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台州  正文

撬动全域旅游 助推乡村振兴 三门:打造红色金名片
2018-05-25 08:08:30 来源: 浙江在线 赵 静 杨 群 任 平 鲍雯霞

  浙江在线5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 静 杨 群 任 平 鲍雯霞)宁静祥和的小镇,一幢幢白色外墙、木式门窗、青瓦挑檐的仿清民居整齐排列,生活安宁幸福。巍巍山巅伫立着的亭旁起义纪念碑,远远望去像一把“刺破青天锷未残”的利剑,为后人破开迷障。

  90年前,威震浙江省内外的亭旁起义在三门爆发,全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这片土地诞生。90年后,亭旁起义精神——“赤胆忠诚、一心为民”,成为了亭旁甚至整个三门扬帆起航的风向标。

  在这里,红色是精神根脉,绿色是资源财富,三门县实施“红色+绿色”的空间叠加战略,举全县之力打造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集全民之智创建非遗主题小镇,撬动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使革命老区焕发勃勃生机。

  薪火传承 融合发展迎巨变

  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下,立于黄豹山顶的包定像格外耀眼,他目光如炬,昂首挺胸,瞬间点亮了到访者的红色记忆。

  1928年5月,受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影响,包定等共产党人领导发动亭旁起义,农民起义的枪声震惊了古老的山坳,也唤醒了沉默如火山的劳苦大众,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浙东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在这里建立。

  亭旁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浙江省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总方针,而组织发动的浙江省首次由党领导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农民武装起义,其开展游击战争,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尝试,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肯定,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

  而在1949年2月,亭旁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一举解放三门全境,这也使三门成为解放军渡江前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斗转星移,柳色秋风,红色文化不断扩展内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亭旁人民发扬“起义精神”,各村支部带领部分村民冒着冰雪严寒、翻山越岭到蛇蟠岛围垦造田2万多亩,年纯收入达1100万元,为当地建造了一座“绿色银行”。

  纵横百年的宏阔历史,赋予了“亭旁起义”精神直指时代人心的力量,那是一种“赤胆忠诚、一心为民”的精神信念。

  90年岁月如歌,90年赓续奋斗。昔日窘迫的亭旁已改变了容颜。而今的亭旁全力激活“红色基因”,用好用足“红色资源”,铆足劲儿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动老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比翼齐飞。

  山青青,水潺潺,松巍巍。

  漫步亭旁老街,一棵数人合抱的千年重阳木雄姿英发,凝视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巨变。

  门前小桥流水、种花植绿,一派“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古朴面貌,多家商铺开门招徕生意……曾经“脏乱差”的老街摇身一变成了“1928”街区。

  “从过去的农村面貌到如今的美丽街区,这里可谓是‘一日一变化’。我们感觉自己并非身处农村,像极了每天住在景区里。”目睹着亭旁的每日一变,土生土长的杨家村村民杨莲春难掩骄傲。

  “1928”街区是打造红色小镇“十个一”工程之一,总投资达2764万元,街区融入非遗文创、百工技艺、农特产品、红色党建等元素,成为三门县小城镇建设的标杆。

  除了红色文化,亭旁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张金名片。亭旁有2016年11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门祭冬,有以414米长度入选省级非遗项目的杨家板龙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6个、省级文保单位6处、姓氏宗祠达56所,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国家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非遗主题小镇。

  每逢冬至,亭旁镇杨家村锣鼓喧天,人头攒动,这场传统的祭冬仪式延续了700多年;节庆之日,远远就能听到从城隍庙传出的三门平调跌宕婉转的唱腔;周末,学校里、广场上,上鲍木偶戏、缠足苦、小蜜蜂等非遗项目争相上演……

  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非遗文化,该县以亭旁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走“红色+绿色”融合发展之路,以一条特色经典路线、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一条红色商业街区、一条红色休闲绿道、一套党性教育课程、一场理论研讨会、一本红色经典书籍、一部亭旁起义专题片、一批红色文创产品、一台包定主题话剧等“十个一”工程为抓手,让这片走过烽火岁月的红土地迎来了绿色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亭旁起义红色遗址群被列为省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台州唯一被命名的基地。

  红色为基 上下一心同发力

  在红色纪念广场旁,台州海防同知署古城墙拔地而起;在包定故居,原本陈旧的四合院已修缮完成,一幕幕历史场景在这个小院里被重新还原;初心广场散发着党性之光;万远山庄“变身”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包定话剧完成剧本创作,5月中旬揭幕首演……在这红色热土上,亭旁发动“红色引擎” ,构筑“红色高地”,齐心绘就更加美好的“亭旁画卷”。

  “十个一”工程已在5月份全面完工,为亭旁起义90周年献礼。这背后凝聚了整个三门多部门的努力和配合,干部们组建指挥部、认领“军令状”,充分发扬“5+2”“白+黑”“节假无休”精神,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用“狠劲”拼出了“加速度”。

  亭旁拼发展的“文化”,核心是“赤胆忠诚、一心为民”的起义精神,干部人人想着发展,人人投身发展。

  从顶层设计到基层一线,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共同发力。

  “要举全县之力建设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并把其与台州北部湾区、鲜甜三门的打造共同列为三门的‘三张名片’。”在今年三门县党代会上,三门县委主要领导掷地有声地表态。

  经过90年风吹雨打,不少革命旧址早已是断壁残垣,亟待修缮。小城镇整治、非遗街区建设等工程都需要投入一定资金。

  众志成城,三门县各部门纷纷行动:三门县交通部门结合“四好农村路”出资2000万元解决石岭线、狮白线等美丽公路及沿线党建元素布置资金;三门县农办安排山区经济补助500万元,并成功申请包家村省级历史文化重点村项目,省补700万元;三门县旅游局整合“两山经济”资金400万元,用于红色遗址修缮;三门县民政局申请省市民政项目补助360万元;三门县建设规划局补助集镇污水管网改造200万元。

  另外,三门县农林局、水利局等部门纷纷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中小河流整治等将资金和项目集中到亭旁。

  目前,红色教育基地各工程类项目累计筹集中央、省市县资金1.1亿元。依托小城镇一期项目2764万元,解决了“1928”街区、初心广场、宁和路外立面改造、市政工程及景观提升等项目的资金。三门农商银行开展“党建+金融”服务,新增授信1亿元,并在教育基地建设、薄弱村转化等方面给于利率优惠。

  除了筹集资金,不少部门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地参与建设当中。三门县风景旅游局、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民政局、县建设规划局、县文广新局、县档案局和亭旁镇共同完善位于任家村的亭旁起义第一枪旧址——任家大院被火烧的痕迹修复、保护性修缮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旧址——杨家村城隍庙、修缮以亭旁起义总指挥包定等烈士墓为核心的黄豹山区块等37个项目。

  三门县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总指挥——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到任后,迅速接过已安排援川的原组织部主要领导接力棒,亲自主抓,亲自指挥,每天一战报,每周一部署,每月一督评,整合各部门资源,日夜兼程,加班加点,按照预定节点有序推进。

  三门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委党校等部门多次赶赴杭州、嘉兴,成功申请到嘉兴学院南湖干部学院亭旁教学点、红船精神研究中心亭旁分中心、省委党校亭旁教学点等,编辑出版《浙江红旗第一飘》历史教材,编排审定教学内容,极大丰富了亭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内容。

  亭旁乡贤杨天瑶心系家乡,得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创建,积极参与,解决了宁和路与市心大道交叉路口建设项目500万元、杨家祠堂到白鹤殿段整治150万元的资金。

  为了做好红色文化和绿色旅游的结合文章,还成立专家顾问团、乡贤指导团、红色义工团、民俗演艺团、讲解团等,共同演绎亭旁红色旅游开发协奏曲。

  “随着各项工程顺利完工,‘追忆红色足迹’革命教育路线走点、红色景点讲解员培训、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纪录片拍摄、星空朗读等关于亭旁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也紧跟其上,在这片红土地上‘酝酿’着一场系列红色纪念活动,将借此进一步打响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金名片’。”三门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说。

  飘起一面旗,“红”了一个镇,而更红的是三门县党员干部致敬先烈、服务群众的赤诚之心。

  绿色为径

  乡村振兴奋向前

  从三门县城出发,沿亭旁溪逆流而上,一幢幢黑瓦白墙的复古民宿似点点繁星,嵌在青山叠翠间。

  日前,来自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60多名团员来到三门县亭旁镇坑下村,一下车就被美丽乡村的“高颜值”所惊艳。

  坑下村距集镇10余公里,沿亭旁溪、中南溪打造的红色休闲绿道,将其与杨家、包家以及任家、南溪、芹溪等各个点位串联,让住宿和各类现场教学紧密相连。

  红色旅游在这里,变得越来越可触摸,变得有情感、有体温、有故事、有色彩。坐起马扎听党课,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黄豹山头诵诗歌,现场体验“智取弹药库”、包定故事实景演出等无不打动人心。领队张海祥说:“真真切切地重温了烽火岁月里的烈士豪情和艰苦条件下的革命精神,大家在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洗礼,真的是值得一来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今年预订将分批入住的疗休养团,已有8000人。”坑下村村委会主任楼可掌告诉笔者,目前,该村已有20户样板民宿投入接待运营,可满足接待百人团的要求,“如果将村里新建的小康楼都利用起来,可接待上千名游客,效益好的话,三四年就可收回成本。”

  坑下村入口处,由兵魂户外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打造红色主题公园;不远处的上卢、岙楼村要开发建设65亩花海,目前正在租用地处理;依托万远山庄打造乡村振兴学院,可满足各类红色教学需求。三门县人武部在申请省级国防基地的同时,将拓展训练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开展各类训练活动。

  正如教育培训等内容的开展,可以带动坑下村等地的经济,有效延伸“红色培训”产业链,为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来更多人气和经济效益。他们将以此基地撬动亭旁绿色发展,坚持以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标准,运作整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推动亭旁全域旅游、乡村振兴。

  做好“红色文化”大文章的同时,亭旁瞄准“农旅结合”,实现乡村振兴“接二连三”。

  田野青青无稼穑,门前老者两三人,这是曾经的亭旁。随着这两年村里“红色旅游”越来越旺,人气越来越高,不少村民瞅准了乡村游这一商机,回乡创业。

  “当时,这里三分之二的田是荒着的,太可惜了。”三门县绿馨家庭农场主郑海亚曾是一名护士,一心向往田野生活的她,于2013年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来到亭旁镇上蒋村向100多户农户租用了140亩地,一门心思投入到田间地头。

  在当地农技人员指导下,郑海亚努力钻研,结合现代化农业发展,农场从洒水、施肥、湿度监测等都有一套自动化设备,大大减轻了劳动力成本。农场里随处可见樱桃、火龙果、水蜜桃等水果,游客可以一年四季在这里享受采摘游,还有烧烤、垂钓等休闲观光配套一应俱全。眼下,50亩的蓝莓园香气怡人,采摘游客络绎不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诗意栖居的美丽乡村,“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的知行合一必不可少。近年来,亭旁致力于建立“红色、生态、休闲、度假”于一体、又“红”又“绿”的旅游产品体系,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把亭旁镇建设成为浙江省内集红色旅游、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基地。亭旁镇集镇投资开发公司会同三门县旅游投资开发公司共同组建亭旁旅游投资开发公司,打造“1928”街区,开办党性教育培训班,开设各类个性化培训课程,提供优质的接待住宿服务,加紧把红色资源转化成红色经济,把红色景区转化为教育基地,真正让基地建设把产业带起来,让老区群众富起来。

  巍巍亭旁,点燃了红色火种;碧水青山,阅遍了世事沧桑。爬坡赶超的革命老区往“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跃进的决心,从未像现在这般坚定。下一步,三门将以亭旁为中心点,把沙柳、海润、健跳、花桥、横渡、蛇蟠等乡镇(街道)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带动三门全县乡村的全面振兴。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今天的亭旁,今天的三门,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情,向着新航程奋楫向前。

标签: 文化教育;基地; 1928;乡村;小镇;红色文化;资金;党性教育;红色资源;党建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