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象山2.0版村民说事 打造三治结合乡村治理新样本
2018-05-25 07:59:18 来源: 浙江在线 应 磊 俞 莉 陈光曙

  浙江在线5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应 磊 俞 莉 陈光曙)在象山,“有事,坐在一起好好说”已然成为农村居民的口头禅。围坐在一起,从说事、议事,到办事、评事,倾听村民呼声,全面回应村民期盼,全方位接受村民监督。这项发源于象山、带着泥土芬芳的“村民说事”制度,为建设善治和美乡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的典型。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之一,并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此背景下,象山不断深化完善“村民说事”,加快组织升级、质量升级、平台升级、服务升级、标准升级,推动“村民说事”向2.0版迈进,打造“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新样本。

  “1.0版着眼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是村民自治的制度创新;2.0版着眼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三治’结合的体系探索,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象山县委主要领导说。

  自治,共商共建共享美丽乡村

  这几天,茅洋乡白岩下村仙岩风景区内,一条160米的玻璃栈道正在紧张调试,即将于下个月试运营。栈道沿山凌空而设,垂直落差约150米。玻璃栈道采取生态化施工,保留原有树木。走在栈道上,一边欣赏葱茏叠翠的植被,另一边可俯瞰蟹钳港的迷人风光。

  紧抓象山“全域旅游”建设的风口,旅游资源丰富的白岩下村谋划着自己扮演的角色。在“村民说事”会上,发展旅游的思路成为村里人的共识。村里的重大发展事项在“村民说事”会上得到充分讨论,凝聚起村民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很快,修建玻璃栈道的300万元资金有了着落:250户村民每户出资8000元入股,上级补助50万元,贷款50万元。“干事情,清清爽爽,透明公开,村民支持,大家干事就有了劲头,”村党支部负责人说,村集体收益提成10%,其余分配给入股村民,实现了成果共享。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一次次的“村民说事”会开到了村民的心坎里,实现了“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2010年,象山县开始在全县大力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形成“说、议、办、评”为一体的制度规范,实现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真正让“百姓明白,干部清白”。目前,“村民说事”制度已在全县18个镇乡(街道)、490个行政村全覆盖,累计召开说事会8700余次,收到各类议题3.2万多项,解决率高达93.7%。

  “村民说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方略,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落到实处。“‘村民说事’是乡村自治的创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各方主体参与村民说事,不断提高村级治理能力和水平。”象山县委负责人说。

  今年4月,全省首本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不动产证在该县鹤浦镇小百丈村颁发。新引进的安可团队租用了小百丈村农房15处,土地近6300平方米,破败老宅变成了“香饽饽”。扎根乡村,安可团队负责人加入了“村民说事会”,为村庄的旅游发展带来新思路:建设精品民宿和环保主题的自然营地,引入国际环保组织保护当地水资源……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与村里的自然禀赋有机融合,将把小百丈打造成为文旅生态村,一个乡村振兴的蓝图跃然而出。

  象山积极推动村民说事向线上延伸、社区拓展,依托“一中心四平台全科网格”,实行“村民说事+互联网”模式,使“村民说事”得以全过程记录、高效率运转,促进基层社会治理透明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丹西街道北路社区依托“百姓讲白搭”平台开展居民说事,每周三下午邀请退休干部、居民代表等,聚焦百姓关注的问题“唠嗑”。同时,社区网格员加强日常走访,发现问题当场处理,一时难以解决的及时将信息共享至网格负责人,通过居民说事共同协商。目前,该社区已举办居民说事149场,接待群众近4000人次,受理民生类、服务类问题650个,95%以上得到圆满解决。

  法治,让群众在每一项“说事”办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因渔船出海捕捞接连亏损,船老大提前结束用工合同,导致6名船员拿不到约定的工资款……在石浦镇晓湾村近日举行的一次“警民说事”会上,双方争执不下,石浦边防派出所的民警“村官”和村干部一起进行依法依理耐心调解,最终确认工资数额,成功化解了这起渔区劳动争议纠纷。

  今年以来,象山石浦镇在边防派出所警民恳谈的基础上,依托“村民说事”平台,结合“民警任村官”制度,探索在全镇开展“警民说事”活动,着力加强各类矛盾和信访问题的化解。截至目前,该所通过“警民说事”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息诉信访案件2起,解决群众求助10余起。

  把法律送到群众的跟前,象山创造性地把“法治”理念植入到“村民说事”全过程。在象山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看来,在党的领导下,政法干警参与到“村民说事”中,可以使“说事”过程依法有序开展。今年以来,该县累计开展“警民说事”百余场次、“法官说案、检察官说法”20场次、律师参与30场次;全县综治调解组织通过说事平台,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成功率98.1%。

  在象山县委负责人看来,“村民说事”是乡村法治的实践平台,通过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全程参与村民说事、普及法律知识,让村民说事始终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让群众在每一项“说事”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增强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自觉,逐步养成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

  涂茨镇针对群访、非访现象,积极探索信访说事会制度,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乡贤、公安、法律人士等组成“和事顾问团”,以评议组身份主动参与信访说事会,共同处理解决问题。

  陈某某两兄弟因宅基地纠纷,持续吵闹6余年,镇政府协调处理十多次始终不成,这次通过召开信访说事会,“和事顾问团”与重点对象摆事实、讲道理、查凭证,两家人面对面敞开心扉终于签订和解书,终止信访行为。“和事顾问团”成立以来累计参与信访说事会2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3件、初信初访5件。今年以来,经信访说事会办理初信初访45件,办结率达100%,化解重点信访积案3件,真正达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了合理合法信访“最多跑一次”。

  如今,象山的许多基层干部都有这样的体会:基层治理难,依靠“村民说事”把道理说透了,讲明了,就能获得老百姓的理解,许多矛盾就地解决,信访的积案得到了逐步化解。

  德治,文明新风夯实道德底蕴

  不喝单瓶50元以上的白酒,不上鲍鱼、海参、象鼻蚌等名贵菜品……新桥镇以关头村简办婚丧宴席为试点,创新推广“三个自己”,即吃自己养的、喝自己酿的、吃自己种的,并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准备了12套菜单,杜绝铺张浪费。“全镇28个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以前村干部去劝说村民新事新办,经常会被主人家骂出来。现在村民家里有红白事,会主动打电话请红白理事会来记账、监督。”新桥镇相关负责人说。

  在象山,婚丧礼俗整治已经从政府主导走向了群众自律,从关键少数走向了普通村民。村委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将婚丧礼俗事宜纳入村规民约。该县推动各村(社区)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各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把婚丧礼俗整治等形成的好风气纳入村规民约,使之成为村民共同认可的“公约”,成为“村民说事”的重要遵循。

  建立信用档案,将村规民约遵守情况纳入农民诚信指数考评和乡风文明指数考评,强化结果运用,增强硬约束。涂茨镇旭拱岙村首创“诚信指数”考评机制,通过村民说事确立了反对非访群访、邻里合作、配合发展等19项共性考评指数和9条差异化奖惩措施,每季度为村民评分,并依据积分高低,确定村民是否享有村内补助、公共设施免费使用等福利。

  象山县委负责人介绍,将“村民说事”与村规民约、道德规范、精神文明等德治建设相融合,发挥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实施新乡村道德提升行动,增强了村民说事的道德底蕴,为自治和法治赢得情感支持、社会认同,同时也较好地感知群众的情绪、照顾了人情,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使乡村治理事半功倍。

  弘扬乡贤文化,组建“乡贤参事会”,以乡贤力量引领道德新风尚。晓塘乡中岙村历来有大年初一召开“乡贤说事”的传统,座谈会上邀请能力强、有影响力的各个领域人才参与村庄全面发展,围绕班子建设、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等内容建言献策,共同解决村庄发展难题,推动乡村振兴。

  今年初,在中岙村的“乡贤说事”会上,乡贤陈丹阳和陈和李提议,将中岙的自然生态和橘文化艺术相结合,可以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在陈丹阳主持策划下,晓塘乡首届橘花艺术节应运而生。4月底,来自各地的艺术家汇聚中岙村,用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展现橘文化魅力。

  “外出创业成功了,总想为村里发展干点事情。”乡贤叶国营每年捐资10万元用于慈善救济。该村因势利导,建立了村级慈善工作站和慈善义工队伍。目前,“建设一个慈善工作站、创建一笔慈善帮扶基金、成立一支慈善义工队伍”的村级慈善“三个一”工程已在全县推开。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离不开乡贤、党员干部的共同参与,今后,我村将继续完善实施‘乡贤说事’,说事时间从一年一次到每季度一次,引领乡贤参与村庄建设,引领道德新风尚。”中岙村党支部负责人说。

标签: 村民;村民说事;乡贤;乡村;民约;说事;信访;栈道;法治;公平正义
编辑: 贾晓雯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