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正在全面提速,继3家央企试点划转之后,财政部、国资委等正在酝酿第二批划转名单,初步圈定5家至10家竞争性、非上市国企。在地方层面,多地正在研究进一步扩大国有股划转的国企名单,安徽、云南等地已发布方案启动地方国企划转(11月28日《经济参考报》)。
国资划转社保基金,试点增加,是为了落实去年年底国务院印发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划转国企10%的股权充实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划转范围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
必须明晰一个事实。国资划转社保基金,和对企业减税减费并不矛盾。国资在社保基金上“补充社保”的“加法”和对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降低社保费率”的“减法”,彰显了政策主导下的多重红利效应。国企发展得好,创利能力强,利润表现好,就要为社保做更多贡献,为社保基金池注入更多资金,这也体现了国资反哺民生的应有之义。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遭遇市场困境,不仅融资难和融资贵,而且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降低这些企业的社保费率,是为了让这些市场主体更好地生存,提升竞争能力。这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典型特征:市场和民生一个不能少,各方利益都需兼顾。
目前,我国社保的整体情况是,虽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是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存在城乡差异更存在区域差别。经济发达地区社保基金很充裕,不存在即期和远期支付难题。但是欠发达地区,即期支付没有问题,远期支付则存在缺口。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进程还在加速。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的17.3%。今年前8个月,各项社保基金支出超过4.1万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合计29260.4亿元。
这就形成了多重矛盾,核心问题还是社保基金能否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保需要。为此,中央出台了很多措施。譬如通过社保基金入市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目前已经取得了成效,获得了60多亿元的增值。再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尤其是提高对缺口较多、即期支付存在困难地方的财政补贴。当然,也包括拟议中的延迟退休——但小的开源和节流,解决不了社保基金池缺口的结构性难题。
让国资充分发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是解决社保基金不足的结构性难题的有效途径。据财政部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8031.4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中央企业18061.4亿元,同比增长17%。地方国有企业9970.0亿元,同比增长17.8%。这意味着,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拿出相当比例的国资弥补社保基金不足,已是水到渠成。这不仅有助于夯实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而且能激发央企和国企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国资的社会形象。更重要的是,中央亦可通过国资划转方式,弥补一些地方社保基金的不足,实现各地之间的社保基金池平衡,解决不同区域社保水平差异。总之一句话,国资补社保,民生福祉更有保障。