员干部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投身“两山”创新实践,奏响“红绿”融合凯歌。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光芒,映在绿水青山间。王村口镇位于遂昌县西南部。1935年,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创建了以王村口为领导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革命故事。

  借助干部培训经济红火契机,王村口镇启动 “1935文旅街区”项目,统一规划改造古镇街区,复原红军入驻王村口时的历史风貌。目前,独门佳酿、红军大凉茶、宏济照相馆等30余家特色小店已入驻,红色古街,再现热闹。

  做了35年竹制品的村民叶怡长说,去年6月把店面搬到了古街,每个月能多挣1500多元!镇党委书记斯科介绍,“红绿”融合不仅让古镇焕发生机,也让老百姓走上了致富新路。2018年,镇区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69万元。

  “红绿”融合的新机遇,让年轻人又回来了。原本在广西梧州经商的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人严海俊,去年6月回到阔别10多年的家乡,开了一家名叫“住龙往事”的乡村酒吧。

  29岁的叶志军,也将在外省的蛋糕店交给小伙伴打理,今年5月回到住龙镇上,在老街区租赁了一间闲置仓库,开出了全镇第一家蛋糕奶茶店。

  这样的“红绿”融合实践,在丽水比比皆是。而在这些案例的背后,则是丽水市委、市政府在“红绿”融合发展路上的创新推动。

  8月下旬,丽水发布全国首个《“红绿”融合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梳理谋划了革命遗存保护展示、红色村镇提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旅游发展精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等五大工程,共76个项目,总投资373亿元。

  以“绿”为底色、“红”为本色的丽水,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迈出了“两山”转化的新脚步,唱响了绿色发展与示范的新篇章!

标签:丽水;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生态;融合;底线;革命;生态产品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丽水  正文

担当“两山”转化全国样板 绿色风景“浙丽”独好
2019-09-04 08:56:32 来源: 丽水日报 记者 阮春生

  放眼全国,一座城市,既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又保持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良好势头,浙江丽水首屈一指!

  据生态环境部最近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丽水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在全国168个城市中均排名第八,成为全国唯一的 “双十佳”城市。

  省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丽水市生产总值增长8.8%,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连续6个季度实现8%以上增长,增幅连续3个季度保持全省第一!

  秀山丽水,绿色发展,“浙丽”独好!

  生态底线全力守护

  生态,在丽水,既是底线,更是红线。

  8月10日,受台风“利奇马”影响,丽水风雨交加。当基层干群在抗击台风的时刻,环保执法人员也是冲锋一线,巡查环境违法行为的蛛丝马迹。

  夜深人静之时,当缙云生态环境分局的工作人员巡查到一家防盗门企业时,发现生产车间未进行生产,但污水处理区域发现有灯光。经现场察看,执法人员发现公司将未经处理的含磷废水直接排放至污水管,最终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

  胆敢借着台风的掩护“偷排”,必须严惩!目前,环境部门已立案,后期案件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置,无良企业主和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严惩。

  “破坏环境的发展弯路,丽水也曾走过。”市生态环境局原总工程师蔡瑢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厂污染一条河”的情况非常普遍,辖区内的瓯江流域、松阴溪自上向下,都是造纸厂。

  “可以说是壮士断腕护绿水!”蔡瑢说,自本世纪初以来,沿河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尤其是2006年以来,丽水践行“尤为如此”的嘱托要求,创建全国首个生态示范区,近三年更是整治了3200多家“低小散”企业,每年减少重污染、高能耗工业产值100多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省里取消对丽水的GDP和工业总产值指标考核之后,丽水更是专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提出“园区外基本无工业、园区内基本无非生态工业”。目前,全市75.66%的区域列为限制工业进入的优先保护区,并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

  “环境资源审判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蒋卫宇介绍,自2018年起,丽水两级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加大环境资源审判保障力度,全力推进绿色司法。

  去年8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在丽水出席一个国际研讨会时,盛赞丽水“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8月28日,迄今为止丽水引进的最大外商独资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肖特玻管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这也是肖特公司时隔8年之后,再度把重要战略项目布局在缙云。丽缙产业园负责人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投资环境,让这一全球特种玻璃技术领先集团钟情丽水!

  生态经济活力四射

  7月25日,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推进会在丽水召开,引发省内外瞩目。

  在这个会上,与会领导、嘉宾盛赞丽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示范,同时希望丽水聚焦试点任务,确保在2020年底前形成一批在全国可示范、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美好生态成为“经济要素”,正是丽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方向。

  2014年9月,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问世。在政府背书与营销推动下,“山货”迈出“山门”, 到今年6月底累计销售额达179.28亿元,产品溢价率平均超30%。

  继“丽水山耕”成功运营后,“丽水山居”集体商标今年上半年也注册下来。这也是浙江省首个地级市农家乐民宿区域公共品牌。

  南山湖自然村,地处云和县赤石乡垟田村海拔600多米的高山,远离尘嚣,富有诗意。近年来村民悉数外出创业谋生,只剩3位村民留守,百亩良田抛荒,泥瓦房濒临倒塌。

  来自斯洛伐克的中国“洋媳妇”陈玛丽,第一次来到南山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她当即决定在南山湖投资开一家“洋家乐”。2017年3月,陈玛丽租下5幢农房用于打造别具一格的精品民宿,让几近荒芜的小山村迈向复兴之路。

  “‘丽水山居’品牌提升了民宿经济的附加值。”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市农家乐民宿已有4418家,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20%。

  生态无价,生态也“有价”。2017年,丽水邀请国家发改委、中科院生态中心的专家,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研究,实现生态资产保值增值可度量。继2018年公布全市GEP为4672.89亿元后,今年5月又在遂昌县大柘镇大田村发布了全国首个村级GEP核算报告。

  撬动沉睡资源,生态产品兑换市场价值。从2006年开始,丽水开展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市金融办主任潘碧武说,丽水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和总量一直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份额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

  此后,涉及更多领域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席卷丽水,持续推进的改革,田、地、林等12类山村资源被盘活,为丽水农民带来稳定的收入。2018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922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05元。

  “红绿”融合谱写新篇

  7月30日,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决定》,部署进一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工作,从而让红色精神永放时代光芒,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

  一夜春风至,繁花竞相开。自今年2月份市委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以来,全市党员干部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投身“两山”创新实践,奏响“红绿”融合凯歌。

  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光芒,映在绿水青山间。王村口镇位于遂昌县西南部。1935年,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创建了以王村口为领导中心的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留下了众多革命遗址和革命故事。

  借助干部培训经济红火契机,王村口镇启动 “1935文旅街区”项目,统一规划改造古镇街区,复原红军入驻王村口时的历史风貌。目前,独门佳酿、红军大凉茶、宏济照相馆等30余家特色小店已入驻,红色古街,再现热闹。

  做了35年竹制品的村民叶怡长说,去年6月把店面搬到了古街,每个月能多挣1500多元!镇党委书记斯科介绍,“红绿”融合不仅让古镇焕发生机,也让老百姓走上了致富新路。2018年,镇区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69万元。

  “红绿”融合的新机遇,让年轻人又回来了。原本在广西梧州经商的龙泉市住龙镇住溪村人严海俊,去年6月回到阔别10多年的家乡,开了一家名叫“住龙往事”的乡村酒吧。

  29岁的叶志军,也将在外省的蛋糕店交给小伙伴打理,今年5月回到住龙镇上,在老街区租赁了一间闲置仓库,开出了全镇第一家蛋糕奶茶店。

  这样的“红绿”融合实践,在丽水比比皆是。而在这些案例的背后,则是丽水市委、市政府在“红绿”融合发展路上的创新推动。

  8月下旬,丽水发布全国首个《“红绿”融合发展规划》。在《规划》中,梳理谋划了革命遗存保护展示、红色村镇提升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红色旅游发展精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等五大工程,共76个项目,总投资373亿元。

  以“绿”为底色、“红”为本色的丽水,在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期和窗口期,迈出了“两山”转化的新脚步,唱响了绿色发展与示范的新篇章!

标签: 丽水;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生态;融合;底线;革命;生态产品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