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温州  正文

温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2018-11-20 10:05:37 来源: 温州日报 记者 郭乐燕

00300545808_a446e483.jpg

  苍南雅发果蔬专业合作社示范田,一排排钢制番茄大棚整齐美观。 资料图

  循着“温州改革”前行的轨迹,农民的创造,总是“春雷第一声”。

  早在2002年,温州市鹿城区洪殿村等9个村陆续启动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其中5个村完成了改制。但由于政策上并无一套详细的认定标准,改制后股东分红也伴随着纠纷不断,令其他村子不敢贸然跟进。

  村民们“眼红”分红,村干部又苦于找不到政策依据,这一两难的处境,因一张国家级“通行证”得以破冰。2011年,新一轮“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落户温州,瓯越大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大幕就此拉开,迅速激发出农村火一般的发展热情,这一民间自下而上的探索,很快转向了全域推进的新阶段。

  以此为契机,温州凭着勇开先河的创新精神,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机制创新,突出走好“确权、赋权、活权”关键三大步,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基本构建了清晰、完整的农村产权价值实现体系。从“先行先试”到“深层探索”,改革始终贯穿一条红线——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精准确权在阳光下晒集体家底

  前不久,平阳县青街乡十五亩村土地确权颁证公示结束,村民李信宝翻开刚到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看了又看:“有了这个证,家里散落的3亩地就有了‘身份证’,以后流转还是自种都没有顾虑了。”

  清产核资,明确谁有份,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场硬仗。目前,涉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入册上图”工作已进入尾声。截至10月底,我市已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并通过了省级综合验收,颁证率达94.5%。

  推动量大、面广的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从设想变为现实,温州主要把好摸底调查、勘测编绘和登记公示“三大关”。每宗地的土地权属,只有严格经过土地登记程序后,才能得到最后的确认。同时充分尊重事实和民意,对存有争议的土地,先解决争议再登记;对农户不配合确认的,则予以暂缓登记。

  有了新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土地成为农民手中的“活”资产,与此同时,推动村集体资产从“共同所有”转变为“按份共有”的股份化改造,也已迈开步子。要把集体经济产权,交到农民手中,并非易事:谁有份、怎么分、分了之后如何交易,一个个问题都需要农村改革试验区用实践来作答。

  经综合考虑,温州推行“宜宽不宜严、宜纳不宜排、宜配不宜补、宜简不宜繁”的集体资产量化对象确认总原则,实行“生不增、死不减、长不加、走不收”的静态管理,股权可继承、转让和赠与。并由温州中院制订了落实妇女权益保护的指导意见,最大程度地消除不公平隐患。

  在这一大框架下,集体资产雄厚的乐清股改探索走得有理有据。乐清市柳市镇有个“中国电器城”,这座“城”就建在长虹村。2012年2月,该村经数十次村民代表大会不厌其烦的讨论修改,最终确定的股权界定方案充分照顾到不同群体利益,得以一致通过。长虹村确定的总股数是3798股,每股股金达20万元。除村提留20%股权外,量化到户的共有3038.5股,股东2164人,6年来,村里年终每股分红3500元。

  目前,全市99.8%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股改,量化集体净资产170亿元,持股社员达690万人。股改最大的不同,就是让农民成为村集体的“股东”,对“家底”心里有本明白账,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不明晰、所有权被虚置等问题。

  充分赋权从固化走向流动

  如何激活农村中曾经沉睡和禁锢的资产?成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探路土地承包经营权“变现”,温州从完善适度规模经营与规范流转相促进的扶持机制入手,主要为农户提供“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两种方式。

  苍南县雅中村106名农户以68亩土地经营权入股“雅发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当地近3年种植,年平均收入乘以承包剩余年限折算每亩5000元,在租金保底之余,盈利后还享分红。这是产权制度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土地规范流转,各地又通过因地制宜的收益分配方式,挖掘土地经营权中潜在的“黄金”,让农户以经营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以土地入股,不仅让老百姓看到好处,也有助于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乐清市淡溪镇有序流转耕地面积达9417.5亩,占总面积79.3%,打造以铁皮石斛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根据农经报表统计,温州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128.5万亩,全市有土地入股的股份合作组织182家,土地入股户数4.61万户,入股面积4.12万亩。

  2014年,温州还启动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试点。在抵押方式上颇具灵活性,流入方对流转土地的经营权、承包户的经营权均能用于抵押。这一弹性的政策,令农户过去可抵押不动产少、贷款难等问题得到缓解。乐清市财富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247多亩的流转土地经营权作抵押,向当地银行贷款160万元,成为温州历史上最大一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鉴于村庄间差异显著,温州因地制宜推进村集体经济的股权赋权改革:在瓯海区开展股权质押试点,在乐清市长虹村、苍南县河底高村等经济强村开展股权内部流转交易试点,在鹿城区丰收村开展继承权试点,在洞头县大王殿村、泰顺县中宇村开展股权参与资本运营试点……“一村一策”的改革试验如同一把“多功能钥匙”,一个个“禁区”被悄然突破。目前,全市有稳定经营收入的村社累计股金分红14.7亿元,股权质押33宗1304万元,股权村内流转近100宗。

  现如今,“集体富才能共同富”已成为农村群众的共识,不少村都在探索股权增值的新途径。洞头县岙仔村1025名社员股东,创造性地以量化集体资产股份300万元组建资金互助会,明确互助资金用于本社社员海产养殖及捕捞、发展渔家乐等生产经营,3年利息收入120万元,实现股权增值40%。

  创新活权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过去,村民间集体经济股权交易分散进行,且不规范,容易滋生矛盾。身兼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双重身份,2012年底,温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最初将市属三个区的农村产权交易纳入一个“盘子”里。

  2014年,龙湾区永兴街道萼芳村物业使用权出租,标的为村委会大楼经营权,出租期限10年,成交价达800余万元,这是温州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的第一例交易。按照以前,这个村集体资产可能以500万元就成交了。

  首家“民字号”的农村产权服务中心同样诞生于温州,这被公认为一次意义深远的首创。2015年初,根据市委1号文件要求,拟在永嘉、苍南、平阳等三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由3家民营企业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活跃的民间资本,迅速点燃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温州式”开拓的“星星之火”。当年6月,由苍南金融超市服务有限公司承建苍南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注册资本100万元,创下民资参与筹建农村产权服务中心的先河。彼时的瓯江北岸,经永嘉县人民政府批准由民营企业温州市嘉诚拍卖有限公司获准承建,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于9月挂牌运营,成为国内首个引入民营资本承建的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

  由民资承建的试点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永嘉县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业务体系,去年还成功入驻淘宝资产处置平台“交易所”版块,试行了首单20套商铺农村集体产权网络公开竞价,为农村产权交易带来网络信息化运行新模式。前不久,永嘉县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永嘉民营资本参与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模式作为26条改革典型经验之一在全省推广。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先行探路中,2013年8月,我市出台的《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涉及农业农村的12类产权品种明确纳入交易范围,被认为是富有开拓性,值得借鉴推广的一个政策。从2014年成立至今,温州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已完成交易金额近60亿元,其中,以集体经营性资产交易与土地流转为主营业务。

  专家点评>>>

  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温州农村改革试验区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一重大政策提法为主线,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大胆探索,改革总体思路明确,确权-赋权-活权的改革路径清晰,逻辑主线严密。温州试验给人最深的感受一是以农民的诉求和期盼为导向,这就使改革有了无穷的力量源泉;二是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看准趋势主动进行改革;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采取“一村一策”,灵活应对不同地区的巨大差异。

  温州的具体做法其他地区不一定能复制,但以上三点,应该是温州经验的精髓,可适用于全国农村地区。

标签: 温州;农村产权;农村产权交易;专业合作社;土地经营权;苍南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