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舟山  正文

沈家门夜排档:如何从小摊生意做成闻名遐迩品牌?
2018-11-09 08:41:01 来源: 舟山晚报 朱蔚

  浙江在线记者 何伊伲 摄 资料图

  28年前,25岁的桃花姑娘王海芬还在沈家门开羊毛衫小店,邻家大姐打算到滨港路上开夜排档,喊她一起。当时王海芬怀抱刚满6个月的儿子,有些犹豫。

  20年前,喜欢烧菜的孔要武不顾妈妈的阻止,执意在滨港路上开起了夜排档。

  一晃经年,两人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仍与夜排档有解不开的缘分。

  上个世纪,夜排档搭“篷布”起家

  上世纪80年代末,沈家门夜排档已有40余家,都是手推车出摊,各自搭篷,煤球炉生火。摊位费按天算,混个脸熟的,3块钱一天即可。红蓝相间的篷布,一度成为那个年代夜排档的特有标识。

  夏天热起来,干脆不搭篷,王海芬还记得,经常是突如其来一场雷阵雨,“哗啦啦”淋下来,桌台饭菜都来不及撤。

  晚上收工,所有的家什一股脑儿搁手推车上无处“藏身”,露天晾在对面的小弄。王海芬第二天急着出摊,但支篷子的杆子三天两头不翼而飞。

  当时来夜排档吃饭的大都是渔民,不吃海鲜,对排骨芋艿、大肠尖椒、排骨土豆等家常菜情有独钟。

  游客渐渐成夜排档主要食客

  浙江在线记者 何伊伲 摄 资料图

  夜排档不亚于一个小江湖,王海芬经营夜排档的那些年,来的人物三教九流:要饭的、擦鞋的、卖花的、算命的、拉二胡的、唱歌的……客人喝点酒,情绪上来一言不合就开打。

  王海芬也历经让人绝望的非典时期,夜夜没有食客,苦撑了半年。她回忆,“有些夜排档从那时候开始做不下去了。 ”

  王海芬记得第一届沙雕节后,夜排档慢慢规整起来。食客从原先的渔民渐渐被各地游客所替代。舟山本地人也开始带着外地客人落座夜排档,吹着海风,吃着海鲜,体会舟山独有的渔港风情。

  到了2010年,夜排档摊位统一规划,铝板包装的橘黄主题色的卡通小屋闪亮登场。管道煤气进户,污水进管网,冬天还配备了燃气取暖器。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2010年装点一新的夜排档

  经营户用上了“新式武器”

  怎么能让自家排档在一众排档中脱颖而出,王海芬开始在菜式上动脑筋。自家排档的牡蛎煎蛋和油煎带鱼,在10年前的海鲜文化节上,经受住全国各地评委的苛刻味蕾,喜获第一名,还得了5000元奖金。她们家的鲳鱼粉丝和椒盐虾虫孱还上了书。

  王海芬家排档保持了九年的26号,也被更多人知晓。早两年,王海芬还用上了“新式武器”,付款时用支付宝、微信扫一扫,非常方便。

  互联网的甜头,36号摊位的孔要武也尝到了。美团上线时,她把自家的排档也上了架。口碑是一点一点攒下来的,她说曾经有个定海的小伙子点评:客气得像妈妈一样。

  方便与客人交流,手机升到256G

  真心实意待客,客人也会真诚回馈。看美团上一条一条好评,孔要武说,“比数钱更有意思。”

  孔要武的微信上还加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客人,多年下来俨然成了老朋友。客人过来,必到孔要武排档报到,还会带上礼物。孔要武也热情地帮他们安排好吃饭、KTV、宾馆,回去时不忘让他们带上舟山特产。

  与客人保持联系交流,手机是个功臣。原先64G的手机用着老是要卡,孔要武索性升级到256G。

  算下时间,孔要武经营夜排档也有20个年头。如今,夜排档统一规范后,除硬件“鸟枪换炮”,制度也更加严明,对出摊时间、收摊时间、菜品售价有了统一规定,还统一采用扣分亮牌制,三张黄牌抵一张红牌,累积三张红牌就会失去经营资格。“整体规范化管理,对每一位经营户都有好处,希望沈家门夜排档今后能越来越好!” 孔要武说。

标签: 王海;家门;篷布;手机;食客;客人;浙江;羊毛衫;经营户;邻家
编辑: 郑胜颖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