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江两岸,长潭湖畔,秋高气爽,硕果满载。橘乡处处清风扑面,文明城市创建中发生的变化沁润人心。
黄岩区紧扣“文明城市、美好橘乡”主题,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后创建时代”长效机制,全力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创建脚步不曾停歇,文明新风久久吹拂。
民生焦点便是创建重点
“以前黄岩第一菜市场附近是出了名的‘堵’,现在人行道改造之后好了很多。”最近,家住县前小区的倪金标明显感觉到了小区附近交通状况的改善:原来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经过合用改造,机动车道由“双车道”变成“四车道”。
随着人口和车辆的增加,黄岩老城区的道路规划相对滞后,人们对于基础设施提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瞄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个个民生焦点被提上黄岩文明创建的“日程表”。该区施行了青年西路交通堵点整治改造工程、二环南路和横街路人行天桥、世纪大道双江人行地下通道工程等系列工程。目前,县前街东段道路提升改造和青年西路交通堵点整治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有效缓解了当地的交通状况。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的“短板”也在逐步补齐,黄岩东官河路,城区首座“智能公厕”于几个月前改造完成并向市民开放,整个公厕干净整洁,蹲坑能自动感应冲水,智能马桶具有自动冲水、座圈加温、暖风烘干、自动除臭等功能,每座洗手台前都设置了给皂机和烘手机,这些都给市民带来全新的体验。“每个厕位还配置了安保系统,老人小孩或残障人士在需要帮助时可按报警按钮呼救,设计真的很贴心。”市民洪峰说。
据黄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二科科长王晓盛介绍,今年该区将大力实施“公厕革命”,改造了15座老旧公厕,同时,还将新建10座公厕和2座大型综合性公厕,力争3年内新建88座美丽公厕。
为实现由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的全面落实,黄岩出台长效管理办法,全面提升长效管理水平和效能。该区完善两级联动督查工作机制,区四套班子领导常态化开展一线督查,区同创办成立3支专项督查组和1支应急联动组进行每日巡查,并不定期进行现场抽查。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同步成立巡查组,逐项查找不足,逐个解决问题,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人人都是创建主角
1月,文明城市守夜灯共享计划;2月,美丽街巷送春联活动;3月,学雷锋广场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不同形式的文明城市创建后时代志愿活动传递着同样的主题:爱与暖。
“小夜灯”为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点亮了温暖,让他们共享文明城市红利;广场志愿服务让更多的市民体会到了参与创建的乐趣;“玩具下乡总动员”则将城区幼儿园孩子捐赠的玩具,送到了西部山区孩子的手中……
今年3月,黄岩义工“家”启动了“文明志愿1小时”活动。200多天来,每周一至周六晚,总有三四十名志愿者集中,来做两个小时义工。城区13条主要街道,哪里有垃圾,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截至目前,单黄岩义工“家”已组织200多场、上万人次的志愿活动。文明志愿队伍也从2018年初的7000余人增加到8200余人。
文明无小事,小事见文明。在创建后时代,“出门五件事”已成为黄岩的一项全民行动。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总结提升出的“出门五件事”:“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公益节能”“关爱自然”,引领着社会新风尚。“我们以‘出门五件事’为统领,从每一个人、每一件小事、每一个小活动做起,抓细抓小抓实,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黄岩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9月,新前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护士章晶晶与七里村900多位老人的感人故事被广为传颂,一位普通的护士,七年如一日服务所在驻村的老人们,“我把他们当爸妈”,朴实的善举令人动容。
10月,“90后”刑警翁燕敏执着帮流浪者寻亲的义举也被更多人知晓,“我只想送他们回家。”朴素的心愿成全了40多户家庭的团圆。
也在这个月,黄岩西城街道锦江社区主任俞文飞火了,她扎根社区30年,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孝老敬老,美名远播,市委书记陈奕君也为其点赞。
“橘乡新事双月评”20年来一以贯之开展活动,挖掘并宣传了747个最美人物和事迹。
善行如潮,大爱涌动。正能量人物层出不穷的背后,折射着一座城市日渐丰盈的精神内核。一直以来,黄岩坚持把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学习宣传活动,以正能量引领新风尚,“爱心冰箱”“爱心小屋”等爱心系列载体,将一座城市的善意植入了更多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