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医生在为村民做体检。(记者 俞其军 摄)
6月22日早上8点,嵊州市中医院的医生黄小松和其他6位医护人员在通源乡白雁坑村的榔树农庄吃过早饭,走向农庄对面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工作。此时,白雁坑村和附近村子的50多名村民早已在此等候。63岁的白雁坑村村民邱行顺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他在嵊州市中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今天正好在家门口复查换药。
黄小松和几位医生是前一天入驻白雁坑村的,他们是嵊州市中医院第6批入驻白雁坑村的驻村医生,驻村时间为3天。
白雁坑村地处西白山,海拔700米。全村共6个自然村、263户人家。“村民看病极为不便,一天一趟班车,有时去城里看病,检查、化验做下来,当天都赶不回村,要在城里过夜。”黄小松医生说,之前去山区义诊往往时间短,看病的人又多,很难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当时就想,如果能在山区固定设一个医疗服务点,医生住上几天就能解决更多事。”
白雁坑村是嵊州古香榧树较多的一个村,今年初被评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并被列入嵊州首批疗休养基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嵊州市中医院确定以疗休养基地为医疗服务点,每隔一周派医生驻村3天。今年4月初,驻村医生工作正式启动。急诊重诊科主任张建是第一批驻村医生。周五下午出发,周日下午回,此举受到村民的欢迎。在就诊中,当听说有位村民长期卧床在家,张医生直奔患者家中,发现患者因血栓栓塞双腿开始腐烂。当天,嵊州市中医院救护车就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
白雁坑村村支书钱秋华说,每次驻村医生来之前,院方会提前制作好海报,村干部将海报张贴在本村和西白山周边的几个村。现在连石璜、长乐等靠近西白山一带的村民也会过来看病。驻村医生免费为村民做B超、心电图和针灸等。如果要用药,医生开出药方后,医院方面会通过客运公司的班车第二天将药送到患者手中。如果是中药就隔两天送到。
钱秋华说,上个月,村子通往外界的路拓宽改造,班车停运,村干部和医生就义务送药。到目前为止,嵊州市中医院内外科、骨伤科、中医护理科等多个科室已有近50名医护人员担任过驻村医生,为村民服务400人次。
嵊州市中医院院长竺湘江告诉记者,在山区疗休养基地做3天驻村医生,既可为村民看病,又能呼吸新鲜空气,这让全院医护人员报名做驻村医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图为医生在为村民做体检。(记者 俞其军 摄)
6月22日早上8点,嵊州市中医院的医生黄小松和其他6位医护人员在通源乡白雁坑村的榔树农庄吃过早饭,走向农庄对面的村级医疗服务点工作。此时,白雁坑村和附近村子的50多名村民早已在此等候。63岁的白雁坑村村民邱行顺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他在嵊州市中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今天正好在家门口复查换药。
黄小松和几位医生是前一天入驻白雁坑村的,他们是嵊州市中医院第6批入驻白雁坑村的驻村医生,驻村时间为3天。
白雁坑村地处西白山,海拔700米。全村共6个自然村、263户人家。“村民看病极为不便,一天一趟班车,有时去城里看病,检查、化验做下来,当天都赶不回村,要在城里过夜。”黄小松医生说,之前去山区义诊往往时间短,看病的人又多,很难解决一些实质性问题,“当时就想,如果能在山区固定设一个医疗服务点,医生住上几天就能解决更多事。”
白雁坑村是嵊州古香榧树较多的一个村,今年初被评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村”,并被列入嵊州首批疗休养基地。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嵊州市中医院确定以疗休养基地为医疗服务点,每隔一周派医生驻村3天。今年4月初,驻村医生工作正式启动。急诊重诊科主任张建是第一批驻村医生。周五下午出发,周日下午回,此举受到村民的欢迎。在就诊中,当听说有位村民长期卧床在家,张医生直奔患者家中,发现患者因血栓栓塞双腿开始腐烂。当天,嵊州市中医院救护车就将患者送到医院就诊。
白雁坑村村支书钱秋华说,每次驻村医生来之前,院方会提前制作好海报,村干部将海报张贴在本村和西白山周边的几个村。现在连石璜、长乐等靠近西白山一带的村民也会过来看病。驻村医生免费为村民做B超、心电图和针灸等。如果要用药,医生开出药方后,医院方面会通过客运公司的班车第二天将药送到患者手中。如果是中药就隔两天送到。
钱秋华说,上个月,村子通往外界的路拓宽改造,班车停运,村干部和医生就义务送药。到目前为止,嵊州市中医院内外科、骨伤科、中医护理科等多个科室已有近50名医护人员担任过驻村医生,为村民服务400人次。
嵊州市中医院院长竺湘江告诉记者,在山区疗休养基地做3天驻村医生,既可为村民看病,又能呼吸新鲜空气,这让全院医护人员报名做驻村医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