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2年起,沙园村就是抗战的主阵地。将来,这里还将建设成为抗战遗址村,成为发掘和传承红色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嵊州市剡湖街道沙园村老党员、沙园村抗战纪念馆负责人张小毛说。
在各方努力下,12月11日,嵊州首个抗战纪念馆——沙园村抗战纪念馆举行了揭牌仪式。
抗日战争时期,沙园村是原嵊县画图乡乡公所的所在地。上海沦陷后,爱国商人张仲愚回到家乡嵊县,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当上了画图乡乡长。1942年至1945年,张仲愚在当地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协助中共嵊县县委丁友灿部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以丁友灿为首的新四军岩头部队建立后,画图乡进一步成为嵊县抗战中心,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宜昌保卫战中75军出征照片。
史料图片极其珍贵
沙园村抗战纪念馆设在村小祠堂内。小祠堂始建于1863年,为清代砖木结构,是嵊州市文物保护点之一。
张小毛告诉记者,在嵊州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有关党史专家的支持下,他们收集了抗战以来的各种史料、图片,共计2000余张。其中一部分经过整理,汇编成《嵊州市抗战70周年纪实图片集》,已公开出版。绍兴市图书馆收到这本图片集后,回函说:书内的许多图片,均为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目前,纪念馆筛选出百余幅抗战图片,制成展版,供市民参观。展馆一楼,有宜昌保卫战的一组抗战图片。提供图片的是将门之后张馥馨,图片中的指挥官是她的父亲,嵊州富润人,一位中将级的爱国将领——张珙。张小毛说,当年,他们向张馥馨征集照片时,老人从箱底里取出了这一组珍藏图片。
昨日,记者致电张馥馨。这位93岁的老人现在居住在武汉,她告诉记者,父亲擅长书法,在当时光凭这个本事就能养家糊口。战争爆发后,父亲毅然投笔从戎。“能在家乡纪念馆里展示父亲当年的风采,是对九泉之下的父亲的最大告慰!”张馥馨说。
有资料显示,在以宜昌保卫战为中心的多个抗日战场上,嵊州、新昌有3000多名将士英勇战死。展馆内展示的浙江爱心人士接抗战将士英灵回到杭州的一组照片,让人们肃然起敬。
展馆二楼展示的图片是侵华日军侵略嵊州的场景,记录了他们在中国境内犯下的累累罪行,提醒人们勿忘国耻。
纪念馆展出的美国“飞虎队”照片。
镇馆之宝“抗战印章”
在沙园村抗战纪念馆内,有一枚“抗战印章”,被称为镇馆之宝。印章上有“南京政府中美联合基金会动款专用章”等字样,是嵊州市甘霖镇黄胜堂村已故企业家吕省三捐赠的。
吕省三生前得知沙园村在筹备抗战纪念馆,非常支持,在其母亲去世后,就将这枚印章捐赠给了纪念馆。原来,吕省三的母亲和外公都经历过抗战,当时外公是军需官,管理着部队动用财物的印章,机缘巧合留下了这枚印章。这枚印章用全铜浇铸,非常精巧,印章柄上还有部长长官的私章。吕省三的母亲当时是名卫生员,对这枚印章爱不释手,故此这枚印章得以留存下来。
“抗战印章”。
这枚印章还见证了中美联合抗日的佳话。1924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的托勒特,是一名中尉飞行员。为帮助中国人民抗日,1943年,托勒特参加了陈纳德将军率领的十四航空队“飞虎队”,在中国与日军展开过13次空战,战功显赫。1945年1月21日清晨,托勒特从江西赣州驾机出发空袭上海龙华机场日军,返航时不幸被日军高射炮射中燃起大火,机上其他6人遇难。托勒特负伤跳伞,但手、脚、脸被严重烧伤,在浦东为当地百姓和新四军淞沪支队所救,后送余姚梁弄浙东游击队司令部疗伤。经过我新四军军医精心治疗,3个月后,伤势基本痊愈。后来,托勒特要求归队,由新四军四明自卫总队李明参谋长率20多人护送,从余姚梁弄返回美国陆军总部临海办事处。沙园村纪念馆里展出的图片,有国共双方救护托勒特的电文,护送、疗养及他侄女来嵊州省亲的照片。
侵华日军颁发的印章,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华的罪证之一。
活着的抗战见证人
今年90多岁的张端三,当年从沙园村投奔三五支队、走向抗日战场。10年前,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老人第一个向单位党组织报告,要求捐赠10万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最后经过组织综合考虑和劝说,他捐了1万元。
“我是沙园人,17岁时受父亲和村里人的影响,参加三五支队。”在老人家里,他指着墙上一张早已褪色的照片说,这是当年新华社的一位摄影记者为他拍摄的参军照片,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说起家乡的抗战,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当年,他父亲是三五支队的班长,很多人都来他家秘密开会,让他懂得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他也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当时,沙园村有很多进步青年像他一样加入了三五支队,为抗战挥洒热血。
已故的新四军老交通员张桂宝在世时,常给村里人讲故事,说沙园人为支持抗战,手电筒、鞋子、布料等物资从县城采购回来,一路挑到沙园。沿路要经过多个检查岗哨,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他们把物资放在箩筐底部,上面覆盖粮食,以骗过盘查。
据了解,抗战时期,沙园村周围建有围墙与栅栏门,还设了五道岗哨,一般人都进不去,需要口令,口令不对不开栅门。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沙园人不怕牺牲,坚持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