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成 果)衢州,浙西滨水古城,浩荡钱塘江源头。
这是一座与水结缘的历史文化名城。水,哺育了三衢大地,是衢州的灵魂和血脉,更是衢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水,赋予了衢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寄予了对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殷殷厚望。
水是衢州的生态之本。衢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神奇山水,名城衢州”焕发新生机。
凭借其优越的水生态环境以及卓著的治水兴水业绩,衢州成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自此,衢州掀开了“水革命”的新的一页。
3年多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建设,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治水兴水,蹄疾步稳。全力保障水安全,全面提升水环境,全域改善水生态,全城营造水文化,全线强化水管理,成效卓著。到目前,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制度体系全面建立,评价指标全部达标,重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确保了“一江清水送下游”,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提供了“衢州经验”。
雷厉风行精心布局建设蓝图
科学规划“一城四带两区”
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作为浙江“西大门”,衢州拥有1800年历史,素称“四省通衢、五路总头”。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中国首个国家休闲区创建试点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近些年来获得的众多荣誉,均与水相关。
“作为浙江省母亲河之源,衢州是我省唯一拥有国家一级地表水源的城市。”衢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境内河网密布,呈羽枝状分布,其中的钱塘江水系,流域面积达8332.6平方公里。全域共有水库469座,山塘1500多个,河道3053条、总长1.39万公里,水面率5.83%。溪、江、河、湖镶嵌于群山之中,汇集于衢江,俨然一幅“河湖相连、城水相依、城在绿中、水在城中、水绿交融”的魅力水乡景象。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水生态环境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2013年春,水利部就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4年,水利部又确定了59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衢州名列其中。
也就在2014年的5月,省委作出了建设“两美”浙江的战略部署,明确“衢州要成为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重点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对衢州生态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充分彰显了衢州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深受鼓舞,责任重大,精神振奋。”衢州市委、市政府雷厉风行,闻风而动。遵照省委决策,认真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化战略引领,统一思想认识,确立了“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的时代标杆。科学绘制蓝图、成立领导机构、制定作战图……
衢州要成为美丽浙江重要生态屏障,首先得依靠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水环境禀赋。按照水利部的要求与工作部署,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建设期为2015~2017年,完善提升期为2018~2020年。2015年,衢州市编制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印发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以建成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体目标,围绕构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大体系,着力打造“活水丰源、清水贯衢、净水兴业、美水惠民”的浙江新水乡。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优化顶层设计,精心规划布局,点、线、面结合,制定了‘一城、四带、两区’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规划。”衢州市政府主要领导说,“一城”即衢州城区生态水城;“四带”分别是,钱塘江生态发展带、江山港生态景观带、乌溪江水源保护生态带和灵山港生态景观带;“两区”即南部、北部中低丘陵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区。
“钱江源头筑屏障,一江清水送下游。”这是衢州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响亮誓言。实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在三衢大地有序展开。成立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市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水利局牵头、成员单位各司其职,联动协调,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了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层层分解落实试点建设任务……
3年多来,衢州以建成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体目标,以一江清水送下游的政治自觉,以更高标准保护绿水青山,全市上下同心同德,撸起袖子加油干,扎实推进试点建设。
构建“五大水生态文明体系”
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巍巍水亭门,悠悠衢江水。
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是衢州千年文化史的鲜活见证。矗立于衢江畔的水亭门城楼,山歇飞檐,仪态雍容。穿过城楼,就是水亭门码头。举目望去,江面清波绿水,岸边绿树成荫……行走其间,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现代田园城市画卷跃然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水亭门的历史和衢江水一脉相连,水运兴则街区盛。借着建设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的东风,衢州大力实施保护工程。经过统一改造,全面整治,完善配套,文创融入,水亭门周围一带华丽转型,焕发出崭新神韵。
“这是我们衢州丰富鲜明水文化体系的一个典型。”衢州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说,“试点建设以来,衢州市紧紧围绕水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立足长远、统筹全局,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传承文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治水的各个环节。”
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以“清千塘美百河”行动为契机,衢州市结合“五水共治”行动,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着力构建“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管理”五大水生态文明体系。具体包括:稳定可靠的水安全体系、健康优美的水环境体系、和谐多样的水生态体系、丰富鲜明的水文化体系、严格高效的水管理体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目前,五大水生态文明体系全面建成,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23项指标,均已达到目标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饮用水源安全得到全面保障,防洪减灾体系日趋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河湖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特色水文化得到传承发展,水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突出体现在“五个全”:
——全力保障“水安全”,城市供水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改善了29.8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条件,农村自来水覆盖率提高到98.3%;建成了“水量保障、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的城乡饮用水保障体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9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主要干支流防洪、城市排涝、山洪沟治理工程建设,新建干支流、加固堤防73.47公里,提高了防洪除涝能力。
——全面提升“水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控源截污工程,建立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淘汰企业84家,整改搬迁常林纸业、双熊猫等企业;全市出境断面水质均全年达标,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域改善“水生态”,重点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深化美丽乡村推进百村工程,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涉水产业发展。已建3个市级湿地公园,生态公益林469万亩,绿色矿山21个。
——全城(衢州)营造“水文化”,保护与传承水文化遗产,建设水文化旅游区,传播了水生态文明理念。已建成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推动了旅游产业建设。《衢州水文化》杂志年发行量达上万册,新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12个。
——全线强化“水管理”,推行最严格的水域蓝线管理,创新水生态管理机制,深化水利信息化建设。全市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达到目标要求。创建节水型载体192个,划出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利用效率和严守水功能区纳污总量“3条红线”。“河长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水资源管理保护实现机制化、长效化、常态化。
碧水已成金名片。如今的衢州,已连续4年荣获浙江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水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质的飞跃,开创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新局面。
以“八大示范工程”建设为支撑
走出全流域生态治理新路径
水城畅想三江汇,总把信安比西湖。
信安湖,5.5平方公里,衢江上秀美的人工湖。毗邻古城老街,连接城市新区,如玉带般勾勒出衢城的发展脉络。
如今之信安湖周围,融城市滨水生态、景观、休闲、文化长廊于一体,四喜亭码头、西区大草原、鹿鸣公园、浮石古埠、樱花水岸、环湖绿道等沿湖景点,展现了以重要水工程为核心的开放式城市景观和休闲空间,优美迷人。真可谓:一泓碧水绕衢城,占尽半城春色。
信安湖的华丽蜕变,得益于衢州实施的“信安湖水利风景区旅游惠民工程”,建设生态堤防、百里生态长廊。它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衢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成果,彰显了水利人的担当情怀。
“到目前,试点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全面建立;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全部达标;八项重点示范项目全面完成。”衢州市政府领导欣喜地说,衢州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程为支撑。实施方案确定的“五大体系”132项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成,共完成投资125.8亿元,超过计划的15.6%。
“八项重点示范工程,是从132个项目中遴选整合而成的,作为试点中的一面旗帜,以点带面,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衢州水利局负责人说,上述的信安湖工程便是其中之一。其他的七大工程,也是异彩纷呈……到目前,全市已形成“一城一园、百村千河”的建设格局。
“一城一园”,是以市本级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通过实施信安湖水利风景区文化旅游惠民、城区引水入城和水系连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水量保障等工程,提升城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与水文化品质,保障了水源安全;通过实施开化国家东部公园生态保护示范项目,保护源头地区优质水资源,打造了衢州特色生态景观示范。
“百村千河”,是通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综治工程,延续原有水网与村落肌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通过连通市本级河湖水系及生态修复,连通南湖和斗潭河,生态治理白沙溪,建设水利精神展示广场;通过持续推进乌溪江饮用水源环境综治保护,实现“无垃圾、无污水、无违建、无乱堆放、无畜禽放养”的生态环境;通过建设姚家源、金溪等10处水生态景观公园,串珠成链,将全域打造成水生态景观公园……
“积3年之探索实践,衢州走出了一条全流域生态治理新路径。”衢州市水利局负责人总结说,这就是:以流域为单元,以系统治理为导向,全面开展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巩固提升传统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水生态、水文化、水景观、水旅游等功能,以水利带旅游、带产业、带惠民。
2014年,率先在柯城区开展石梁溪、庙源溪全流域综治试点。结合“五水共治”,推行上下游齐治、水岸共治,开展全流域工业污水提标、城镇生活污水纳管、农村生猪禁养、河道禁止采砂、洁水养鱼……使溪水景观带连接了城市和乡村。其综治经验,成为全国的治水样本,央视还专门采制《水润衢州》专题片宣传推介。
在全流域河道综治中,衢州将河道生态治理、水岸经济发展和沿河城镇建设有机结合。重点开展常山芳村溪、龙游灵山港和江山港等流域河道综治,并作为样板推广至全域;反向倒逼推动正向发展,通过调整城市经济结构、产业布局,恢复河流、湖泊、洼地、湿地等自然水系连通,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市水生态格局……
去年,市水利局组织编制了《衢州市“千里水道大美衢州”建设规划》,以一江、两港、十溪为重点,实施百亿全流域综治工程,打造“千里水道”,营造聚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大水利风景……龙游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试点工程项目,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营造水景观,形成样板区,已被列入全国试点规划。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今天的衢州,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环境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稳步迈入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时代。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遍地开花的家庭农场,星火燎原的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正成为衢州新的竞争力。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3%,财政总收入增长13.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和9.8%。接待的游客和实现的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达21.4%和25.5%。亮眼的数据,凸显出水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经济红利。
水是衢州的现在,铸就了今天衢州发展的根基。水是衢州的未来,筑牢浙西生态屏障,率先实现绿色崛起,指明了衢州奋进的方向。三衢儿女正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建设浙西大花园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