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庵村位于泽雅核心景区入口处,可谓景区的门面。今年,该村已开建多个项目改善村容村貌,以便更好地借助景区资源,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这些项目酝酿已久,之前苦于村集体资金不足,迟迟无法开展,如今多亏了‘强村公司’等系列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举措,村集体有钱了,这些项目都上马了。”瓯海区泽雅镇下庵村党支部书记林建丰说。
两年分红十几万元,“不敢想”项目终付诸实施
瓯海区共有251个行政村。2016年初,该区尚有集体经济薄弱村103个,泽雅镇81个行政村中有76个名列其中,包括下庵村。
当年,瓯海区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十条帮扶政策》等,还率全市之先成立了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入股“强村公司”,通过分红获得收益。
前年和去年,下庵村分别从“强村公司”分红5万元和6万元。
去年9月,下庵村启动溪流整治项目,区财政承担80%资金,村里只需承担两成。“项目总预算56万元,村里差不多要投入11万多元,刚好用上近两年的分红。”林建丰说,如果没有“强村”政策,这样的项目放在以前,村里想都不敢想。这两年下庵村的自建停车场租出了高价,村里全额承担了全村300多名村民的医疗保险。如今该村还计划申请3A级景区村庄,打算对村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和店铺招牌整体改造。
“扶上马”还须“强内功”,强村项目注入“空心村”
每年数万元分红,只能算是兜底性收益,并非强村富民治本之举。关键是通过有效手段,帮助薄弱村增强“造血”内生动力。正如“强村公司”负责人潘志坚所说,很多贫困村、薄弱村虽有资源禀赋,但缺项目启动“第一桶金”,必须靠外力“扶上马”,进而“强内功”,加速强村富民。
泽雅镇大石垟村坐拥龙井宫、十二盘岭、龙井自助旅游营地、金刚尖滑草场等资源,但经营性收入却长期为零,成了尴尬的“空心村”。这一情况在加入“强村公司”后也发生了改变。
去年9月,龙井自助旅游营地旁一处茶叶加工场被村里改建成乡村民宿服务中心,并被纳入区财政扶持项目之一。项目耗资200多万元,其中区财政支持100万元,各界捐资50万元,剩余的由村里投入。大石垟村两委没有犹豫,拿出入股“强村公司”的十几万元分红,再加上前几年村集体账户里的结余资金,终于把项目拿下。
“抓紧落实好项目,才能把旅游资源盘活。”大石垟村党支部书记林建通说,现在已有多个商家有意承包乡村民宿服务中心。等到该服务中心内部装修完成后,再和生态停车场、旅游营地驿站整体打包、市场运作,每年村集体收入至少还能增加10多万元,还能带动村民农副产品销售。
每村年收益至少5万元,“强村公司”帮薄弱村挣大钱
2016年10月,温州瓯海强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强村公司”总股本3000万元,其中瓯海农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资780万元、瓯海区老促会出资200万元、薄弱村共同出资2020万元。
根据协议,“强村公司”要保证每个股东村每年至少5万元分红收益。有了这笔收益,瓯海区当年就实现了经济薄弱村全体“摘帽”的目标。那么,“强村公司”是如何帮薄弱村挣钱的?
其实,“强村公司”能够参与的经营项目有很多,比如作为建设主体参与“美丽田园”菜农房建设项目等政府工程,并在建成后收取租金;作为代建单位参与城市农业公园建设,以及对泽雅等地的村集体资产整合提升的强村民宿项目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出资参与瓯海北林垟田园综合体建设,通过“招拍挂”取得工业园区产权,参与小微园建设和运营等。
除了参与建设,多元投资也是“强村公司”实现收益的途径之一。“强村公司”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资金融通、金融理财,未来还将布局农改房物业、绿化养护等传统涉农行业。
目前,“强村公司”还正在谋划投资一批条件成熟的、停车场、采石场、苗圃基地、道路绿化工程等优质经营项目。
光有分红收益还不够,政策红利如何惠及更多村?
记者走访发现,经营性收入较多或能够获得强村项目落户的村,大多有一定的资源禀赋,通过闲置村集体资产改扩建,以出租资产获得经营性收入,搭上致富便车。反之,往往就是受地域、资源环境等因素限制,发展潜力不足的村庄。
泽雅镇大川村几乎没有平地,且地理位置偏僻,先天不足让村子发展较为滞缓。前几年,一个很好的旅游项目打算落在大川村,连设计图纸都有了,就是因为大川村交通极为不便,项目不得不搁浅。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崇光希望,“强村公司”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大川村早日实现致富。
如何让政策红利尽可能多地惠及经济薄弱村?泽雅镇经济发展办有关人士认为,制定“强村公司”退出机制,或许值得考虑。“未来,落实了强村项目的村庄,能够实现‘自体造血’,就可以退股,让分红收益更多地让利给其他村。”
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则认为,以“强村公司”为代表的合作经营扶贫模式,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探索。如果“薄弱村”想要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尝试多村联建、集资入股等多种“量体裁衣”的抱团发展模式,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强村”举措频现,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0.99亿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报告也指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计划,统筹推进质量绿色兴农、全民创业创富等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目前,类似“强村公司”这样的“强村”举措在温州各地蓬勃发展。鹿城区山福镇32个村,村均投资50万元注册成立“强村公司”,定向摘牌取得沙头工业园区13.1亩地,建设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用于出租,实现村均年租金分红5万元。
平阳县联合50个偏远薄弱村成立富村公司,由县财政出资2000万元、村自筹1000万元入股小微园公司,确保每村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
乐清市农合经济服务社将没有固定增收渠道或增收渠道单一的欠发达村吸收为社员,梳理出散落村里的机关事业单位优质资产184宗,将租赁权委托服务社管理,租金收益分红给社员。
文成县成立兴村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建立580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基金,各村自筹80万元入股,确保收入5万元,不足5万元的由基金分红予以补充。
各地的好做法为温州的扶贫削薄工作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截至去年底,我市全面消除1707个薄弱村,其中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村有1529个。全市新增经营性项目3339个。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0.99亿元,增速达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