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作为“两个健康”先行区的温州,该如何担起历史使命顺势而为,打造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新高地?昨天上午,温州高新区(龙湾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暨“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高峰论坛在温州浙南云谷召开,与会的专家和领导们纷纷为温州发展“问诊把脉,开出药方”。
温州发展需要什么条件?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于新东说:“政府要做好制度构建,服务好创新性企业、创新市场和创新氛围的构建,通过深化落实最多跑一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政策,撬动各领域全方面改革,挖掘市场新动能,激发民间创造活力,营造浓厚的营商环境。”
“温州民营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创业层级较低,同时存在民营资本投资动力不足和企业人才缺乏的劣势。”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合伙人、副总监徐苏涛深入剖析了温州的发展难题后说:“在现行新规律、新要求下,温州要积极探索民营体制机制创新新模式,推动一区五园协同发展,培育新型产业集群,通过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打造爆发成长企业梯队,推动民营经济‘二次腾飞’。”
温州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科技部火炬中心原副主任,盛景网联合伙人、首席战略顾问杨跃承谈到,在新经济背景下催生了诸如小米等新型企业形态,这些企业利用创新、品牌热度、用户群、电商平台、供应链等优势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同时依托政策支撑,资金、人才等集聚资源优势,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小微企业孵化服务生态。温州的发展需要学习这些创新模式,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培育创新创业主体、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来吸引集聚高端人才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用创新生态治理体系去应对变革时代,推动温州先行区发展。
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执行副秘书长程瑞华则认为,军民融合产业大有可为,尤其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是军民融合的重点。他谈到,这些年浙江省一直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对接模式,形成了政府搭台、军地互动、民企“唱戏”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在机器人、新材料和卫星导航等先进技术领域积累了相当的资本和技术;温州企业要积极参与其中,把握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机遇,抓住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布局优化、改革深化的契机,发挥自身民营经济的优势,加快推进我省军民融合产业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