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绍兴  正文

绍兴柯桥首现“超市化”农贸市场 买菜就像逛超市
2018-11-15 08:58:00 来源: 绍兴晚报 记者 高建峰

14.jpg

  汇聚各类生鲜食材的农贸市场,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它一直给人以散乱吵的形象。如今,柯桥有一家农贸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完全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关于农贸市场的定义,用消费者的话形容就是,“在这个农贸市场买菜就像在逛超市!带着娃,吃着零食就把菜买齐了,最后用手机支付一次性结账。”

  “超市化”的农贸市场

  昨天,记者来到位于柯桥云集路上的红丰农贸市场,只见门口设置了3个收银台。“与在超市购物类似,这里有手推车和购物篮,蔬菜的价格一看便知,需要多少选好放进篮子里。”家住柯桥街道湖东景园的陈女士一早来到市场,细心挑选了几块豆腐、两把小菜、一小块瘦肉,最后来到收银台付钱。

  沿着宽约3米的人行通道向里走去,地面全部是方形地板砖,显得格外干净。肉类区、蔬菜区、水产区、调料区、水果区等区域设置非常醒目,各色水果、菜品都明码标价,“我们只一个目标:让老百姓买菜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舒心,体会到格调和品质。”市场负责人毛先生说。

  “要这块肉么?好嘞!”市场里的严师傅拎起肉往砧板上一摔,砍刀重重落下,“哐哐哐”,一块猪肉立马被分切成几块。记者以为他是摊主,严师傅却说,“我在这菜场里以前是经营蔬菜的,干了20年,不过现在的身份是市场的工作人员。”

  采访中记者发现,来往市场的顾客多为周边社区居民,门店开在主干道边,形成了上午老年居民、傍晚年轻顾客群的不间断销售。据介绍,农贸市场日销突破2000单,每天约有2万元的销售额。

  农贸市场经营模式转变

  红丰农贸市场属于柯桥街道红丰居委会集体资产,面积2000多平方米。前两年,由于周边搞拆迁安置,居民人口减少,加之农贸市场管理不善,曾一度被附近的市民戏称为柯桥区“菜价最高”“环境最差”的市场。

  “以前市场摊位出租给个人,东西乱堆乱放。地面湿滑、污水横流、蚊蝇纷飞等都是常有的事。”居委会相关负责人陈新富介绍,今年年初,投资人吴景标与毛礼坤提出承租所有的摊位,统一经营管理,想在农贸市场搞“生鲜超市”。

  一方想通过市场整治摘掉“脏乱差”帽子,一方想在柯桥试水生鲜市场,双方一拍即合,在通过相关程序后,红丰农贸市场尝试超市化经营模式,租赁合同一签就是5年。

  昨天,记者在农贸市场见到了承租者吴景标。他说,承租所有摊位后,农贸市场转型成了“超市”。员工大部分都是原来市场的摊主。“目前市场里45个摊位只需要20个管理人员,从菜品摆放、环境卫生、收银财务都有合理分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市场摊位易主,老百姓关心的是菜价是否便宜,蔬菜是否安全?吴景标介绍,市场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销售生鲜商品,合理确定毛利率和利润率,销售价格原则上要低于周边农贸市场均价的10%~20%,略低于周边社会化大型连锁超市。仅经营大半年时间,红丰农贸市场的市场销售额比之前提高50%左右。

  “农改超”能否成为方向

  “农改超”,红丰农贸市场或许在绍兴是首例。

  农贸市场超市化经营是否会成为改革的方向?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科科长李建庆表示,“农改超”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明确了方向。农贸市场采用超市化经营模式,减少了采购中间环节,便于农产品质量溯源;集中采购降低了成本,造福了老百姓。同时,对限塑令,垃圾分类,净菜上市等相关政策在执行方面,会比一般的农贸市场做得更加规范。

  记者了解到,“农改超”经营的主要商品是生鲜农产品,而生鲜超市正逐步发展为超市业的亮点。有关人士认为,红丰农贸市场还是有别于“生鲜超市”的,它的“农加超”模式以较少的代价改善了市场的经营环境,其聘请原来的经营户为员工,有助于市场的稳定,还有利于商户经营观念与居民生活习惯的转变。这种经营模式投入少,见效快,是超市起步阶段或农贸市场超市化的开展阶段比较稳妥的办法。

标签: 农贸市场;超市;农改超;农贸市场买菜;生鲜超市;手机支付;经营;承租;结账
编辑: 白璐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