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城市频道 > 浙江本地 > 宁波  正文

宁波的“毛衣阿姨”今年又织了36件毛衣托晚报送出
2018-12-27 07:51:49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宋文磊

  李阿姨向记者展示织好的毛衣。 记者 王颖 摄

  “我妈妈今年又织了36件毛衣,想再请晚报牵线,送给有需要的孩子。”昨日,晚报读者卢女士给记者打来了电话。

  卢女士的母亲李素玲阿姨今年77岁了。去年,老人织了20件毛衣,由晚报转交,成了新疆20个孩子的新年礼物。穿上新毛衣,孩子们的灿烂笑脸让李阿姨倍受振奋,决心继续送出爱心。

  织毛衣时一坐就是一整天

  26日中午,记者赶到鄞州区东胜街道曙光社区李阿姨的家中。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件织了大半的毛衣。旁边是一张纸条,工整地写着“身高43×2=86遍,袖全长47×2=94遍”等。

  “织之前,先把编织方式写在纸上,这样更清楚。”李阿姨拿起毛线针比划了下,“几十年了,我就是喜欢织毛衣,一织起毛衣来,其他什么事都忘记了。”

  “李阿姨,织一件孩子的毛衣大概要多少针啊?”

  “一件毛衣要织几针我不知道。现在年纪大了,动作没以前快,一件小孩毛衣,织成这样的花色,一般要六七天。”李阿姨笑吟吟地回答,手里的活也没有停下。

  看着母亲日日埋头织毛衣的身影,女儿卢女士又是钦佩又是担心。

  她钦佩于母亲的爱心。母亲说,听说有些孩子因为家境贫寒等原因,冬天穿不暖,挺可怜的,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也想力所能及地做点好事。刚好喜欢织毛衣,就织些毛衣送给有需要的孩子们。

  可作为女儿,她也很担心母亲的身体。母亲之前双眼做过手术,视力也大不如前,应该少做些费眼睛的事,多看看远方。而且,今年母亲腿部又做了一次大手术,在床上躺了几个月。可是没想到,母亲术后一能坐起来,就又每天不停手地织毛衣,整个白天都坐在家里织啊织。

  “不要紧,我心里清楚的。我本来就喜欢织毛衣,能织毛衣送给小孩子,我心里高兴。”李阿姨一边说,一边把织好的36件毛衣一件件细心叠好,装进袋子。

  这36件毛衣,花样、颜色都不相同。李阿姨说:“我特意织得密,这样更挡风、更保暖。每件毛衣,都不是纯色的,拼了花色。以前家里条件差,我每个月买一两卷毛线,线的颜色都不一样,只能拼色织。现在,什么颜色的毛线都买得到,我特意拼色织起来,颜色好看,小朋友穿得也开心。”

  按每件毛衣要织7天计算,36件毛衣,用去了李阿姨8个多月的时间。这意味着,除了生病、动手术以及康复期,李阿姨几乎每天都在忙着织这些毛衣。

  “晚报办事情,我放心!”

  “以前,织毛衣的线都是母亲自己去店里挑选的。现在她做了手术,出门不太方便,今年买毛线的活就交给我了。”卢女士说,母亲每次都会交代得特别具体,什么花色、什么材质,说得清清楚楚。为了圆母亲做好事的心愿,她这一年跑了无数次毛线店。卢女士开玩笑说,自己也几次跟母亲“讨”毛衣穿,请母亲给自己织两件毛衣,却被婉拒了。原因是“要先给孩子们织”。

  去年,记者从李阿姨家拿到毛衣后,在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快递到了新疆,请援疆干部送到了结对互助的克青孜村。据当时在场的援疆干部介绍,村里的孩子们穿上新毛衣,比过大年还开心。

  今年,李阿姨织的毛衣送给谁、怎么送呢?征求李阿姨和卢女士的意见时,李阿姨爽朗地说:“晚报办事情,我放心。你们说送给谁,就送给谁。以后,我负责织,织好的毛衣,全部请晚报帮我送给有需要的孩子。”

  考虑到去年快递过程中发生了一次意外,毛衣险些丢失,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说,这次可以送给宁波本地有需要的孩子们。近来,慈溪市慈善总会的义工们在走访困境儿童群体时发现,这些孩子也都很需要暖暖的毛衣。这几天,工作人员会根据毛衣大小和孩子的尺寸做好对应,尽快将毛衣送到孩子们手中。

标签: 毛衣;阿姨;孩子;母亲;记者
编辑: 凌鑫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