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温州  正文

温州围绕“三农”开启全新探索与实践 “六千六万”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2018-08-23 09:08:37 来源: 温州日报 记者 沙默

  编者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今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为此,温州市委市政府于今年3月23日正式出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18-2022)》的市委“一号”文件。《意见》明确以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重点,以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为抓手,全力推动“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高效生态开放的新农业,培育高素质有组织的新农民,建设高颜值和美的新农村。《意见》还明确了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即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环境明显改善、乡风文明充分彰显、基层治理和谐有序、农民收入大幅提升。

  如何实现既定的目标?温州正结合实际,不断做出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中。当然,前进过程,也面临许多需要及时调整的思路和需要破解的难题。从今天开始,温州乡村振兴办、温州市委农办(市农业局)在本报开设“乡村振兴·温州实践”专栏,集合各界力量,汇聚各方才智,为温州的乡村振兴开辟言路,为“三农”发展开启新路。

  敬请读者垂注!

0001.jpeg

  图为乐清市中运河—胜利塘河绿道。 蔡宽元 摄

  温州网讯 近日,在瑞安市湖岭镇呈店村,浙江逸墅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芳全拿到了14间农房(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证书。这一证书,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农房(宅基地)无法流转、抵押的现状,让“沉睡”的宅基地资源在今后被激活,社会资本“下乡通道”被打通,继而有效破解“千亿社会资本下乡、万家农业经营主体提质”行动的瓶颈制约,让我市的“六千六万”行动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我市“六千六万”行动纲领,即以“千亿社会资本下乡、万家农业经营主体提质”行动为抓手,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千个景区村庄创建、万亩美丽田园建设”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宜游新乡村建设;以“千家文化礼堂引领、万个家庭新风示范”行动为抓手,树立乡风文明新气象;以“千个村庄善治、万个网格治理”行动为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千村经济消薄防滑、万元农民收入新增”行动为抓手,全面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以“千里公路改造提升、万户农民异地搬迁”行动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这一乡村振兴行动的载体,获得了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肯定。

  政策“活血”培育乡村新业态

  每到周末节假日,瓯海区泽雅核心景区入口处的下庵村常常是游人如织。“之前苦于村集体资金不足没法启动,如今有了‘强村公司’,村集体有钱了,溪流整治、停车场项目就能上马。”村党支部书记林建丰告诉记者。

  林建丰所说的“强村公司”,来自于瓯海区实施“政策强村”打出的强村惠民组合拳。该区率全市之先成立了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导集体经济薄弱村入股“强村公司”,通过分红获得收益。这些收益并非强村富民治本之举,却能让很多贫困村、薄弱村获得“造血”能力。

  瓯海区的组合拳,还包括多种政策强村的模式,比如推行“跨域共建+多村联建+公司运行”模式,有效整合、盘活36个村的土地指标,加快村级物业经济发展;“村集体+公共平台+地产公司”模式,解决部分村二产指标无法落地的同时,帮助村集体掘取发展“第一桶金”。

  今年,我市编制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五年建设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就包括突出农村新型业态培育,重点培育农业特色强镇、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以及围绕农村闲置农房盘活等。

  全市谋划五年建设10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如今,今年计划建成的11条示范带已完成投资21.1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9.26%。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产业类项目方面,全市正全力推进186个产业类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48.6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58%,项目综合完成率57.15%。

  此外,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全市已有7个县(市、区)出台政策鼓励闲置农房发展民宿,落实民宿聚集村创建点11个,全市累计发展乡村民宿924家,新增精品民宿59家。围绕休闲旅游品质工程建设,我市已推出特色旅游休闲小镇、产旅融合发展项目等项目近100个,新增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创建单位4家,全市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总数已达到16家。

  环境提升催生乡村新景观

  前不久,洞头区东屏街道举行“美丽村约园丁制”启动仪式,引导村民参与当地环境卫生建设和花园村庄养护,从而有效破解花园村庄后续养护难题。

  据悉,所谓“园丁制”,是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引导农户订立1至3个力所能及的承诺约定作为每年创建项目,并明确实施时间,实现绿化养护落在人上、村庄建设落在户上;同时,实行“工作派单+项目认领+积分兑换”制度,配套设置积分站、积分兑换超市。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绿化美化活动78场。在此基础上,设置美丽村约园丁制公开榜,对巡查结果、积分情况进行公示,激发村民争优创先意识。目前已公示“红榜”509户,曝光“黑榜”108户。

  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是我市“六千六万”行动中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围绕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林相、美丽庭院等主要载体,推动农村各项环境有序提升。

  以美丽村庄建设为例,我市编制《温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量化分解19项具体工作任务和30个实施项目;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暨小城镇综合整治现场推进会,全市115个整治乡镇共安排整治项目2023个,投资额152.02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开工整治项目1949个。同时大力开展规划编制、卫生乡镇创建、“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治理、“低小散”问题企业整治专项行动。我市还组织开展“万亩美丽田园”建设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美丽田园建设资金2275万元,清除田间垃圾3562吨,累计建成“美丽田园”5.05万亩,确定了18个省级“最美田园”培育点。

  文化兴盛引领乡村新风尚

  位于瑞安市西部山区的林川镇溪坦村,因为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文化礼堂难度非常大。同时,溪坦又是“中国工艺品之乡”的重要基地,工艺品企业多,文化氛围浓厚。溪坦村村委会于是结对当地企业奥光动漫集团,将村里600平方米的宗祠和企业1200多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所,整合改造成集礼堂、学堂、展示厅等为一体的梅源文化礼堂。

  如今,瑞安市在进一步探索活用社会资本建设文化礼堂的路子,其经验做法,获得省有关领导的肯定。他们鼓励协会、公益组织等社会资本参与文化礼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活动项目开展,并将文化礼堂帮扶情况纳入文明单位、优秀民间社团评选等,发挥考核机制的“撬动效应”。此外,瑞安还设立文化礼堂基金会,通过村民众筹、乡贤自助、企业赞助等模式筹措资金,用于文化礼堂“建管用育”。

  乡风文明是提升乡村“软实力”的措施之一。截至目前,我市新增文化礼堂309个,已经累计建成1485个,还建成乡镇、县级文化礼堂联盟80多个。

  在硬件建设之外,我市组织开展“万户家庭新风示范”工作,共评选了8038户“星级文明示范户”;组织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培树全国五好家庭4户、全国最美家庭4户,浙江省年度最美家庭10户、季度最美家庭10户,市级最美家庭50户。同时,持续开展乡风评议,坚持“一月一主题一评议”。印发《温州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工作方案》,做好乡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探索“浙南民居”风貌建设,推动农村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播。


标签: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行动;礼堂;农业农村;社会资本;最美家庭;文化;田园
编辑: 江小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