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动能助推乡村基层治理 泰顺大龙口村乡村治理取实效
2019-06-21 17:07:10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钟源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钟源)“环境卫生脏乱臭、邻里关系不融洽”,这是温州泰顺雪溪乡大龙口村曾经的形象。如今,走进大龙口村,毛竹围起篱笆墙、鹅卵石垒成俏花坛、废旧汽车轮胎里长出了绿植、整洁的柏油马路贯穿全村……这样和谐美丽的乡村图景令人称赞。大龙口村是如何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实现从“脏乱臭”到“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的蜕变?

image001.jpg

  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治理大突破

  大龙口村之所以脏乱臭,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该村是全县的菜苗基地,家家户户种菜苗,就导致旱厕林立。要从根本上改变环境,只有拆除旱厕。可是要拆除旱厕就会影响到老百姓的饭碗,面对“顽疾”,如何拆才能服众又不会引发大的群众矛盾,就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村支部一声令下,从24名党员自身抓起,签订旱厕拆除承诺书并在公开栏公示,带头拆除自家旱厕。在平等公开的前提下,全体党员共同努力、村民积极配合配合,不到一星期共拆除旱厕74座,完成3座生态公厕改建,拆出了“大龙口”速度,也拆出全体村民一直以来“我要美丽村庄”的心声。

image004.jpg

  长效机制成为基层治理好抓手

  农村最难改变的是村民卫生习惯,整治之初,由于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并非一下就能改变,“前面扫、后面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大龙口村党支部书记杨长鎏出了“土招”——发动村两委班子上街捡垃圾、烟头,看到村民扔就上前捡,村民一度叫他“捡烟头书记”。村民们每天看到书记在捡烟头,逐渐就不好意思再随意乱扔了。

  渐渐地,村里立下了“垃圾不落地”的规矩,循序渐进的形成了门前“三包”、邻里长捆绑、卫生定期专人评比打分等制度,通过在每月15号将评比结果进行张榜公示,晒出“卫生”照片等形式评出等次,对村民进行了精神与物质奖励。一系列自治规则形成后,村民自觉维护村居环境的意识和相互监督“攀比”的意识不断提高,村庄就逐步变得干净起来了。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添活力

  怎样让村里的环境能够持续更好?村支部通过党建带妇建,开展“党日共学”发动留守妇女和党员骨干力量,开展集团作战,形成多元互补乡村治理力量。党员妇女组建“巾帼志愿队”,负责宣传动员和“美丽庭院”创建工作。

  留守在家的100多名妇女,将家中原来废弃的锅碗瓢盆、废旧轮胎等废弃物种上鲜花,并以引蝶传粉的的形式,联系家庭农户帮忙美丽庭院创建。通过“比一比、晒一晒”,看到邻居家的花开得正艳,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就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乐在其中,现在养花、种花成了全村人的好习惯。通过这些活动,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实现了矛盾纠纷为零。

image008.jpg

  去年,大龙口村成功举办了全县美丽庭院创建现场会,创成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村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据悉,大龙口村自2018年6月至今,已接待50人以上学习交流团队200余次。 同时该村支部紧紧抓住契机,激活集体经济,启动了60亩花卉园艺体验基地项目,并加快推进精品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发展,想方设法激活“美丽经济”,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美”。

  大龙口村创新治理方法、实行典型引路,用党建强大的红色动能推动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和谐新家园,让村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努力走出了一条在全县、全乡都叫得响、独具雪溪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助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标签:乡村治理;村民;旱厕;美丽乡村;和谐;邻里关系;特色精品
编辑:白璐
精彩推荐
浙江在线地方中心版权所有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温州  正文

红色动能助推乡村基层治理 泰顺大龙口村乡村治理取实效
2019-06-21 17:07:10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钟源

  浙江在线6月2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钟源)“环境卫生脏乱臭、邻里关系不融洽”,这是温州泰顺雪溪乡大龙口村曾经的形象。如今,走进大龙口村,毛竹围起篱笆墙、鹅卵石垒成俏花坛、废旧汽车轮胎里长出了绿植、整洁的柏油马路贯穿全村……这样和谐美丽的乡村图景令人称赞。大龙口村是如何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实现从“脏乱臭”到“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的蜕变?

image001.jpg

  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治理大突破

  大龙口村之所以脏乱臭,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该村是全县的菜苗基地,家家户户种菜苗,就导致旱厕林立。要从根本上改变环境,只有拆除旱厕。可是要拆除旱厕就会影响到老百姓的饭碗,面对“顽疾”,如何拆才能服众又不会引发大的群众矛盾,就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难题。

  村支部一声令下,从24名党员自身抓起,签订旱厕拆除承诺书并在公开栏公示,带头拆除自家旱厕。在平等公开的前提下,全体党员共同努力、村民积极配合配合,不到一星期共拆除旱厕74座,完成3座生态公厕改建,拆出了“大龙口”速度,也拆出全体村民一直以来“我要美丽村庄”的心声。

image004.jpg

  长效机制成为基层治理好抓手

  农村最难改变的是村民卫生习惯,整治之初,由于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并非一下就能改变,“前面扫、后面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大龙口村党支部书记杨长鎏出了“土招”——发动村两委班子上街捡垃圾、烟头,看到村民扔就上前捡,村民一度叫他“捡烟头书记”。村民们每天看到书记在捡烟头,逐渐就不好意思再随意乱扔了。

  渐渐地,村里立下了“垃圾不落地”的规矩,循序渐进的形成了门前“三包”、邻里长捆绑、卫生定期专人评比打分等制度,通过在每月15号将评比结果进行张榜公示,晒出“卫生”照片等形式评出等次,对村民进行了精神与物质奖励。一系列自治规则形成后,村民自觉维护村居环境的意识和相互监督“攀比”的意识不断提高,村庄就逐步变得干净起来了。

  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添活力

  怎样让村里的环境能够持续更好?村支部通过党建带妇建,开展“党日共学”发动留守妇女和党员骨干力量,开展集团作战,形成多元互补乡村治理力量。党员妇女组建“巾帼志愿队”,负责宣传动员和“美丽庭院”创建工作。

  留守在家的100多名妇女,将家中原来废弃的锅碗瓢盆、废旧轮胎等废弃物种上鲜花,并以引蝶传粉的的形式,联系家庭农户帮忙美丽庭院创建。通过“比一比、晒一晒”,看到邻居家的花开得正艳,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就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乐在其中,现在养花、种花成了全村人的好习惯。通过这些活动,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实现了矛盾纠纷为零。

image008.jpg

  去年,大龙口村成功举办了全县美丽庭院创建现场会,创成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户,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10户,村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据悉,大龙口村自2018年6月至今,已接待50人以上学习交流团队200余次。 同时该村支部紧紧抓住契机,激活集体经济,启动了60亩花卉园艺体验基地项目,并加快推进精品民宿、农家乐等业态发展,想方设法激活“美丽经济”,让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美”。

  大龙口村创新治理方法、实行典型引路,用党建强大的红色动能推动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和谐新家园,让村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努力走出了一条在全县、全乡都叫得响、独具雪溪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助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标签: 乡村治理;村民;旱厕;美丽乡村;和谐;邻里关系;特色精品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